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1陈群英
陈群英
内容摘要:肢体语言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通过论述体态语言的概念,分析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体态语言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体态语言 小学语文 应用
一、体态语言概述
肢体语言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表情神态以及身体自身的非语言行为,如表情、眼神、首饰等来传递教学信息、传达情感和态度。
二、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
1.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单一的课堂模式,教师依靠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学生容易分心、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课堂中结合一定的肢体语言,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2.自制能力较低,意志力较弱。在学生上的自我把控能力还不够,教师运用一定的肢体语言既能够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又能够发挥警示学生的作用。
3.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通过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体态语言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保证个体专心从事某项活动的重要保障,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都还不成熟,个体自控能力较弱,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会使其语文课缺乏兴趣,会导致其厌学情绪的产生。运用一定的肢体语言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作为个体的内在动机,能够推动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运用一定的肢體语言,在授课的同时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和交流能够有效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营造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发散思维,能促进学生自由想象,敢于发言。因此,运用肢体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3.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积极的肢体语言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运用一定的肢体语言,激励学生敢于发言、勇于质疑、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言应注意的方法策略
1.善于眼神。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眼神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给性格胆怯的学生以鼓励的眼神,小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能够大胆发言,这样既能够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又能够保护学生自尊心;通常小学生在受到赞许和表扬时,会表现的更加积极,因此,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眼神,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2.教师要学会巧用手势。教师的手势能够直接、明确的传达教师的想法或者态度。运用手势配合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印象,例如:小学生的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较弱,需要教师频繁给以提醒和警示,当教师向学生传达“禁止”“不能怎样”的指令时,教师运用语言提醒的同时结合一定的手势,能够增强学生深刻记忆,增强一味的语言教育的效。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注意力易分散,需要教师给以提醒,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势给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同学以警示,运用手势提醒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这样既提醒了学生注意听讲,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教师的言行举止要端庄。首先,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善于模仿周边人的行为举止,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教师言行举止端庄可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其次,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强,对教师的仪态仪表等问题尤其关注。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要做到:语言、仪表得体,行为举止规范,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4.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表情生动。合理运用表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情是最普遍的肢体语言之一,个体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表情表行出来的,教师授课时的喜怒哀乐也同样通过表情传达给学生,学生大多通过教师的表情判断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如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控制、运用自己的表情,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保持微笑并不断点头示意学生继续回答,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也要将自己喜怒哀乐与课文表达的情绪相结合,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使学生感同身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提高对肢体语言的重视程度,在授课过程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小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