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探讨
2017-10-20左智科
【摘要】5G时代逐渐走进,预计在2020年5G商用技术将逐步成熟,届时在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远程医疗、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游戏娱乐等方面5G都会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引入向来是最被重视的变量,本文结合5G时代特点、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契机进行研究,为将来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5G版建议”。
【关键词】5G;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
一、5G时代特点
(一)5G概述
5G指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2016年11月,在中国的乌镇举办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美国高通公司带来了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5G技术。该技术被认为不仅是移动通讯技术的突破,而且能广泛地用于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远程医疗、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游戏娱乐等方面,将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二)5G时代特点
1.移动通讯速度大幅提高
5G移动通讯技术应用的是超高频率通讯,数据传输速度能达到10Gps,是目前4G网络的100倍,5G同时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有线和无线接入方式的网络通讯解决方案,具有众多优点,必将成为未来网络架构的关键。
2.人工智能大量进入移动端
2017年谷歌旗的AlphaGo击败众多人类顶尖职业围棋选手,被围棋界公认为接近了“围棋上帝”。一时间具有深度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即将来到的5G时代,以深度学习为特征的人工智能将继续发展,并大量进入移动端,智能手机将会成为随身的人工智能专家,在人类社会行为方面会产生深渊的影响。
3.VR、AR技术进入商用阶段
VR、A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IT技术之一,因为这两项技术均要求数据传输、处理能力比现有网络有大幅度提升,更多的传感器将会采集大量数据进入VR、AR系统中进行处理。因此,VR、AR只有在5G网络的支撑下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5G时代,VR、AR技术将进入商用阶段,在远程教育、旅游观光、游戏娱乐等方面都用广泛的应用。
二、5G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契机
(一)课堂空间得到充分扩展,移动网络教学资源极大丰富
5G时代,课堂空间不在局限与校园,慕课式的互联网教学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主要表现在移动网络教学资源将会极大丰富,并且,学生可以不用添加任何专门的设备,仅凭智能手机就能随时带走课堂,也无需大量的存储空间,因为5G支撑起了高效、海量而且廉价的云端教学资源,课堂空间将得到充分扩展。
(二)人工智能开始应用于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是智力密集型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理解教育规律并且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在这方面,当前的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教师”在知识量上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类教师,但在教学技巧上还有待提高,5G时代,信息沟通更加迅速和便捷,为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深度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人工智能将开始应用于教学环节。
(三)VR、AR技術助推高校教学方式改革
在应用型高校中特别强调实习、实训,VR、AR技术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是推动其教改的重要契机,值得高度重视。于此同时VR、AR技术还可以避免部分有危险的实训中产生的学生人身伤亡事故,应用前景广泛。
三、5G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前瞻
(一)移动课堂将加入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体系
5G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学体系中,移动课堂将不再是传统课堂的补充,而是成为与传统课堂并行的教学主阵地。移动课堂主要负责知识的传授;传统课堂主要负责课程内容的讨论和辅导,这样既发挥移动课堂的灵活性和海量教学资源的优势,又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师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师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教练型”教师将成为主导
5G时代“翻转课堂”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会发生重大转变,“教练型”教师将成为主导,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三)VR、AR技术将广泛用于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
VR、AR技术在应用型高校中可以在理、工、农、医类课程中为学生演示实验原理,甚至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在机械内部看到其运作过程,达到可视化教学的目的;在文、史、哲等领域VR、AR技术也可以带学生“穿越时空”让学生有机会“亲历历史”,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对于多媒体教学、时间教学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避免传统课堂“黑板上做实验”、教师“独角戏”实训的情况出现,提升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的水平。
四、结论
5G时代的脚步近了,应用型高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对5G将带来的深刻变革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新技术引进方面做好准备。在5G时代用好新技术,更好地做好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改革是应用型高校的“二次创新”值得高度关注和持续研究,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打好基礎。
参考文献
[1] 陈鹏.5G:关键技术与系统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 章毅.大数据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01).
作者简介:左智科(1984.06—),男,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及现代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