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7-10-20黄亚彬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12期
关键词:相关措施实际问题内部审计

黄亚彬

摘要: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是受外界原因、内部原因、环境原因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在这所有的因素中,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是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国的所有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方面仍然有着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给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实际问题;相关措施

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环节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之中,慢慢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间接地反映出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及这方面工作的不足,并且这些不足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必须对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工作做到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具体概念

内部控制所指的是单位利用建设制度、实行措施、运行系统程序等相关方式达到控制某种目标的作用,从而使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得到有效的管控及防范。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根本,以依照职能、达到保障整体目标顺利达成的目的。整个保障体系是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管控活动、信息链、合理沟通以及有效监督等关键性要点组合而成的,并将管理制度、财会制度等结合在一起的管理组织系统、决策机构、监管机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健康运行,是确保一个事业单位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而内部审计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的咨询以及确认性系统,内部审计主要是利用合理标准的方法、系统规则等,审核以及评估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是否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工作的方式是否合适有效,促进了整个事业单位系统的完善,提高其工作价值,推动其工作进展。

二、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忽略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认识度不足,重视度低,只一味地重视业务本身的开展情况。出现以上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对于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不理解。缺乏控制财务支出等方面的基本意识,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的支出并没有明确的合理的开支预算,没有将财务支出控制在透明的、准确的、合适的范围内,以及标准审核步骤的缺失,使得很多多余财务支出大幅度增多,比如事业单位业务培训费用、差旅费用、开展会议费用等,很多事业单位的基本财务意识就是只要领导不反对,就能够报销。

事业单位对于管理财务工作的重视度很低。通过会计负责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等工作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步骤,但是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财会部门往往不被重视。很多人对于财会的认知还停留在只是数数钱、核查账目的阶段,甚至很多单位的制度中还存在着财会人员不能参加单位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甚至没有重要事项的投票决策权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财会部门根本無法真正发挥管控单位财务的作用。内部控制之所以不能够顺利落实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其不理解、不关注、不遵照。

(二)制度缺失,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

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一直处于空缺的状态,并没有建设起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点就是建设起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部门、分工、严格准则等。因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缺失,使得其策划论事、内部监督、考察审核等具体机制也缺失,从而使单位员工的岗位责任感丧失、财务支出缺乏预算、工作顺序混乱等等问题频频出现。甚至于很多单位一直没有管理监督财务方面的制度,财务支出、业务处理等单凭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去判断,非常随意,导致大量浪费、流程不合理等问题的产生。

内部控制系统不完整,步骤不清晰,内部审计程序缺失,有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其工作步骤不完善、不清晰,内部审计缺乏具体处理流程,通常情况下是依据以往处理方式或者是随意听某一个人的意见,非常的随便。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设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其工作流程非常简单,只是用于业务等处理后的审核记录上,缺乏业务的事前监督程序,一般都是实时地去报销已经产生的财务费用,没法从根本上解决管控财务的目的。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并丰富其工作程序

(一)内部责任思想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的责任思想建设,为建立优秀的内部控制环境提供有力的条件。内部控制是需要全单位员工去参与的,不是单靠某一个人就可以实现的,所以要依靠事业单位中每个成员积极付出,增强责任道德,打造诚信的内部管控环境,这也是内部控制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的先决条件。而事业单位领导人作为单位中的首要责任人,提高事业单位领导人的责任感,加强学习和培训是工作的关键点。提高事业单位领导人对建设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视性,从而带动所有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完善以及遵守。

(二)建设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工作落实非常急切,所以应当建设起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来支持和保障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每个事业单位应当依据自身的特点,分析研发建设出真正适合自身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系统。然后依据建设完善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落地实施制度内容,增强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业务的束缚能力,在业务处理前进行审核评估,业务处理后核验证明,岗位合理安排控制等。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控制系统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和监控审核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每个决定、业务、人事任职、财务支出等实际问题采用集体式投票审核审批制度。大力提升监管审核的力度,做到有制可依、违规必查。

(三)做好事业单位合理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会管控

应当深人扩展事业单位各部门财务预算的管理范围,对于各项财务收支情况都做详细的记录,使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并且在追加和调整财务预算方面做到严格化。建设起真正适合事业单位独有特点和管理方式的财会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所有业务都需要通过授权、审准、施行、记录、审核等系统程序。增强对事业单位内所有财务的预算以及管理,明确每个员工的具体责任,采用轮换式工作方式进行工作。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率提升到最高,实现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的目的,使其合理化、规范化、科技化。

(四)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察力度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采用领导负责式管理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在整个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确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独立性,对所有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业务有直接处理的权利。建设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基础。能够有独立的处理决策和发现违规问题等的能力,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将审计工作深入到事业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让监察力度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评测的特定工作活动和方式。增强内部审计的建设,能够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更有质量,分工责任制更加明确,增强事业单位中每个人的责任感。事业单位是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的主要部门,在落实国家发展方针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社会公众服务等。事业单位工作基础是要全面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并严格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制度内容。

参考文献:

[1]贺龙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0):36-37.

[2]张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内部控制审计实务,2015(1):64-65.

猜你喜欢

相关措施实际问题内部审计
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设计与应用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学习小学数学
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如何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