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中心应急救援行动纪实—同时应对四川九寨沟7.0级和新疆精河6.6级地震
2017-10-21徐一凡孙圣鉴
徐一凡 孙圣鉴
搜救中心应急救援行动纪实—同时应对四川九寨沟7.0级和新疆精河6.6级地震
徐一凡 孙圣鉴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迅即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以下简称搜救中心)依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赶回到工作岗位并立刻开始了应急响应工作。正当搜救中心相关人员忙于九寨沟7.0级地震的应急响应,为出队做准备的时候,8月9日7时27分,时隔短短11小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27度,东经82.89度)再次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两个不同的地区,连续发生地震的情况是不多见的,搜救人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1 快速响应,全面部署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当晚,根据震级与灾情初判,搜救中心在震后40分钟内启动了地震灾害应急I级响应,中心领导第一时间赶赴中心,对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做全面部署。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工作组相关人员迅速到岗,依照地震应急预案,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响应与处置工作。
指挥服务组拟定了现场工作队和救援队派遣建议方案,并同时提出应急救援对策建议;信息保障组了解灾情进展并快速产出应急产品图件;新闻宣传组及时跟踪信息,编制简报并着手开展专题网页制作;综合保障组根据出队方案制定装备保障方案,并迅速展开了为即将赶赴地震灾区的两支队伍的保障工作--车辆安排,救援装备、物资的出库及装车工作。中心各部门通力协助,应急处置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着。当晚,根据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统一安排,搜救中心派出由吴卫民主任带队的9人随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一同赶赴四川九寨沟地震现场展开应急处置工作。现场工作队于9日11时到达震区,会同四川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工作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协助指导地方政府抗震救灾。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9日正式启动,有11名救援队员来自搜救中心,10日早乘直升机到达震中,前往熊猫海等地开展搜索营救、排查、医疗救助及应急避险科普宣传等工作。
与此同时,8月9日7时27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州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根据灾情初判搜救中心启动地震应急III级响应。在全力应对四川九寨沟地震的应急处置过程的同时,中心各部门、各工作组迅速展开了新疆精河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当天,根据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统一安排,搜救中心派出王志秋副主任带队的3人随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一起赶赴新疆精河地震现场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地震应急响应期间,张宏卫书记在后方指挥工作,采取集中办公方式,各工作组24小时值守,随时听取各组工作汇报,及时交流、沟通,及时传达中央、中国地震局有关四川九寨沟7.0级、新疆精河6.6级地震应急处置的最新指示精神。搜救中心首次发出取消职工休假,全体人员立即到岗的通知。
2 不惧艰险,恪尽职守
2.1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现场工作
由吴卫民主任带队的9名现场应急队员于8月9日11时30分抵达九寨沟黄龙机场,获悉前往九寨沟震中区的道路由于山体崩塌受阻后,立即协调事先已沟通好的通航公司调派民用直升机。吴卫民主任等4人和中国地震局2人于午后搭乘两架通航公司的小型直升机,冒着阵雨于下午3时左右到达九寨沟震中区漳扎镇景区接待中心的临时指挥部,其他5人克服道路堵塞、崩塌危险,于晚11时左右到达九寨沟县的中国地震局现场联合指挥部。
