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区群众足球开展现状研究
2017-10-21刘兴斌
刘兴斌
摘要:呼和浩特市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已经开始发展,其中足球运动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调查显示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情况一般,参与人数,运动时间等情况都不算理想,急需从政策法规,场地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现状
引言
群众性足球首先区别于竞技性足球,它是非职业化、低竞技性的足球运动。本研究指的群众性足球,是指除了体育局的竞技足球和学校内的足球以外的以全社会各行业人员进行的以健身和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足球运动。
1 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现状
调查显示,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的练习者中,男性占84%女性占16%,男性参与者明显多于女性,由此看来,男性对足球项目的喜爱和参与程度明显高于女性。而且,男性足球练习者中,包括了各个行业的从业者,而女性足球练习者中,基本上都是学生。另外,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参与人群的年龄主要在10-28岁之间,占总参与者的62%,而且,年龄越大,参与的人数相对越来越少。
从参与者职业角度调查,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参与者职业主要为国企员工、公务人员、私营业主和学生,这些职业的参与者占总参与人数的83%,了解得知,这些职业的人员闲暇时间相对充裕,有相对稳定的休息时间,如下班后、节假日、周末等。其他职业的从业者工作相对比较忙,缺少固定的休息时间,这就影响了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时间和次数。从收入来看,月收入在1200-2000元的参与者占29%,2500-3000元的参与者占42%,3000元的参与者占13%。这也反映了经济条件与足球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的人群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相对较多,经济收入过少或过多的参与者相对较少。
2参与者参与动机调查
动机是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是实现良好习惯和成就必不可少的因素。足球运动也不例外。练习者必须有激发和维持足球活动的动机,才能参与到足球活动当中。对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参与者参与动机调查了解到,以娱乐健身为目标的人数占42%,以提高足球运动技术为目标的人数占19%,以调节心情为目标的人数占10%,以结交朋友为目标的人数占8%。这说明,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健身的意识和行为也逐渐增加,很多人也把打牌、喝酒等娱乐活动转变为足球运动,也有的单位、组织等,组织了不同规模和程度的足球比赛,以此促进职工进行体育活动,这也促进了一部分人群进行足球练习,以提高足球技术水平。另外,好多人也认识到足球运动可以对心里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以此来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紧张压力。
3 足球运动参与者的运动情况
对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参与时间调查发现,每次运动时间不足30分钟的人数占18%,每次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占47%,每次运动时间在60-90风中的人数占20%,每次运动时间在90-120分钟的人数占11%,每次运动时间超过120分钟的人数占6%。这样看来,大多数人群参与足球运动的时间在60分钟以内。占据总人数的64%。调查发现,人们进行足球运动时,强度往往不算太大,通常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而长时间运动参与者多位学生,他们经常以比赛作为运动的主要形式。
4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消费情况分析
足球运动必须要有相应的场地与器材,这对于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调查显示,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所利用的场地中,学校内的足球场占53%,企、事业单位的足球场为21%,收费足球场为13%,社区足球场占7%,其他场地为6%。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时,非常缺少社会公用足球场地,大多数还是要借用学校和单位的足球场,但是,学校的场地经常因上课、安全等原因不对外开放,这样,居民也就无法进行足球运动了。
4.1对策
4.1.1相关部门的制度保证
对于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的水平和程度的提高,提倡政府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来执行,同时结合自下而上的民众自发的基础,这一项目才能有力的向前推进,如果光靠民众自发进行,力量太过薄弱,做不到向整体的推广和深入。具体要求加强社区体育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包括建立科学完善的群众足球运动管理体制和发展体系,加强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建设。因为目前,呼和浩特市民众在进行群众性足球运动时,总会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有时甚至还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比如因为占用足球场地而发生的矛盾等。如果想让这些问题合理化、长久花的解决,就应该形成相应的政策、法规以保证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5 结論
5.1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以民间自发活动为主
5.2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中,男性明显多余女性居民参与足球运动的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之间
5.3呼和浩特市群众性足球运动存在缺少场地设施、指导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桦楠.中国足球体制整合调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思考—基于社会学文化视角[J].中国体育利技,2010,46(4).
[2]彭丰.探讨“体教一结合”培养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
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项目编号:16CJ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