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左翼的影响力

2017-10-21夏庆宇

关键词:右翼左翼价值观念

夏庆宇

(复旦大学 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杨浦 200433)

论左翼的影响力

夏庆宇

(复旦大学 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杨浦 200433)

与以往的研究将“左翼的影响力”等同于“左翼运动的影响力”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左翼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要想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主要应从其奉行的价值观及采取的政策着眼,进行动态化的判断。因此,如果说左翼的影响力在某个时期比较强大,并不意味着左翼政党一定能够上台执政,这种影响力的强大可以体现在:即便是右翼政党上台执政,但右翼政党会受到左翼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策主张的强烈影响而发生左倾。而有时某个“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并不意味着“左翼的影响力”一定在增强,因为不排除该政党的政策有可能发生右倾。

左翼;左翼政党;左翼价值观;左翼的影响力

一 本文与既往研究的不同之处

在世界各国政治实践中,按照意识形态标准将政党、政治人物划分为左翼、右翼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所欲厘清的概念,是“左翼的影响力”。在正面分析这一概念的内涵之前,本文欲指出既有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即学术界的既有研究在分析政治现象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论者习惯于将左翼政党当选、执政与否作为判断“左翼的影响力”在某一阶段是强还是弱的标志——左翼政党执政就意味着“左翼的影响力”增大,反之则意味着缩小。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并不科学,难以反映左翼真正的影响力。下面具体谈一谈何谓左翼的影响力。

二 “左翼的影响力”的内涵

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左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左翼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并非指书本上的理论表述,而是指一套独特的理念、价值取向),二是奉行左翼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个人、运动、组织。

“左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右翼”的对立物。从时间维度上看,“左翼”的概念历来都在发生变化,例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反对封建主义的共和主义者是左翼,但是在法兰西共和国建立起来之后,共和主义者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渐演变为右翼,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者则成为左翼的新的主要代表。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地区,“左翼”的具体所指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西欧国家中民主社会主义派属于左翼,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东欧占据主流的是共产主义政党,在这种环境下,民主社会主义派人士则必然属于右翼。

尽管如此,本文认为,如果超越时空的具体局限性,结合迄今的历史进行分析,还是可以概括出“左翼”与“右翼”之间的典型的、主要的、跨时空的区别的,这些区别如表一所示。(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左翼组织都必然体现出如下所有特征。以下特征也仅是“左翼”的主要特征,而非全部特征。)

表一 左翼与右翼之间的区别

本文认为:体现出上述“左翼”特征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就是左翼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判定一个个人、运动、组织属于左翼还是右翼的标准应当是看其奉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是属于左翼还是属于右翼。在现实中,一个个人、运动、组织所真正奉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而不是写在字面上、党纲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往往也就决定了其在现实中会采取的具体行动将属于左翼还是右翼。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政治中,任何一个个人、运动、组织都会同时受到左翼及右翼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影响,只是这两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运动、组织上所发挥的具体影响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而已。因此,每个个人、运动、组织身上都会同时体现出“左”的、“右”的色彩,只是这两种色彩的比例存在着量的差别而已。但是,在承认量变的同时也要承认质变,即在定性一个个人、运动、组织是属于左翼还是右翼时,要根据其体现出的主要特征加以甄别。例如,相对于共产主义政党而言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身上的右翼色彩很浓,但是在西方国家中其总体特征仍属于左翼(因为西方国家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社会民主党堪称“左翼中的右翼”;欧洲国家的自由党、共和党在近代史的初期属于左派,在社会民主党、工党出现后逐渐演化为右派,但迄今仍然带有左翼色彩,堪称“右翼中的左翼”。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左翼的影响力”这个概念包括两个层次,即左翼的个人、运动、组织的影响力以及左翼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其中后者才是最关键的。

三 “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与“左翼政党的影响力”之差异

结合上述分析便容易理解,传统的政治分析在论析“左翼的影响力”时只注重分析那些贴着“左翼”标签的个人、运动、组织的现实影响力,而忽视了对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的观察。

事实上,判断个人、运动、组织属于左翼还是右翼,不能持静态的观点,不能以有关个人、运动、组织身上的既有标签为依据,而是应随时进行具体的审视并作出与时俱进的判断,这是因为每个个人、运动、组织所受到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会随时发生改变,其性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传统的右翼政党可能会在某个时期受到左翼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反之传统的左翼政党也有可能受到右翼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甚至有关政党是否仍继续属于右翼或左翼政党都是值得怀疑的)。下面举两个例子对这种情况加以具体说明。

