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要实现学科指导到课程领导的转变
2017-10-21邓善银张家胜
邓善银+张家胜
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的价值到底如何体现,如何做一个受学科教师欢迎的合作者、帮助者和商谈者,其工作方式应该作出怎样的转变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成为课程领导者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教研室的专职教研员在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材、教学与考试评价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等方面起到了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研究课程与管理,增强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力、开发力和执行力,以及如何帮助学科教师增强这方面的能力,是教研员面临的新问题。因为他们大都在课程规划、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等方面还没有真正的研究或实践,导致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许多教研员眼中依然只有学科,没有课程的概念,更没有课程规划、课程开发的思想和行为。由于教研员缺少这方面的引领能力,导致许多教师也同样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经验与能力。
在现实情况下,帮助教师提高课程理解力、课程规划力、课程开发力和课程执行力已成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教研员要从学科指导走向课程领导。
何谓课程领导?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其目的是影响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与结果,实现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目标。
课程领导具有普遍性。凡是有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的地方,不论是国家、地方、学校还是课堂层面,都需要课程领导的存在。此外,课程领导得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与团体。课程领导注重课程权力共享,集权与分权的均衡,它把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和学生等与课程相关的组织和人员都看作是课程领导的主体。使他们能广泛分享课程领导的权力与职责,扩大课程领导的参与面,实现课程领导主体多元化。
因此,如何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增强其课程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执行能力,是教研员从学科指导者走向课程领导者的关键所在。是形成浓厚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怎样做课程领导者
从课程领导的角度看,新课程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活动的展开,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权威,而应该更多地体现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专业权威,更多地体现在教研方式是否真正适合教师的需求。教研员要发挥课程领导的职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哲学观、课程专业知识、學科知识以及明确的课程研发理念,并能够通过教研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强调课程领导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课程革新、研修内容与方式的转变为教师提供更加适切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其确立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规划与开发、执行的能力。
教研员如何从学科指导走向课程领导?笔者认为,服务与支持者是教研员“课程领导”的角色定位,过程与质量是教研员“课程领导”把握的重点,教研文化变革与重塑是教研员“课程领导”的有效追求。
如何引导教师提高课程理解力、课程规划力、课程开发力和课程执行力等,是目前教研员提高研究、支持与服务的水平,把握课程实施的过程与质量,变革教研文化的内涵与核心所在。这四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课程理解力是基础,它可以让教师具有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和判断力,把握好教育时机、课程内容与形式、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反思课程实施的效益。课程规划力是对课程开发力和课程执行力的统整,其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增强课程理解力以及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信心与决心,能够影响三级课程管理的时效性;课程开发力决定了课程创生取向的可能性;课程执行力强化了课程实施的基础性要求;课程理解力和课程开发力的提高可以保证课程执行的自觉性和理性程度。
1.帮助教师提升课程理解力。理解课程意味着课程研究不是沿着“归纳——演绎”的路径探索课程开发的模式或程序并控制课程,而是从不同“视域”理解课程、建构课程的意义;课程理论不是被动依附于实践,而是把实践作为反思和解读的文本;课程不是分门别类的“学校材料”,而是需要被理解和建构意义的“符号表征”。
理解课程就是关注每一类课程的独特存在,客观地承认各种课程及其实施的价值。例如,数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与价值是不同的,对于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前者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想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后者对于培养学生观察、活动、交往和实践的能力是独树一帜的。因此,理解课程的过程也是课程专家、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的过程,是师生、资源、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
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教研员,应该帮助教师在复杂的学校“场域”中理解课程及其所处的具体情境,理解课程的政治、历史、美学、制度及国际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具体内涵与价值,理解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和适切性。教研员应该通过学习课程理论、明确课程与课程实施发展的方盎和要求、新教材研修、以问题为课题的教育科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科教师进一步确立课程意识,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真切把握课程的动态发展水平。
2.帮助教研组提高课程规划能力。教研员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引领校本教研的深入进行,而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员应该主动深入学校教研组,帮助教研组规划课程建设。
教研组课程规划是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所必须采取的行动。教研员的作用在于帮助教研组制订学科课程方案,即如何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时安排。教研组课程规划需要对教研组全体教师实施的全部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提高课程适应性和资源整合出发,进行通盘设计和安排。教研组课程规划的制订要求制订者有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既要考虑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内容的挖掘以及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改进机制的建立等,还要考虑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研组特色构建等内容。endprint
江苏省宿迁市教研室要求各学科教研员帮助学校教研组制订“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首先由学校教研组根据学校课程总方案制订教研组发展方案。教研组每个教师群策群力,贡献智慧,分享经验。然后教研组与教研员一起对学科发展规划进行协商研讨式论证,再與其他教研组交流,使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制订的过程,成为双方进一步确立课程意识、增强课程规划能力的过程。规划制订的过程,就是基于政策、基于学校、基于经验、基于研究、基于对话的过程。
3.根据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虽然课程开发带有明显的“程序主义”倾向,但它对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尽可能摒弃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同质化”倾向,把课程理解成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话题,使它呈现与课程实践深层次“对话”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应该整合和发掘本区域的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地方课程。
在开发地方课程的过程中要避免几个认识误区:一是地方课程只有省级教研室有权开发。这实际上是“课程霸权”观念在作祟。各级教研室都可以根据省、市、县的实际情况,开发地方课程。二是教研室开发地方课程,所有学校都要使用。各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有选择地使用地方课程。切忌“一刀切”、“一窝蜂”地开设地方课程。各级教研室都不能强行或变相规定学校使用自己组织编写的地方课程,学校有选择的权利。三是开发地方课程就是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教辅用书。有些教研室以“开发地方课程”为名,编制成套的“学科研究性学习”资料、“探究性学习练习与测试”,并强行推销给所在地区的学校使用,这完全违背了地方课程开发的实质和意义。
4.与教师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在工作中教研员应该确立服务意识,把自己当成教师群体中的一员,扮演好整个教师群体中“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心朋友。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目前,校本课程在迎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欠缺,教师和学生过分拘泥于统编教科书;部分学科专家把课程当作自己的“自留地”,轻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课程专家的缺乏是短期内校本课程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受到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的限制,校本课程可能降低质量标准,导致平庸;教师编制紧缺,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狭小的社区和单个学校所规划的课程有可能偏离国家教育方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
教研员要把帮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作为教研室的工作重点之一。各级教研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课程理论,逐步了解和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了解目前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校教师一起分析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
5.帮助教师提升课程执行的能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园索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作为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人的因素——课程执行者是保证课程执行力的关键。
课程执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不断唤醒和激发的过程,是推进课程建设的民主化的过程。然而,由于个别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太弱,导致无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实效。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员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切实把握相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要素,抓住一些重点问题如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观课议课、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展开、学案教学的适切性、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试卷的编制等,有效引导教师开展区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激发教师开展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内驱力。
6.关注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导向深入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事关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的问题。就学科课程发展来看,确实有许多重大问题如自主发展的价值与机制问题.教师队伍的质量与结构性缺失问题;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和配置问题等,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各级教研员应该关注这些重大问题并在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等方面,动员和指导教师大胆开展课程与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要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并把成果和经验转化为教学常规,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教育局江苏宿迁市宿城区教育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