根据现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吴卫民主任担任前方副指挥长,参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协调工作,并前往灾区一线参与灾害调查与烈度评定工作。其他人员共分三组,其中两组在漳扎镇九寨沟沟口至干海子一线、九寨沟镇县城至白河乡、九寨沟景区内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开展灾害调查与烈度评定工作。无人机小组协同相关单位、专业公司,在重灾区开展建筑物破坏、崩塌地质灾害等的无人机航拍工作,共飞行35架次,起降100余次,获取高分辨率原始影像近5000张,生成正射图20余幅、三维模型13个,生成建筑物破坏程度、道路通行能力、遇难人员地点分布专题图件10幅。
在这次九寨沟地震现场工作中,由于情况复杂、条件恶劣,全体队员克服困难、积极工作,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极灾区的九寨沟五花海、干海子滑坡体等处,及漳扎镇开展灾情调查,完成烈度调查点20多个,是现场震害调查和烈度评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烈度图完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作为专业支撑单位,搜救中心参与了最终烈度图的分区方案确定工作。此外,搜救中心通过与通用航空产业联盟的合作,首次协调通航公司四川西林凤腾的直升机参与现场交通保障,并与大疆公司开展了无人机航拍合作,标志着搜救中心在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有效提升保障和技术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2 新疆精河6.6级地震现场工作
由搜救中心王志秋副主任带队的3人现场工作队于8月10日5时30分到达新疆精河地震应急指挥部,9时在指挥部接受任务分配,由王志秋副主任带领,分两个小组前往精河县城开展灾害评估,对和平社区63栋砖混结构和19个平房区,伯雅小区和友好时代广场进行房屋抽样调查。
队员们不畏高温酷暑和旅途劳顿,冒着余震频发等灾害风险,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工作,在灾区走村入户、摸排调查,参与指导完成灾害调查、烈度评定与损失评估等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 勇往直前,积极施救
8月9日17时,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四川九寨沟实施救援行动,队伍由80名经验丰富的搜救队员、医护队员、地震专家和技术保障人员组成。作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组成和支撑单位,搜救中心第一时间派出了11名精兵强将随队前往灾区。在6天的救援行动中,他们参与了搜救行动、通信保障、后勤保障、装备保障、信息保障等多方面工作,确保了整个救援行动的顺利完成。
在灾区,搜救中心其中的6名队员主要担负搜寻失联人员、排查安全隐患、帮助受灾群众转运物资等工作。他们先后三次徒步往返挺进震中“孤岛”熊猫海,搜寻失联人员,将擅自进入熊猫海的7名群众安全带出,并将发现的1具失联者遗体运至山下;三次深入受灾较重的扎如寺、荷叶寨、树正寨、则渣洼寨四个村寨,对641户房屋、35处山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帮助受灾群众转移物资财产340余件,受到灾区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他们进行了深度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
此次救援行动出队,搜救中心共准备和携带的装备物资共约15.13吨,包括行动基地装备、个人装备、通讯装备、食品,以及救援装备器材车1辆,其中行动基地约4.7吨,食品约1.07吨,救援装备器材车约9吨。搜救中心保障部4名队员随队赴灾区执行任务。与现场沟通及时、主动、充分,装备物资保障到位。按照队伍出发时间的要求,紧而有序地组织完成了此次救援任务所需装备物资的准备、检查、出库、装车、运输、集结和装机等环节的工作。在救援行动过程中具体负责装备物资的管理、配发、运输和装卸协调等工作,还在救援队基地及五花海现场为前方熊猫海与箭竹海救援队员提供卫星通讯保障。
在救援期间,中心新闻宣传组和其他媒体成员主要担负宣传报道工作,随队深入到救援一线,真实客观地反应了救援队现场工作情况。6天来,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其官方微博共发布130条信息,阅读量超2000万次,转发评论近2万条,且均是正面评论。
四川九寨沟救援是历次救援中变数最多,最危险的救援行动之一,队员们连续奋战,高强度工作,普遍出现了头晕、咳嗽、心脏不适或呕吐等高原反应症状,但队员们牢记责任,顽强拼搏,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决完成了中央和中国地震局指派的各项任务。
4 强化宣传,有力保障
前方的同志们冲锋陷阵、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后方的同志们也都一刻没有松懈,密切配合前方开展各项工作。两个地震先后发生后,搜救中心各应急工作组迅速集结,紧张有序开展指挥服务、信息保障、综合保障、新闻宣传等各项工作。相关工作人员24小时应急轮流值守,为做好抗震救灾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和保障。
4.1 指挥服务工作——统筹全局、协调各方