例1,从1929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总体上发生“左倾”。

1929年至1933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此之前,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经常爆发,但是有关各国的资本主义体制并未发生改变,各资本主义国家一贯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任凭市场机制自行发挥作用。但正是这种经济放任政策会使市场调节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所谓市场调节机制的弊端,也就是右翼经济政策的弊端,这是因为如表一所示,实行自由市场制度、政府不干预经济、拒不实行计划经济是右翼经济政策的典型特征。

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用左翼所主张的办法——政府干预经济,有目的通过人为方式解决市场机制的弊端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并促进经济有计划地发展——来克服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右翼的经济政策所引发的经济危机。由此,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的经济政策受到左翼的经济主张的影响,开始发生左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美国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来应对经济危机并成功走出了危机,由此证明左翼价值观是与右翼价值观相对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左翼所主张的经济政策是与右翼对立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不应当忽视左翼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独到价值。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也证明了这种看法,每当资本主义出现问题时,左翼的做法就成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的“良药”。

从3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接受左翼的经济主张,由此资本主义体制上就染上了左翼色彩。值得指出的是,在面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之时,各资本主义国家不约而同地采取左翼所主张的经济政策来摆脱危机,当时除美国之外,德国、日本出现的法西斯政权虽属于极右翼,但是它们在国内采取的开办工业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化管理等办法其实是符合左翼的经济主张的。

除了在面对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资本主义国家自发地采取左翼经济政策之外,在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西方又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该学派论证了政府采取措施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合理性并逐渐在40年代成为西方国家普遍接受的主流经济学。在这种情况下,左翼的经济主张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二战”结束之后,西方国家又普遍开始建设福利国家,而福利国家无疑是带有左翼色彩的政策,甚至可以说纯然是左翼政策。有西方学者指出:在“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左、右翼政党普遍围绕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福利国家形成了共识。[1]也就是说,当时右翼政党也在很大程度上认同左翼的价值观、政策主张。西方学者就此指出:在“二战”后这个历史阶段中,非社会民主党的右翼政党也在推行左翼性质的、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2]

有学者将1950年至1973年称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3]当时西方国家普遍进行战后重建,随后出现了经济繁荣,在这个阶段中,西方国家中的右翼政党发生了左翼化,即便是右翼政党上台执政,它们仍然会奉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福利国家政策,这无疑显示出左翼价值观在当时强大的影响力。

例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世界政治总体上发生右倾。

与此前的“黄金时代”相反,以1974年的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为标志,此后西方各国政府开始受到右翼价值观的强烈影响。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此前,西方国家实行的是偏左的经济政策,而石油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长期的滞胀危机。滞胀危机是相对于“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繁荣局面而言的。“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进行战后重建,经济需求旺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重建工作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指导甚至直接组织,因此当时西方国家奉行政府干预的政策堪称是适逢其会的。在这个阶段,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当时的投资率、产量、出产率、工资增幅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失业率极低,其间只出现了短暂的、温和的衰退”,[4]因此被称为“战后经济繁荣时期”。著名左翼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在经济增长速度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黄金时代打破了此前所有的纪录。”[5]然而1974年的石油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停滞、通货膨胀率高企、失业率也比经济繁荣时期显著提高(见表二)。例如,可以对比一下全球平均经济增速,20世纪60年代该数据为3.5%,70年代则为2.4%,80年代为1.4%,90年代为1.1%,21世纪的最初几年则仅仅达到1%。[6]

表二 西方六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年均百分率)

数据来源:R.Albritton, M.Itoh, R.Westra and A.Zuege (eds),PhasesofCapitalistDevelopment:Booms,CrisesandGlobalizations,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2001, p. 94.

但是需要看到,石油危机仅仅是滞胀危机的一个导火索,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也是导致滞胀危机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在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普遍左倾,注重实现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异、提高富人的税收负担并通过福利国家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由此限制了经济竞争、降低了富人逐利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因注重左翼的“公平”理念而对右翼重视的“效率”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在西方国家的战后重建工作结束、经济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经济效率下降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在上述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因未能防止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其“头上的光环被打破了”。[7]此后,西方国家开始反思、调整经济政策,放弃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重新奉行传统的、右翼的、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这种做法又被称为新自由主义。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主义的出现。有西方学者指出,新自由主义政策是因为在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危机而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是由发达国家中的企业利润率出现下降这一现象所驱动的,新自由主义的信奉者认为只有出台改善商业投资环境的政策才能恢复利润率”,[8]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左翼政党也开始出现右翼化。例如历来属于左翼政党的西方各国中的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90年代紧跟首先再度开始奉行右翼经济政策的右翼政党,也开始奉行右翼经济政策,纷纷提出要走左与右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之类的主张明显显示出左翼政党出现了右倾化。在社会民主党发生了右倾化之后,西方国家的“人们普遍认为社会民主党已经陷入了如下境地:社会民主党即使不是已经被埋进坟墓,也已经进入最后的衰落期了”,[9]这是因为传统上作为左翼政党的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弃了自己传统的价值观。社会民主党之所以接受符合右翼价值观的经济主张,主要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的这个历史阶段中这类主张在客观上的确是更有利于解决西方国家所面对的经济问题的。

