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无声障碍

2017-10-20杜黎丽

数码设计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听力障碍信息化课堂

杜黎丽

摘要:听力障碍学生因身体条件限制,在学习中表现出抽象思维能力、知识再现能力差,直观感知力、模仿力较好的特点。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手段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巧妙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听力障碍学生打造一个“有形”的信息化教学课堂,打破无声障碍,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围绕一节课,对比传统教学,阐述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课堂困境,实现有用、有效、有趣的“三有”课堂。

关键词:听力障碍;信息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047-02

Abstract: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due to physical limitations, have poor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poor knowledge reproduction ability, good intuitive perception and good imitation ability in learning.In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ans in the big background, the ingenious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 to create a "tangibl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classroom, break down barriers of silent, and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This paper focuses on one class, compares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explains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edicament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reasonably and realize the useful, effective and interesting "three things" class.

Key words: hearing impairment;Informatization;The classroom.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多媒体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空间、呈现、传播及学习途径和手段的局限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相比健全学生,听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许多障碍,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有效突破无声障碍,为他们打造一个有用、有效、有趣的“三有”课堂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任务5.3表格操作的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认识及做法。

1 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他们主要通过视、触觉来接收和感知学习信息,抽象思维能力与知识再现能力很差,但直观感知力与模仿力较好。对于表格选项卡的众多功能理解不清,概念模糊,造成在编辑表格时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1.2 手语是与听障学生沟通的必须手段,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但传统课堂上,教师需要边操作边打手语,经常造成教学的中断,老师顾此失彼,学生也是应接不暇,技能传授不连续。

1.3 课程安排有固定课时,学生在表格信息录入环节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导致后面的众多操作练习不够,无法完成既定任务,技能掌握不牢固,教学目标未能有效达成。

2 信息化课堂实施

基于传统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听障学生特点。在本课中,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克服以上问题,具体课堂实施如下:

2.1 课前环节

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认真分析处理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同时通过纸质简历表和导学案将任务“有形化”,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然后,根据“从感知到理解,进而巩固,最后应用”的认知过程,融合课前、课中、课下设计八环节教学,确定教学策略。通过翻转课堂,在课前任务中发现问题,利用课中环节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巩固,然后通过多元评价准确把握学生情况,最后在课堂总结中完成课中内容,课下拓展任务实现知识应用。接着,将配有字幕与手语的微课视频通过教学平台推送给学生,同时推送导学案和任务单。通过手语和字幕构建的“有形”学习资源让听障学生更容易自主学习,并通过自学感受新知。

学生利用校园机房完成任务,教师进行任务回收,根据回收作品分析学生操作问题,针对性设计测试题再次在学习平台发布;同时设计投票,选出最佳作品用于课堂展示及讨论。学生完成测试及投票后,根据学习平台生成数据及回收作品从基础情况,学习自觉性,完成率,错误率等多方面进行第一次评价,适时调整课中内容。“有形”的数据分析有助于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

2.2 课中环节

课中设置导、检、展、练、评、结六个环节。首先,激趣导思,通过两个FLASH动画,形象直观的引发讨论融入“信息技术能力很重要”的观点,初步达成情感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第二,温故知新,根据课前分析预设若干操作题,由易而难,通过抢做、随机点名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突出重点、引出难点,教师针对性演示操作突破难点。

第三,展作品,学新知。展示课前投出的优秀作品,请各小组讨论作品优缺点并总结本组在课前任务中碰到的问题。讨论中,学生可发现作品中的各种问题并延伸至自己,而解决修改作品问题的过程则是新知学习,难点突破的过程。如边框、对齐等表格美化问题,通过操作演示如何修改这些问题来突破难点。

第四,巩固练习。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小组作用,实现分层次教学。作品的修改会比完成作品更能提高能力,因为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才能修改。此环节中,学有余力者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帮助组员,指导组员修改,对其自身是进一步成长。我也可有时间个别指导学生,让学有余力者再上一层,让学力不足者得到帮助。

最后,课堂总结。通过总结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形的总结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所学,锻炼了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将课堂延伸至课后。

2.3 课后环节

课后学生完成拓展作业“个性化简历表——我的简历表”学以致用,教师通过QQ等常用信息化手段追踪了解,检查应用能力,为成长性评价提供依据。

3 课堂比较及成效

信息化教学课堂充分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去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困境。基于网络的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组织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了微课、线上学习平台、QQ、FLASH动画等。

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相比较传统课堂有以下几点成效:

3.1 配有字幕与同步手语的微课视频解决了传统课堂中边操作边手语的冲突,使得教学中的交流更流畅。

3.2 课前自学解决了课时问题,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使得课时由4降至1;占用大量时间的基础操作课前任务中已完成,课中加强巩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即可。

3.3 新颖的点名方式,多样的学习模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4 结语: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师,应充分学习研究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中的運用。将信息化教育与无障教学有机结合,为听障学生打破无声障碍,打造出学生喜欢,老师易教,能达到目的的、有意义的信息化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实现的路径[J].刘春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3).

猜你喜欢

听力障碍信息化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写字大课堂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调查与消除策略
朝阳市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