指挥服务组在地震发生后迅即到岗,协调搜救中心各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了两次地震三支队伍出队人员,共计23人。积极协调装备、车辆、信息产出,快速预订机票,保障队伍顺利出发与到达。尤其是四川九寨沟地震,现场工作组搭乘次日最早航班,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为应急救援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精河地震发生后,指挥服务人员紧缺,组内各位同志一起研究,根据总体任务安排,共同协调开展相关工作。应急期间及时落实中国地震局、应急司、中心领导的各项要求,做好协调组织。同时,在后方制定24小时值班制度;编制紧急状态下的工作方案并落实各工作组实施;及时做好应对第三个地震的应急方案;做好整个应急期的应急处置情况记录与分析。
组织安排了两次全体会议和3次指挥部例会,前后方视频联动会议3次,及时落实上级领导要求及与前方沟通,做好支撑保障,部署后方工作。
4.2 信息保障工作——紧盯震情、不断创新
信息保障组成员在收到灾情信息后,第一时间到岗,并迅速展开了信息保障工作,在6天信息保障值守工作中,产出应急信息产品,共产出简报10期,图件37幅。图件主要内容为:震区影响场分布图、公里格网人口分布图、历史地震与断层分布图、震区交通图、震区地势图、ETM卫星影像图、居民点分布图、乡镇人口分布图、人口热力图、现场工作队行进态势图、调查点分布图(地图版、在线版)等。同时与全国地质资料馆协调调阅震区及周边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等图件14幅、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6份。
信息保障工作通过与腾讯公司、全国地质资料馆合作,首次实现了腾讯人口位置大数据、震区及周边1∶10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4.3 综合保障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由于这两次地震相隔时间较短,综合保障组几乎是同时要为三支队伍提供保障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综合保障组的同志与时间赛跑,在京的13人迅速全员到岗。按照职责分工,高效有序地开展通讯、营救、后勤及个人装备的保障准备工作。在相互配合之下发挥整体战斗力,完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出队装备7006件套,现场应急工作队出队保障物资124件套。
综合保障组还积极派出6名同志参加现场通讯及后勤保障任务。完成了三支队伍的保障任务之后,他们依然没有丝毫的轻松,继续在库房进行整理装备填写清单、汇总记录及采购补充等工作,为下一次的出队任务做准备。
4.4 新闻宣传——积极主动、多措并举
两个地震发生后,新闻宣传组分成两个工作小组分别应对两个地震。应急工作期间,全组人员各司其职,24小时全线跟踪前方。一是及时采编应急救援工作信息。及时跟进前方动态,掌握最新动态和进展,及时报道,为中心门户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最新信息稿件。共完成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工作简报14篇,新疆精河6.6级地震工作简报4篇,在中心门户网站综合报道发布19条工作信息,其中四川九寨沟地震14条,新疆精河地震5条。二是强化对搜救中心应急处置能力的宣传报道。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当天制作出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专题网站,通过综合报道、中心动态、最新消息、灾情速报、技术图件、图片六大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前方现场工作队、救援队的最新信息及后方各组的工作动态进行宣传。三是加强与中国地震局办公室沟通联络,协助做好媒体接待采访工作。安排搜救中心新闻发言人接受《北京日报》记者的电话访谈。
5 结语
此次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和新疆精河6.6级地震发生后,搜救中心同时应对两次地震,派出12名现场工作队队员和11名救援队员参与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和救援工作。
在地震应急期间,搜救中心的三支队伍在两条战线上连续奋战,前后方紧密配合,切实开展现场应急、紧急救援、信息保障、综合保障、新闻宣传等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两个地震的应急处置和抗震救灾,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搜救中心首次协商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调派其成员单位的直升机应用到应急兵力投送,极大缩短了到达极灾区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开启了地震现场空地协同应急救援新模式,为今后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统一要求和规范各单位、人员间的沟通汇报、现场支援、监测会商和舆论宣传引导等工作;研究改进和细化新形势下国家救援队管理、调用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提高救援时效。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