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山镇:“龙头+品牌”带领农户奔小康

2017-10-21文丨刘蔡永清陈玉兰

遵义 2017年20期
关键词:果林万寿菊山镇

文丨刘 建 蔡永清 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乐山镇:“龙头+品牌”带领农户奔小康

文丨刘 建 蔡永清 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新华村蔬菜基地(陈玉兰/摄)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播州区乐山大地上到处充溢着丰收的喜悦。

从2017起,乐山围绕产业调整,“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全力引进种养经营企业、培植大户,带动当地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增收致富奔小康,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快乐之路。

浒洋湖畔:金菊蓝莓喜迎客

碧波荡漾的浒洋湖,垂钓者常围岸旁,静夜,你还能看见湖边星星点点,让人想起“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在美丽的浒洋湖畔,一片片金色映入眼帘,那是紫阳农作物种养殖合作社的万寿菊基地,30多名村民在这里上班。

合作社的负责人叫马礼明。以前,马礼明的合作社主要种植高粱。今年初,他积极响应乐山项目扶贫的号召,发挥产业优势,从云南引进万寿菊品种,投资180余万元在浒洋水村流转了上千亩土地,建起了种植基地。这些流转的土地来自两个贫困村——浒洋水村、新土村。

万寿菊产量高,亩产达4000斤,现市场价每斤5角,一亩毛收益2000元,除去人工工资、肥料等成本,纯利润在500—800元之间。当地群众也得到了不少实惠。他们把土地流转给紫阳种菊,在家的人又能在紫阳务工,每天可赚取务工工资80至100元。由于种植技术容易,体力要求也不高,马礼明又招收了10名精准扶贫户就业。他估计,随着项目的发展扩大,基地将接纳精准扶贫户70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5万元。

由于万寿菊花色鲜艳,花期较长,从7月底到9月均能欣赏,喜欢菊花的人也比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天来此赏菊的人就有近千人。

菊花基地的引入,让这两村流转土地的300余户1259人(特别是建档立卡户66户249人)加快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离湖不远,在浒洋水村海拔最高的尧上组扁担山,常年云雾缭绕。这里是真正的“边(远)”、“穷”地带。

扁担山上,“遵义乐山生态蓝莓特色农场”赫然在目。天空碧蓝、通透,下面是排列齐整的垄垄绿色,农场中间有亭、有廊。

根据地理优势,结合产业扶贫政策,乐山镇引进了高山云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农场现已种植蓝莓500亩,除提供蓝莓销售、采摘外,还酿造少量蓝莓酒。”公司负责人柳洪斌介绍道,要转变发展理念,转现代农业为高效农业,计划未来2—3年,与相关厂家联合,投入200-300万元对蓝莓进行深加工,将蓝莓加工成果汁、果酒、口服液及从中提炼果胶、花青贰色素等。

为了打开农场蓝莓销售的市场,进一步提高公司知名度,在前段时间的遵义市首届电商节上,柳洪斌展示了自己的生态蓝莓,活动当天,不少客商与公司表示了购销意向。这大大增强了柳洪斌进一步发展蓝莓产业的信心。

蓝莓基地建起以后,柳洪斌把用工渠道定在了当地。基地常年有十余人在这里务工,每天工资在80元左右,其中有2人就是精准扶贫户。

“像我们这种四五十岁的人,在外边不好找活路,在这儿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呢!”村民张友禄说。

“下一步我的想法是做大做强蓝莓产业,借助我的鸵鸟养殖基地,走农旅化一体道路,在建好金山银山的基础上,带动更多的当地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柳洪斌憧憬着美好明天。

新华:绿蔬红椒映天边

新华村是乐山四个贫困村之一,这里紧靠鸭溪枫香,但鸭溪工业的余辉并不能抛洒过来。处于乐山至枫香线上的新华村,用红辣椒绿蔬菜辐射着枫香“红色创新区”。

把“短板”变“长处”,围绕“六个一万亩工程”目标,利用水资源丰富、水源区生态优势,乐山引进金黔地、黔腾丰瑞、水一方、旭阳集团等四家非公企业入驻,在乐山至花茂公路沿线集中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绿色生态蔬菜,带动大户7000多亩蔬菜种植,增加群众就业。该条产业带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应用种植循环、绿色防控等技术种植绿色生态蔬菜,订单直供茅台集团、遵义医学院、北京华联等。通过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帮助对接,遵义师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有望近期与乐山镇签订订单。

中秋将至,在新华的大小山坡上,辣椒已经红了。据不完全统计,乐山镇已发展种植辣椒上万亩,仅新华村就发展辣椒4500亩。

为解决群众辣椒储存、销售的问题,乐山又将非公企业——溢太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华村,建立了一条辣椒烘干线。于是,新华群众又有了一个 “家门口”的务工场所。

“两个万亩,一条烘干线,引领了周边3500户14200人就业增收,“流转+劳务输出”可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仅金黔地、黔腾丰瑞带动的贫困户就有37户147人,这些贫困户脱贫有望了。

非公企业在新华,开了花,结了果。

后箐:果林丛丛绕家园

坐落于乐山镇东部的后箐村,面积11.4平方公里,18个村民组,898户3981人口,贫困户167户588人。

后箐村被人津津乐道的是绿壳蛋鸡,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里的经果林已经占据了一座座山、一道道梁。

后箐村现有经果林2000多亩,几十上百亩的就是16家,这些种植大户看到了后箐优越的地理条件——荒坡多、海拔低、气温适宜。王修均户就是其中一家。

“今天就卖出了几千斤梨,外面来这里买梨的挺多。”王修均原本是正安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来乐山,看上了乐山后箐适合种养的环境,便在这里扎了根。

“现在我家有梨200多亩,桃子200多亩,提子几十亩。”他说,“趁现在政策好,我又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猕猴桃。”

王家长期招了七八个人在果园里务工,这些人中有三四家精准扶贫户,工资按8元/小时算,一天少则有80元收入。

据悉,乐山镇的“六个一万亩”也包含了“一万亩经果林”。 一片片果林下,一只只绿壳蛋鸡悠闲散步……看到王修均从经果林获得了丰厚收益,周边的群众纷纷效仿,趁着好政策发展经果林。

一个个种养大户,行走在乐山生态产业发展的路上,带动乐山2万多人(特别是精准扶贫户)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果林万寿菊山镇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花开幸福来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调研报告——以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为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咏万寿菊庆七十华诞
扬帆远航正当时——记龙江县白山镇中心学校校长 王学伟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