有学者指出:滞胀危机发生以来,西方国家中的“中左”、“中右”和“保守主义”政党都在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10]在这种情况下,左翼的价值观的影响力就下降了,即便社会民主党这类传统左翼政党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能够上台执政,我们也不应当认为这是左翼的胜利,因为当时流行的是右翼的价值观,执政的左翼政党已经发生了右倾。

然而,右翼的经济政策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超过了一定的“度”之后同样会再度出现问题,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随着政府放松对企业的监管,资本的投机本性就会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2007年暴出了雷曼兄弟公司的过度投机丑闻,最终引发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

因此可以预言,在2008年之后,左翼的经济主张会如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后出现的情形那样再次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尽管在未来左翼政党不一定能够获得执政地位,但左翼的经济政策会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做法,右翼政党在执政时也会奉行这类政策,如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谋求缩小贫富差距等。

综上所述,在研究政治史时,我们应当把“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与“左翼政党的影响力”区分开来,只有“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才是判断“左翼的影响力”的科学的标准,因为“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更加根本、更加能够体现有关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现实政治中,只有符合左翼价值观的做法才能被定性为“左翼”,右翼政党也可以推行左翼的做法。

四 结 论

如果说左翼的影响力在某个时期比较强大,并不意味着左翼政党一定能够上台执政,这种影响力的强大可以体现在:即便是右翼政党上台执政,但右翼政党会受到左翼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策主张的强烈影响而发生左倾。而有时某个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并不意味着左翼的影响力一定在增强,因为不排除该政党的政策有可能发生右倾。不论个人、组织、运动身上的既往标签是“左”还是“右”,其在具体时段内的具体做法是否符合左翼的价值观就决定了其具体做法是“左”还是“右”,而其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具体行为,往往是因为其受到左翼或右翼价值观的影响,由此便体现出了左翼价值观或右翼价值观的具体的影响力,一个时代的这种影响力汇聚在一起,也便是这个时代的“左翼的影响力”或“右翼的影响力”。

[1] S.Padgett and W.E.Paterson. A History of Social Democracy in Postwar Europe[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1: 35.

[2] D.Webber.Combating and Acquiescing in Unemployment? Crisis Management in Sweden and West Germany’[J]. West European Politics , 1983, 6(1): 23.

[3] A.Maddison.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M]. Paris: OECD, 2001: 125.

[4] R.Brenner. The Boom and the Bubble: The US in the World Economy[M]. 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 2002: 7.

[5] E.Hobsbawm. The Age of Extremes: The Short Twentieth Century, 1914-1991[M]. London: Michael Joseph, 1994: 257.

[6] D.Harvey. Spaces of Global Capitalism[M]. 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 2006: 42.

[7] A.Przeworski. Capitalism and Social Democrac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06.

[8] G.Dumenil and D.Levy. Capital Resurgent: Roots of the Neoliberal Revolution[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9.

[9] A.J.Taylor. 'Trade Un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Social Democratic Renewal[J]. West European Politics, 1993, 16(1): 133-155.

[10] J.Petras, 'Right/Left Polarization: The Ballot Box and the Street’[J].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2003, 33(2):172-188.

ReflectionsontheInfluenceoftheLeft-WingPolitics

XIA Qingyu

(Postdoctoral Program of Politic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by others, the “influence of the left-wing” was equivalen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left-wing movement”. From a different viewpoin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left-w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left-wing values”. In order to know correctly the nature of a political party, one should judge mainly from its values and the policies it pursues. Therefore, if we say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left-wing in a certain period is relatively strong, it does not mean that left-wing parties must be able to come to power. It means that even if the right-wing parties come to power, these parties will b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left-wing ideology, values, policies and they may lean left. Sometimes the fact that a “left-wing” party comes to power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e increa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left-wing”, because this phenomenon would not exclude that the left party may lean right.

left-wing; the left-wing parties; values of the left-wing; influence of the left-wing

D564

A

1671-1181(2017)03-0066-05

2016-09-0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后期资助基金项目(16JHQ025)。

夏庆宇(1981-),男,辽宁鞍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右翼左翼价值观念
江南书院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法国左翼阵线的演进、问题与大选前景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本右翼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到底是些什么人
左翼电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日本右翼:喘息过后更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