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探讨
2017-10-21段云诺陈丽宇
段云诺 陈丽宇
【摘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高等学校本科层次的招生专业更为细化,各个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也更为明确。因此,微观经济学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经济统计学专业授课对象特点的分析,针对课程的特点以及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为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生量身打造适合其学习特点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经济统计学 微观经济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24-02
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目前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方法。李娴(2015)提出创建实践型教学团队,丰富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师应灵活选择案例教学法、素质拓展法、幕课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便微观经济学理论能够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微观经济学教材的适用性。张霞( 2009)认为目前国内的教材大多是对西方国家教材的照搬,案例大部分是国外事例,缺乏和中国国情和经济现状相结合的案例,不易激发学生兴趣。第三,授课对象。巩芳(2010)认为有必要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受众对象,分析了国贸、管理、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差异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抽象笼统的教学思考,针对民办学校特色专业完整具体的课程设计类的论文还比较少。因此有必要具体到某一专业对微观经济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二、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定位
经济统计学专业作为经济大类的一个分支,培养掌握现代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并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能在金融保险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市场中介机构等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调查与分析、经济统计与分析、金融统计与管理、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开发和应用性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统计学的核心课程,需要掌握关于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微观实际经济管理统计工作的能力,具有能根据经济状况和发布的统计数据等判断经济走势的基本素质。经济学的学习是重要的基础学习。微观经济学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后续课程为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等重要专业课程。
2.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
以黄海学院2016级经济统计学1、2班为例,笔者首次上课强调了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课堂纪律良好,答疑时间学生积极和老师商讨问题,课下基本每名同学自行配备了一本经济学练习册。
(2)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高
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出对高数、线性代数极大的兴趣,在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中,学生的计算题普遍得分较高。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学生希望得到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相关知识。
(3)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师生互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良好,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表达方面有些欠缺,不能使用有逻辑性的语言来表达观点,面对具体经济学案例,缺乏独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学期末,对两个班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学生希望接触更多的案例。这一问题也是课程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具体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与计划
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微观经济学总课时是64课时,章节学时分布见下表。对于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要侧重理论和应用。应注重理论模型的推导、建立,使其建立完整地知识理论体系;同时训练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思考社会问题,能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表1中详细给出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安排。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做社会调研,课堂上再安排1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分组汇报,老师点评。
2.教学方法
(1)创建教学团队,实行案例教学法。
在学院内部,形成经济学的教学团队。共同查找适合本校学生的最新案例和相关资料,形成统一的案例教学材料。授课过程中,课前可以下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先预习,经过课堂理论讲授后,把学生分组,请各组同学分析讨论案例,老师给予点评。这样即抓住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能使课堂更加高效。
(2)实行实践教学法。比如,引导学生应用供求定理及消费者行为理纶、生产论和市场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利用周末时间分别就日常生活消费品市场(衣、食等)、家用电器消费品市场、汽车消费市场、房地产消费市场、电信市场进行调研,返校后每次调研安排一个课时的课上时间进行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学生分组。按学生人数分为若干组,把优等生和后进生均匀分配在每个小组中,进行人员分工,选出组长。
第二,材料收集。分别采取访问法、问卷调查、网上搜索、实地调查、查阅书报等方法获得材料。
第三,材料整理。运用学习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对材料进行审核、整理、分析,形成报告。
第四,课堂讨论。每次课一组同学以组长发言的形式向全班展示调查分析成果,全班进行课堂讨论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分析,给予点评。各组汇报完毕,师生交流,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在整个的实践环节中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适当的环节插入适当的指示、讲解及操作示范,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工作成果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评价和总结。
3.考核方式
把课堂讨论、社会调研及调查报告作为課程考核的部分内容,成绩计入课程成绩总分。成绩分配比例为20%,平时表现和作业为1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70%。
4.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
(1)利用观察法。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2)利用调查法。可以采用与学生当面交谈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吸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
(3)从学生的课堂提问、讨论、作业、测试中,评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亮,谢雪玉,袁德胜.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教育园地.2014.
[2]巩芳,高磊,刘鑫.针对不同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 ———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作者介绍:段云诺(1987.6-),女,山东菏泽,汉族,硕士研究生,区域经济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