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调动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内驱力

2017-10-21郑丙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二郎神林冲悬念

郑丙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使他们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然而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他们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在看电视中度过,农村小学的书籍数量也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这些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留守儿童课文阅读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主动投入阅读中。

一、设置悬念,吊足胃口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督,所以课外生活往往较为散漫,他们常常用看电视或打游戏来打发课余时间,对于阅读书籍缺乏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以课堂学习的课文作为出发点,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设置悬念,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在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悬念迭起、精彩纷呈的故事颇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置悬念,鼓励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其它内容。“孙悟空、猪八戒,他们两个的性格截然不同,如何凑在一起的呢?孙悟空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又为何会心甘情愿地拜唐僧为师?唐僧的紧箍咒又是从何处得来的呢?如果大家想要知道这一切的话,就要从《西游记》中寻找答案。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主阅读《西游记》。”教师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制造了一个个悬念,让学生都对阅读《西游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用具有悬念性的话语吊足学生胃口,鼓励他们主动探究。

二、人物拓展,鑒赏形象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祖父母隔代教养,由于彼此存在代沟,所以祖父母很难给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指导。为了解决学生阅读不够深入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深入鉴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介绍了林冲、洪教头等人物形象,在对比鉴赏两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人物拓展赏析,引导学生思考:“林冲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他遇事总是隐忍,但是即使是这样谨小慎微的人,还是会得罪高太尉,因此被高太尉陷害。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到底因为什么才会遭受陷害吗?此后林冲加入了梁山,成为了梁山好汉,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将他逼上梁山呢?林冲在上梁山之后,他的性格特点是否发生了变化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尝试择取《水浒传》中和林冲有关的章节进行专门阅读。

很多精彩的小说都有丰满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赏析这些人物形象能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感受文本之美。

三、影视展示,多元比较

由于留守儿童普遍对看电视感兴趣,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播放影视剧片段,并让他们将展开丰富想象力,将视频资料和文本资料进行对比,说说两者在人物展现、故事情节方法有什么异同。

教授《沉香救母》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宝莲灯》的片段,让他们对比两者的异同。在对比后学生发现动画片版本的《宝莲灯》和课本中的故事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很大不同。《宝莲灯》中详细介绍了沉香勤学苦练的过程,同时还讲述了沉香在前往华山途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在塑造人物方面,《宝莲灯》细腻地展现了二郎神的凶恶,和《沉香救母》相比在人物形象上更为丰满。此时有学生对于“二郎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沉香救母》中只是简单介绍了二郎神十分凶恶,却没有仔细说,有没有其他关于二郎神的故事。”教师此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的神话故事,如让学生阅读《封神演义》中有关二郎神杨戬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对比一下两个二郎神在性格上有何不同之处。在多元比较之中,学生发现不同的小说中塑造了不同的二郎神形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并尝试探究二郎神形象变化的原因。在这种多元比较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

用学生感兴趣的影视剧作为触点,引起学生阅读兴趣,这能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促进作用,让他们将注意力逐渐从电视转移到书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量。

漫无目的的阅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情感态度的帮助不大。教师在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要关心学生的兴趣点,找到他们的阅读特点,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二郎神林冲悬念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我家的“二郎神”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