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进课堂
2017-10-20龚小浪
龚小浪
摘要:以前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但是在实践中,还是以教学PPT、电子白板和展台为主,而有意阻止或忽略互联网进入课堂,但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信息共享,没有网络的信息技术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因此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互联网+”进入课堂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关键词:智能手机;互联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274-01
Abstract: 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but in practice, or with teaching PPT, electronic whiteboard and booth is given priority to, and to stop or ignore the Internet into the classroom, but the cor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nformation sharing, no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lost its meaning, therefore represented by smartphone mobile terminal "Internet +" in the classroom has become an unstoppable trend.
Key words: smart phone; Internet +; Teaching practice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君不见人人手持一部手机,低头一族随处可见。智能手机的配置越来越高,其应用开发也越来越丰富,几乎可取代平板电脑和其他终端设备的大部分功能,许多人通过智能手机了解时事,通讯,娱乐,游戏和学习,将智能手机转化为教学的助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教育高效学习,已经完全成为了可能,智能手机进课堂的大幕正在开启。教师再像从前那样把智能手机当作洪水猛兽,因噎废食固守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困难。“互联网 +”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前沿。那么,“互联网 + ”课堂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运用智能手机于教学实践呢?
1 互联网进课堂
“互联网 + ”课堂就是让互联网进课堂,而不是将互联网拒之于外。条件允许的学校应该在校园内覆盖有线和无线网络,鼓励学生自带手机与笔记本电脑来上课。可以想象,类似的提议一定会受到部分教师和家长的强烈抵制,因为老师和学生还不相信学生自控的能力,老师也还没有做好转变自己旧有教学模式的准备。但是新的先进教育技术的出现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俗话说堵不如疏,更不要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了。
教学实践表明,手机进学校与课堂,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会导致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几乎可取代平板电脑和其他终端设备的大部分功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至少有以下几大优点:
1.1 碎片化学习
智能手机由于携带方便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排队、上厕所等碎片化的时间学习。
1.2 高效便利
智能手机中开发的APP可以让老师从繁重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再也不用机械重复地批改作业,系统会自动批改,并能对其进行统计分析。APP里有优质海量题库,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做到先进地区学生做的优质题。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教育公平”。
1.3 通讯与交流。
智能手机可以打接电话,收发短信;可以通过微信与 QQ 建立学习群,并在群里就问题发起讨论,或者提请帮助;也可以用它来制作简单的微课并发布,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时间来灵活性地学习;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同学进行非实时或者比较深入的沟通与交流等等;
1.4 搜索与查询。
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你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借助手机的搜索与查询功能帮助我们。
1.5 创新与创造。
手机里的一些应用软件和游戏等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和开展创新性学习与创造活动等。手机在教育、教学中有如此多的用途,我们还有理由拒绝吗?
2 “互联网+”进课堂的教学实践
今天,网络已经突破了时空的距离,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第一时间就能知晓;网络为我们获取各种信息与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校不再是封闭的场所,课堂也不再是世外桃源,生活与学习也越来越联系紧密。许多学生只会对与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与现实世界发生的事物感兴趣。
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更应该多从现实与生活中寻找内容与素材,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和混合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下列三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是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大纲为线索,就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身边的事例,发现其中包含适合当前学生水平和认知的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学习。比如上科学课时,并不一定严格遵循课程的顺序,而是让大家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进行分析。从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然后组织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学中少讲抽象的理论,少抠书本知识,更多地示范如何运用实践智慧,激发创新思维,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最终目的。在课程结束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反思,发现课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强化练习与补充讲解,与他们一起开展反思与总结。
第二种做法是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网络上或者其它渠道了解和学到的新信息和新知识或新技能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学生了解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都未必知道,在这种课堂上老师可能收获的比学生更多,这就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这样的课堂上,不要从头到尾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混合使用。有时讲授,有时讨论,有时实践;有时让学生主讲,有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与探究。总之随机应变、不拘一格。但有一点是不能变的,就是以学习的问题为中心,以思考与探索为中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很少采用正式考试的方法,而是结合作业与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有人说通过网络所学习的知识不系统,中小学还是应该以系统学习为主,以应试为主。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前文已述,网络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碎片式学习已经渗透入校园与课堂。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的今天,如果我们继续忽视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的碎片式学习也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只有投身于这场变革中,转变自己的旧有教学模式和观念,去迎接“互联网+”教学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创新 [J]. 远程教育杂志,2014,(2):3-12.
[2]王竹立. “互联网 + 教育”意味着什么 [J].今日教育, 2015,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