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珍:领航乡村教育的教育人
2017-10-21姜波邓文圣
姜波+邓文圣
她,坚守乡村教育30年,虽然个人工作轨迹极其简单:乡镇学校,乡村教学点。然而却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包揽了本镇的多个“一”:唯一一个获得了中国青少年基金会TCL烛光奖,第一个获得初中英语竞赛一等奖,唯一一个市级名师,唯一一个留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的人,唯一一个参与《PEP小学英语教案》编写的乡村教师,唯一一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著书立说的教师。
梦想在不懈追求中腾飞
1987年,夏玉珍揣着梦想登上了三尺讲台。在与教育长达30年轰轰烈烈的“爱恋”中,在课改浪潮翻江倒海地袭来时,“爱挑战自己”的夏老师不是疲于应对,而是做了课改的主人。
课堂模式、小组合作、过程评价等她不是简单拿来,而要选择性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夏老师的批评性思维应时而生,得益于专家的指导,相关书籍的阅读,她成为了一位“有思想的教师”,《中国教师报》翟晋玉编辑对她进行了专访,其“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思想两次在头版头条中得到宣扬。
俞敏洪说:“我们要有水的精神,当力量不够的时候,就把自己囤积起来,一旦实际成熟,就奔腾入海!”要做课改中的先驱者,夏老师深感自己的底蕴不足,于是她边工作边学习,让自己的理论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克服人都有的惰性,她想出了一个绝好的方法,加入一个读书团队,“班主任尖峰论坛”成了她的鞭策者,这里有全国各地的优秀班主任和专家,这个群有规定:每月读书一本,要定期交流读后感,否则被踢出。
后来,夏老师又结识了“中国教师俱乐部”,并很快成长为一名“总管”,主持讲座、开展活动,认识了上至中央教科院,下至一线优秀教师的一群“大咖”们,为以后的快速成长攒下了人脉,也是在这个平台上,夏老师有幸成为了《中国教师报》“香山夜话”的主持人,并成功策划和组织了两次小有名气的夜话,其中“唱响毕业时的畅想”,更是由于集创意、趣味于一体而获得人气新高,也为以后频频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文章积累了经验。
阅读专业书籍是夏老师成长的第二个选择。她没统计读过多少本书,也没计算耗费了多少业余时间,只知道好几本书至今仍是她的良师益友。跟着《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夏老师尝试“用成长记录袋引领学生成长”,并发表在《湖北教育》,随笔《我的评价改革》发表在《中国教师报》;用“心愿墙”引领学生学会感恩、报恩;用“护蛋行动”培养学生的爱心;用各种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等。跟着《静悄悄的革命》改变着课堂,使夏老师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跟着新生代班主任梅洪建老师学习“培育——发展”理念,夏老师的实干精神大幅提高。
自2011年起,她先后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级的国培线下培训活动,并多次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强大了自己的理论根基,丰韵了自己的理论底蕴。
教学点因为有她而放彩
2014年,夏老师自愿投身乡村教学点——只有十七个孩子的峰山小学。
班级学生个位数,站在讲台上完全找不到感觉,这样的课堂该怎么上?“活动教学法”应远而生——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圆桌式,活动黑板就在面前的课桌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转动黑板分享其他同学“观点”。
“一定要让孩子们抬起头来做自信的我”。夏老师首先冒出来的念头是校园集体舞,这个被所有教师都否定的想法,她毅然决定尝试一下。“你们都是我手心的宝”是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不论是上课,还是课间一起舞蹈,她的左右手一定牵着孩子。2015年的六一儿童节,她策划了一场庆典——《十七个孩子的六一“盛典”》,社区居民、家长朋友们以及镇内教育同行们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得以在长阳县电视台黄金档播出。尽管时长只有五分半钟,可当孩子们在电视里看到自己的镜头时,他们欢呼起来,呐喊起来,自信写在他们的脸上。
2015年夏老师调任黄荆庄教学点校长。她深知,学校的发展,教师先行,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会事半功倍。可当夏校长第一次希望一些临近退休的“能师”奉献智慧的时候,意料之外地遭到拒绝。怎么办?夏校长自己“以退为进”动起来,她利用学校多余的教室,分设了音乐室、美术室,把一直闲置的电子琴架起来,把美术教具一并排列起来。凡是有空的时间都在这些室里练习,弹奏着古老的曲子,哼唱古老的调子。她的“不专业”引来善意的“骚扰”,“夏校长,你等会唱好吗,我回家把猪关好,免得惊扰它了”;“你稍等,让我喝点药,我怕心脏病犯了”。
一段时间过后,那几位原本就有音乐美术底子的老教师被吸引了过来,他们看夏校长不知道“天高地厚”地练习,实在听不下去了,忍不住来指点指点。意料之中地带来了“能人”,夏校长却耍起赖来:“您教会了我,我依然不会教学生,干脆您直接交给学生好了,您执教,我打下手。”
“鱼儿”上钩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艺术细胞被激活,开始滋长,学生生活丰韵起来,校园“动荡”起来,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爱好,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一直被藏着掖着,这一下子全爆发出来了。一年之后,一位教师退休了,但还时不时来学校“玩玩”,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来领魂儿的!”
