APP下载

浅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原因

2017-10-21秦铭泽

写作(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汉武帝儒家

秦铭泽

摘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先秦和汉代儒学、西汉初年政治,从儒家思想自身和西汉统治者的想法两方面探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汉武帝

一、引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概念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它将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其目的是为汉朝统治阶级服务,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它的产生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原因,希望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儒学自身的性质

儒学起于先秦,它的创立者孔子注重教育,周游列國,开坛讲学,使儒家文化有更多的受众,儒家思想就慢慢地在社会中逐步地发展起来,被更多的人接受,最终使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和较深的社会影响。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被誉为“显学”,影响十分巨大。它由孔子创立后逐渐分为许多支派,其中孟子、荀子等人及《礼记》、《春秋》诸书都有较深的影响。在遭受到秦朝“焚书坑儒”的打击后,儒家并没有衰落,反而继续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进入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也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场景。

儒家思想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始终坚持的就是“六经”,即《诗经》《尚书》《乐经》《仪礼》《周易》和《春秋》这六部巨作,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它从个人到家族到国家到天下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从个人来说,要修身守礼,从家族来说,推崇孝道,从国家来讲,力劝统治者推行仁政,臣子要忠君爱国。同时,它还包括人生问题论、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志向观等方面,其思想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先决条件,使儒家思想能够在“罢黜百家”后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儒学与时俱进。儒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可随时代不停地更新和发展的学说,它的社会适应性和政治适应性使其易于为统治者所用。秦始皇通过军事手段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汉武帝想要巩固发展这种统一,需要进行思想上的大一统,从而达到政治上的大一统。于是董仲舒以儒学为主吸收包容法、道、阴阳各家思想,建构了新的儒学理论体系。以儒学中仁、义、礼、智、信等基本理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契合,巧妙地收纳了天人关系的思想,使之更具有神圣的威严,更能满足统治者的需求,推动政治上的大一统。

三、儒学者的推动

儒学者的推动是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的重要原因。与先秦时期同样鼎盛的其他学说相比,儒学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历经几代不衰,每一代都有众多著名的学者。至汉朝时期,儒生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曾任用制定了一套适合西汉需要的朝仪。这套朝仪实行后,刘邦大有感触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儒生陆贾对先秦和秦朝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共写了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文帝、景帝时,贾谊、韩婴、徐先辕、胡毋生等儒生都能给皇帝以直接影响,大力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同时,大将军窦婴、中大夫田劝、御史大夫赵给等身居高位者都崇尚儒学,在“独尊儒术”政策施行以前,儒学在西汉已有了较高的地位和众多身居高位的拥护者,这也使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政策为西汉统治者欣然接受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四、西汉统治者的需要

儒家学说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儒学对皇权起到了维护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文帝之后汉皇室强干弱枝的过程中。《汉书》记载“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以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贾谊、晁错作为儒家思想家,他们的主张有利于集权秩序的维护,也体现了的儒家思想。是儒家经典《公羊传》也体现了“大一统”政治思想的主旨,它对《春秋》首句“元年春,王正月”的解释正是“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高度概括了传文作者的政治理想,他们向往实现高度统一的君主政治,天子是全国最高主宰,所谓‘王者无外,即无可争辩地拥有统治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和对全国土地的最高占有权。”可见西汉儒学主张是强调君主集权对诸侯分权的限制,这样的主张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西汉统治者的统治,促使西汉统治者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五、汉武帝个人的需要

汉初,黄老的统治思想的确为社会经济的复苏贡献了力量,但在汉武帝时,黄老之术为窦太后等旧势力所信奉。“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武帝即位时,年仅16岁,由于不到亲政年龄,故由窦太后临朝称制,朝中大事都要向她“奏请”,王朝大权完全掌握在以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手中。这必然会引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不满,于是汉武帝与窦太后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为了对抗以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汉武帝开始任用儒家学派,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蚧为太尉,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朝中保守势力。儒家思想成为了汉武帝巩固自己权利的武器。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却给之后百年间的汉室带不断来的危机。于是汉朝统治者开始有意地进行文化整合和统一。但当时地方上的诸侯王往往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如淮南王刘安便广罗宾客,编写《淮南子》一书,在书中对道家思想的尊崇,和对汉武帝重儒的贬抑。“《淮南子》把汉武帝所提倡的儒术贬斥为‘俗世之学,攻击武帝的行径是‘暴行越智于天下,以招号名声于世,此我所羞而不为也。他特别抨讥儒墨,说他们‘博学以疑圣,华诬以胁众,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这里表面上是批评先秦的儒墨,实际上是骂武帝和叔孙通、董仲舒等儒者。”于是,为了对帝国的思想领域进行整合,清除汉初埋下的分封隐患,汉武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用推崇“大一统”的汉代儒学就在专制集权对地方分权的打击、强化皇权。

六、结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和实行是由众多因素所决定的。儒家深远的社会影响、完整的理论和思想体系以及西汉统治者的需要是最主要原因,同时众多儒学家的推动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历史原因也影响了该政策的内容、意义。我们还需对其进一步探讨,以研究中国政治史、思想史。

猜你喜欢

汉武帝儒家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关于汉武帝在位时间的辨析
汉武帝流泪
树为何名
茶道
古老的皮影戏
贝淡宁:儒家重视对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