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阅读策略
2017-10-21姚丽
姚丽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进行拓展,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新课标中新提出的重要要求。教师应当拓宽自己的语文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不能一味地停留在教材中。有效的阅读拓展除了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之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较大帮助。
一、课前拓展阅读
小学教材是根据特定的背景进行选定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以及人物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历史背景等,对学生做好课前阅读的引导,指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以及对相关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还可通过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对课文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通过形象的图片和文字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课内的阅读打下基础,以便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率。如,教学苏教版《秋天》一文,我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有关秋天的文章,通过阅读文章来走进文本,加深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并体会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的思路;还可引导学生搜集秋天的照片和資料,将秋天的形象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的阅读理解做好知识储备,实现了学生与课文的情感接触。
小学的语文教材当中关于祖国名胜古迹以及大好河山的描绘有很多,如《黄果树瀑布》《秦兵马俑》等课文,单单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学生的反复阅读并不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以及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和场面,学生难以通过单一的课文对祖国景色的美好和历史的厚重有深刻体会。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阅读补充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只有通过课前的阅读和对资料的收集补充,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体会,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的美好景色以及厚重的历史,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充分地感受和了解所学的课文,从而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文章,由衷地热爱祖国以及壮丽的山河,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体会。
二、课中拓展阅读
在课堂阅读中,学生难免会对阅读的对象产生困惑以及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产生困难,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可以在阅读时拓展相关的资料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例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在阅读“在安造埦,他们救出了被洪湖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这段文字时,难免会有学生对场景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补充小江珊以及周运兰获救的资料,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以及面对危险和困难的勇气以及决心;在学生心里树立起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高大形象。
又如,教授《詹天佑》一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以及补充相关资料的方式,将当时修筑铁路所遇到的困难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修路人员是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困难,并修筑好铁路。从而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障碍和困难,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情感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课内知识的拓展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三、课后拓展阅读
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通过对语文课程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对课内知识的引申,拓展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同时还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学完《人类的“老师”》一课后,要求学生对所知道的“人类的老师”的事例进行相关的文字搜索和图片搜索,并在下一堂课带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和交流。又如教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拓展《本草纲目》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如《本草纲目》共有52卷,收集有374中新药方,共记载有1892种药物,其中有374种新药物,作为我国的珍贵遗产之一,在医药学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和成就。除此之外,还介绍我国其它领域的相关成就,如化学、天文学以及地质学方面等,让学生回去进行搜索和了解。指导学生对《本草纲目》等医药图书进行适当阅读,同时进行相关了解,在学生阅读了一段时间后,可举行一次《本草纲目》读书交流会,分享各自的经验的体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增加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课堂中心向课外进行阅读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现在,大部分教师已经接受了通过课内阅读向课外知识进行拓展的理念,但同时,一定要把握好阅读拓展的范围和分寸,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盲目拓展,而导致阅读拓展失去原本应有的效果。如在教授《人类的“老师”》一课时,一位教师只让学生阅读十分钟课文,并总结出是人类的“老师”的动物,就对课外的资料进行拓展,如网上的文字和图片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汇报,而不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语言特色,这样的做法忽略了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违背语文教学的初衷,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把语文课内阅读比作一道菜,那么拓展阅读就是盐,不放盐菜就会淡,但放多了就会咸,甚至让人难以下咽。因此,合理有度地进行阅读拓展才是有效果的拓展,才能达成教学的目标和初衷。■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