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事业”鼓起钱袋子
2017-10-21文丨蒋隆荣
文丨蒋隆荣
“甜蜜事业”鼓起钱袋子
文丨蒋隆荣
每桶蜂都有了身份证
“我们马井村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如今我们有了中华蜂养殖产业,让我们贫困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桐梓县水坝塘镇马井村中合组68岁的贫困户韦延祥掩饰不住心里的喜悦,“我还在这里学习中华蜂日常养殖管理,这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了……”
在水坝塘镇马井村,这里山色翠绿,四面环山,树木环绕,空气清新,一个个长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的小木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山间的空地上,这是该镇根据马井村森林覆盖率好的优势而发展中华蜂养殖业。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原生态、纯天然、保健养生的绿色食品,我们水坝塘的蜂蜜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喜爱,特别是重庆綦江、南川的一些客人,他们都是开车来一大桶一大桶地购买。”水坝塘镇组织委员赵飞告诉记者,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举全镇之力掀起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按照产业发展“一长两短”全覆盖的要求,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蜜蜂养殖产业发展。
记者在马井村分水岭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点现场看到,山路弯弯曲曲,沿路风景秀丽,绿绿的树叶,红红的山果,漫山的野花,一群群蜜蜂从蜂巢涌出、飞舞在林间采蜜的画面映入眼帘。“这是收获的季节,蜂蜜正在渐渐成熟。蜜蜂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劳动,每一个蜂巢上,蜜蜂都覆盖上了蜂蜡,这是蜂蜜成熟的标志。成熟的蜂蜜,散发着淡淡的花果清香,口感更细腻醇厚。”马井村分水岭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尤正前仔细地检查蜂箱,他嗅着风中的蜂蜜香味,“这里盛产数百种野生中药材,比如说当归、三七、芍药应有尽有,在这里发展养蜂产业,取出的蜂蜜才是大自然的味道,最大限度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
66岁的尤正前身材壮实,面色红润,戴着一副眼镜,脸上满是笑容。他养了多年的蜜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开始寻思着怎么才能带领乡亲一起致富。“马井村这一片全是山林,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养蜂基地,而且养蜂又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应该大家一起干,有钱一起赚。”尤正前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去年,他与邻近的养蜂农户联合成立了水坝塘镇分水岭养蜂专业合作社,其中就有马井村中合组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搞精准脱贫攻坚大决战秋季攻势之际,尤正前又主动承接起精准扶贫工作,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统管、统销全程支持。
如今的尤正前,成了十里八乡的“大人物”,附近镇、村的养蜂户只要遇到难题,都跑来请教。“这个基地共有500多箱土蜂,全部是党委、政府分发给马井村108户精准贫困户的,前段时间就卖出去了200多斤蜂蜜,已经收入了2万多元呢!”尤正前说,一脸的幸福,“我们分水岭养蜂专业合作社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目前正在对全镇八村一社区的贫困户养蜂管理员进行培训,免费为他们进行技术上指导、培训和服务,保障贫困户在养蜂过程中遇到困难有依靠,遇到疑问有解答,遇到麻烦有帮助,提高蜜蜂养殖水平。”
马井村中合组贫困户韦术良也是合作社的一员,“我现在养了4箱蜂,今年预计能产80多斤蜜,每斤150元,预计收入可达到1万多元。有合作社的带动,技术上不存在困难,可以自己散卖,也可以由合作社代卖,销路也不存在问题,脱贫更有盼头了。”说起中华蜂养殖,韦术良自信满满,下一步,他想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养殖10箱以上。
“我们水坝塘养蜂产业按照‘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今年以来,筹资为全镇990户培植中华蜂4箱,由合作社与村支部在各村至少建立一个养殖基地,相对集中养殖,合作社、支部、贫困户按照1.5:0.5:8的比例进行分红。”水坝塘镇党委书记赵德富告诉记者说,按照15斤/箱/年的产量,150元/斤单价进行计算,可为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7200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50元。“我们全镇原有蜂源3640箱,从外采购3960箱,共计7600箱,通过自然分产预计到2018年,全镇蜜蜂养殖将达到10000箱,每年蜂蜜产值可达到2250万元,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