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7-10-20成谷明
成谷明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当前的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当中,对其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及教学目标。而在当前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师资及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限制。本次研究就以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思维和素质培养为主体,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培养;综合素质
引言:随着新的课程要求,在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教育工作当中,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教学要求。这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则是面临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限制。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意识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工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除了对环境的建设,更注重对人心理素质及生理素质的建设工作。而在农村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也应当遵循育人先育德的教学理念。只有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在此基础上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撑。而这也是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及发展当中,必不可少的人文素养及道德素质。这就要求相应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结合其教学内容,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敢于发问,敢于质疑,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其美学及抽象性思维的建立工作,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素质。
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2.1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农村初中生的数学课堂当中,由于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性的课程,其中包含了许多理论性及抽象性的知识及概念。而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将会是其学习的难点。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更看重的是提出数学问题,而不是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就对相应的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对课程教育时,可以联合初中生在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质疑。培养其探索精神及质疑精神,使其敢于发问,敢于质疑。
2.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水平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地区的限制,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资源,师资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在当前部分农村教学地区,由于其教师整体素质及水平有限,使得在其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主要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其自身没有进行相应的扩展思考。使得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也让更多的学生数学思维受到限制。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因而在相應的教学过程当中,则要求其教师能够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授课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使得学生对数学有不一样的看法及理解,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即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对数学概念,理论及基础知识的讲解。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向课外延伸,培养其相应的数学技能及解题思维。
2.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由于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更多的依靠学生自身理性的理解。而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仅依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达不到数学教学目标的。而把数学教学质量过度依靠于授课过程,就是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弊端之一。所以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主要的还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及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而通过学生对初中数学的自主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过程,把相应的常识性,简单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消化理解。
2.4培养学生数学美感及空间意识。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加强初中生对数学美感及数学空间意识的建立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美感,在相应的作图过程当中,逐步加深学生数学对称,旋转,平面空间等多种图像对审美意识。逐步向学生展示数学其秩序,匀称和确性的数学美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空间意识,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当中的相关定义定理,同时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类比,归纳,联想和空间想象力等综合数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提升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结合其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思维建立及意识建立工作。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逐步对数学中所蕴含的知识定理产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在此希望我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能够越办越好,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