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妙解
2017-10-21于永梅
于永梅
摘要: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如果把汉字的丰富多彩比作“奇妙绚丽的大花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这个“大花园”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
关键词:汉字:详解
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汉字的理解和感悟可谓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中国社会发展几千年的产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都有赖于汉字的记载和留存。
没有汉字,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湮没无踪。然而在小学的汉字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老师不厌其烦,三番五次重点强调的易错字,学生依旧对它们“情有独钟”,“痴心不改”。
汉字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无不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可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写的错别字却比比皆是。因此,我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虔诚敬畏之心,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另外,我发现只要找到掌握汉字的正确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在我近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发现学生在书写汉字时之所以頻繁出错,无非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难以理解汉字的意思。2.不清楚汉字的构造。3.没有发现汉字的美。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一直在苦苦追寻,想帮学生找到一种捷径,能够把汉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画龙点睛。
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汉字的意思,我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
例如:“异口同声”这个词,许多学生极易写成“一口同声”。孩子们写错的原因是不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联系以前学过的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最后再给孩子们解释说:从不同的嘴里发出了相同的声音。
在《卖木雕的少年》一课中,形容木雕刻得精美用到一个成语——栩栩如生。在听写这个词语时,为数不少的学生无一例外地错写成“栩栩如声”。我做了如下的解读:曾经有一位高人在木头上给小鸟刻了一对翅膀,小鸟就活了,振翅飞上天。学生们听完之后,惊的目瞪口呆。再听写时,结果令人满意。
我执教的是三年级语文,学生已有认字的基础,用独特的方式来解读汉字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学生不清楚汉字的构造,我采用拆分法,从而做到化难为易。
例如:悲伤的“悲”。人为什么要悲伤啊?因为很多事情的发展结果和你心里想象的不一样,所以才感到悲伤。“蚕”这个字拆开来看是“天虫”,试问这种昆虫何以拥有如此高的美誉?因为它可以吐丝,人类把这些丝织成精美的绸缎来装点整个世界。有学生会问:“蜘蛛也会吐丝呀!为什么我们会讨厌它呢?”“原因很简单,蜘蛛吐丝是为自己捕食用的,它没有为更多的人服务。”学生们听完后若有所思。还有“罚款”的“罚”。学生感觉这个字超难,我这样给学生解释:任何人都不希望被罚,教师严禁体罚学生,交通违章要罚款,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发生的。然而一旦你的言行触及到了他人的利益,轻者会接受相关的批评教育。重者蹲监狱,也就只能从窗户观看世界了。当然对于罪大恶极之人只好请“狗头铡”出面了。
单字的解读是认字的基础,形近字组词更是别有洞天,然而许多学生却是傻傻分不清。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发现汉字的美,汉字之美,美在风骨。
我用画龙点睛的方法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
比如“急躁、干燥、做操”这三个词。先说“急躁”,如果我们遇到急事,一时想不出办法来解决的时候,人体本能的反应就会来来回回的走动,所以说只要有急事你的脚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呀!“干燥”更好解读了,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偏远的农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着柴禾,做饭用的。当然家境殷实的也用煤气。多数人家每天做饭时,都要抓把柴草,投进灶里,划根火柴,即刻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当然柴草越干越易点燃,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干燥”是这么回事。“做操”更易理解,每天的阳光大课间,各年级都要集中到操场上随着音乐做操,无数双小手要不停地变换动作,做操时手是主角,太抢镜了。最后再说一组词语:“坟墓、夜幕、暮春、羡慕”。“坟墓”是人死后按当地的风俗要在太阳落山之后埋进土里。“夜幕”是太阳公公在晚休之前把窗帘拉上了。“暮春”中的“暮”是太阳落到草丛中,说明天色已晚。“暮春”就是春天马上要离开我们,炎炎夏日即将来临。“羡慕”的“慕”,学生总把最后一笔漏掉,在“莫”的下面只写个“小”就收笔,把那最后“一点”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我是这样解决的:当你看到你喜欢的“某一点东西”,你就会产生一个“小心思”想把它占为己有。学生听完后豁然开朗。
汉字的巧思妙解还有很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画龙点睛是我在汉字教学中的一点点尝试,寓教于乐是我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