教师们都有了积极的心态,教学点的特色美术也异彩纷呈。山上的树叶拼图,水里的石头作画,学生在教师们的指导下“顺理成章”,当一块块美术展板问世,来参观的教师们无不惊叹:教学点里的师生卧虎藏龙啊!
黄荆庄教学点,教學楼还是八十年代的产物,地面坑坑洼洼,墙壁的石灰已经大面积脱落,给人一幅衰败的景象。夏校长多方拉赞助筹资金,亲自带领教师们整理花坛,植上花草树木,学生一进校园,视觉上一派新气象,惹得孩子们这里摸摸,那里瞧瞧,感觉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校新添置了篮球架、足球网,还购进了20个篮球和5个足球,加之邀请了中心校专业教师进校教授,孩子们“活”了,教学点也“活”了。
做夏老师的学生好幸福
夏玉珍校长作为英语学科教师,她把“活动教学法”应用到极致。不论那一级别的领导,来到教学点都要听一听她的课,而且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做夏老师的学生太幸福了!教改在这里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为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夏校长确定了“三步走”方针。第一步,走进留守之家,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及成长经历,第二步,教师们与留守孩子结对子,并写下帮扶计划,其帮扶过程记录在《全员育人手册》里,第三步,两个月一总结,主要以被帮扶对象的变化为主,提炼经验供其他教师参考,总结不足,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夏校长自己拈了块最难啃的“骨頭”——问题家庭的问题学生进行帮扶。
阳阳本来应该读一年级,因为自闭症只能上学前班。他在学校不说话,连简单的“是”“不是”都不说,“摇头”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不做,他只会“折花坛的树枝、挖泥巴、捉蚯蚓”。妈妈在校陪读了一个月,没有任何好转,最后放弃了。
夏校长在查阅相关的资料后,并在网上与心理专家深度交流,及时调整策略。一年后,阳阳顺利升入一年级,能和同学们一起跳集体舞、踢足球、勾肩搭背上厕所,上课能大声回答问题,有时还可以领读拼音,基本上是一个正常孩子了。也许在外人看来,阳阳永远考不到100分,舞蹈动作永远不规范,但是他们能融入大集体,面对老师的批评能很坚决地说“不是我的错”,能很坦然地说“这是我乱写乱画的,我保证弄干净。”难道不是教育的成功吗?
夏校长认为对于一所乡村教学点,对于一群特殊的孩子们,学校要的是“脚踏实地”,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这里自立、自强,找到自信,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不会因为来自特殊家庭而感到自卑,不会因为来自教学点而感到与城镇学校有差距。
夏校长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展开。比如“校园集体舞”的课程开发,三年为一个周期,以每年六一儿童节的庆祝为契机,让孩子们在台上有看点。第一年,主题为“六一,我们嗨起来”,旨在让每个孩子能在台上展示,是“信心”的亮相,效果良好,在“宜昌文明网”“中华教育网”报道;第二年,主题为“亮出我的风采”,即今年即将举办的六一庆祝活动,旨在展示每位学生的亮点或特色,是“每个学生均得到优质发展”的亮相;第三年,主题为“姹紫嫣红的六一儿童节”,旨在展示学生的创意和智慧,这也为期三年的校本课程收获的一年。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教学点,2016年秋,在全县举办“农村广场舞”比赛时惊艳全场。“校园集体舞”视频发送到长阳教育局官方群,赞美声不断,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乡村教育路漫漫,但是路再长,也长不过执着的人;乡村教育路坎坎坷坷、凄凄楚楚,但是一个勇于攀登的人,路永远在脚下。夏玉珍校长坚实地走在乡村教育路上,不断完善着教育领航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