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演员对剧本分析和人物剖析的重要性

2017-10-20李芸娟

丝路视野 2017年15期

【摘要】什么是戏剧——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是这样解释的:“戏剧一词在现代中国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与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在中国又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传统舞台演出形式,诸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等。”在我刚刚开始接触戏剧的时候,我的老师就一言以蔽之告诉我,戏剧:她是所有艺术门类的母体艺术,是一种融汇了所有形式和门类的综合体。她是把人类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综合在一起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集文学、语言、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成分于一身的艺术。

【关键词】演员与角色;塑造人物;劇情发展

自从站在舞台上的那天开始就时常听到导演告诉我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已故的老艺术家、戏剧教育家焦菊隐先生曾说过:“先有心象,才能有形象。”“要想生活于角色,先要让角色生活于我。”前段时间很有幸的读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老老先生的一篇《取乎其上 得乎其中——与青年演员谈演员与角色的完美统一》的文章令我感触颇深。他在文章中谈到“演员与角色的完美统一是表演艺术的一种高境界。作为专业演员在创作上必须对自己的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千万不能降格以求。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说就是创作指标一定要采取高起点、高立意、高标准。”在我以往的创作演出中,特别是在塑造不同个性,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物形象时已是屡试不爽。按常理说,演员与角色绝对是一对矛盾体,那种所谓的现实生活与剧中角色在性格,个性,生活境遇,人生观,价值观高度一致的几乎不复存在。

演员对剧本的分析是对角色认识与理解的开始,也是演员进行创作的起点。只有对剧本与角色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分析、理解,才能真正创作出角色的属于那个人物的精神生活。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作为演员的我首先要明确整个作品的立意,主题思想。也就是编剧为什么要去创作这样一部戏,他想要通过这样一部戏中的若干个故事,和这部戏中的这样一群个性鲜明的人,这样一个要去塑造的“他”去说明什么,揭示什么。同时更要明确作为这部戏的导演为什么要排这部戏,他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要去宣示一个怎样的深刻主题和独特视角。只有弄清楚了以上两个问题,作为演员你才能明确自己为什么要演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在整部作品中意味着什么,“他”的作用又在哪里。接下来作为演员的个体你还需要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是人物生存的总的环境,它包括人物所生活的时代中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哲学、道德、心理、风俗等方面因素。只有深入的了解这些内容和背景之后,你才能够在剧中准确地去把握和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在一部戏的排演中,导演会对演员提出必须了解时代背景的要求,但不可能用大量的时间组织演员去研读剧本的时代背景。而一个真正在艺术创作上严肃认真的演员,无论剧组中是否能够有组织地、充分地研究剧本的背景,都应该自觉、认真地去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搜集资料、研究资料,并且从中领悟到自己扮演的人物所生活的时代,为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寻找到一立足之地。

在观摩学习了新疆军区文工团创作的大型民族歌舞剧《达板城的姑娘》过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扮演反面人物乌斯满的陈晓昂老师,我在感叹他精湛的表演和纯熟舞台感的同时,也得知他利用排练间隙查阅了大量与时代背景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与人物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并在排演的过程中为自己设计了若干符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特点的小道具来提升了人物的可信度及真实感,并在排练和演出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了导演、同行以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大型民族歌舞剧《达坂城的姑娘》的学习中,发现一名大反派“乌斯满伯克(地方官吏)”的表演者陈晓昂老师他把人物丝丝入扣的展现在大家眼前,“他”五十多岁,依仗着自己的权势与凶狠妄想霸占美丽善良的维吾尔族姑娘康巴尔汗为自己的小妾。对于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按照一般的思维定势人物的塑造首先一定是凶神恶煞般地,更是张牙舞爪脸谱化的。但是如果真的采用这种方式如此简单的理解和塑造很难让这个人物“鲜活”起来,更无法在演出的过程中让观众去了解这个“他”,从而达到随着剧情发展给予剧情展开的“压迫感”。为更好地塑造这个人物陈晓昂老师利用各种时间反复熟读剧本,在剧本的字里行间去“挖掘”属于这个人物的特性和特点。他尝试着去改变这个人物的内部特征既内心活动。把人物和他本人进行“组合”。为人物找到心理活动的良性支点;也就是说“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对于“他”而言都是出于一种所谓“善”的角度出发的,这样一来陈老师也就顺理成章的把“他”所有的恶行合理的转换为“他”心中的“善”而自如的有的放矢。其次可以发现是从人物外部特征既形体特点入手,做为地方官吏的五十多岁的那个“他”既不能老态龙钟,更不可以身手敏捷。这就需要演员在塑造时很好的拿捏一个“度”。

在排练的过程中陈老师时不时反复揣摩编剧、导演赋予这个人物的特质,和导演、编剧、同行经常在探讨他饰演的角色。在这过程中给他的人物找到了一个既符合身份地位又能够准确表达其内心活动的,甚至是属于人物这个“阶级”的外部形象特征“飘”。观看整部剧时人物的“他”像个幽灵般的“飘”移在男女主人公的周围,“飘”荡在剧情发展的点与线上,“飘”荡在观众们紧张的思绪中,“飘”浮在善与恶的交锋中。其次他在塑造乌斯满这个人物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三样东西就来完善这个特别的“他”。首先是眼神:要找到塑造这个人物的特有的眼神。在排练间隙经常可以看到陈晓昂在对着镜子寻找属于“他”的眼神,各种各样的眼神他都去努力地尝试。当然这并不是去简单的寻找眼神的模样,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手段去寻找剧本中他自己心里那个乌斯满所独有的精神气质。其次是手势:一个角色的手应该是一种很纤细、很文静的呢?还是很粗壮、很笨拙的呢?都能很形象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职业等特征。在乌斯满的塑造中陈老师要求借助手绢这个小道具,在剧中手绢不离手,随着乌斯满的心态起伏做出恰当的骚首弄姿的很女性化的手势,使这个外表粗大,内心淫弱的官吏形象更鲜活地表现出来。第三就是呼吸:呼吸的节奏平稳、均匀是一种从容的状态,呼吸急促、不平稳则反映出人的心意慌乱或疲惫不堪。如果演员善于调节呼吸,演戏的时候便能很从容,很自如的去把味和玩味那个所衷情的角色和人物。

心里怀着对排演剧本和人物的理性与感性的理解与分析,真正让观众感受到他就是乌斯满;乌斯满也就是他。而从容地生活在舞台上,就可能很容易找到那个独特人物的内在和外在的具体形态(也就是创作人物的自我感觉),从而开始“我生活于角色”或“角色生活于我”的实践与摸索。这样不但是逐步实现演员与角色完美统一的有效方法,更是演员和角色之间通过剧本的沟通在创作中充分利用自身与剧本中提供的角色生活素材和信息内容的基础之上而克服或缩小他与乌斯满之间的差距,这样陈老师才能够在创作中尽可能真实地生活在剧本与角色之中,更让观看者能够深深被舞台所吸引,被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发展脉络所牵动。看完一部剧经常可以听到观众们相互交流、议论,最欣慰的是听到观众们说,真过瘾!要知道我们演员在塑造人物的同时更喜欢那个过瘾的创作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 朱旭.《中国戏剧》中《取乎其上 得乎其中——与青年演员谈演员与角色的完美统一》[Z].

作者简介:李芸娟(1987.06—),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兵团歌舞剧团戏剧演员,研究方向:戏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