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四维向度
2017-10-20陈安杰
陈安杰
〔摘要〕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歷史阶段管党治党的有益探索和创新理论。在治理决心上,应坚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在推进方法上,应坚持党中央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在整治重点上,应坚持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在落实路径上,应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治理决心;推进方法;整治重点;落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2-0039-04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现实所处历史方位相结合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明确指出“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气象” 〔1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的有益探索和全新认识。深入探究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决心、推进方法、整治重点以及落实路径,对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决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表明了党中央对净化政治生态的治理决心。“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结合党的从政环境提出的新概念。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都与治理环境紧密相关,尽管二者从属于不同的层次,但要比较的话,政治生态要比从政环境更应引起关注。政治生态一旦出现了问题,其后果将是致命的,可能就不是个别党员干部作风不良的问题,而是大批党员干部会出现问题。从已查处的典型案件来看,如广东茂名的贪腐案、辽宁贿选案以及山西塌方式腐败案,涉案人员之多,影响之恶劣,发人深省,这说明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给党治国理政带来了新的考验,迫切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良好的政治生态来自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有了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确保政治生态不出问题。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增强党的肌体生机和活力的良好形式。新形势下要做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必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并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赋予其新的时代意蕴。一些地方和部门发生腐败问题、政治生态恶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问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成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纲领性文件。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员干部党性、提高道德观念和思想觉悟的重要平台,是新时期新阶段思想建党的有效载体,其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党的形象。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有序,始终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各项制度规定办事,部门领导班子就坚强有力,领导干部威信就高,就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政治生态恶化,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关系很大。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或走过场,甚至干脆取消党内政治生活,会严重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一些领导干部搞“家长制”、“一言堂”,做“土皇帝”,以言代法、独断专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山头主义盛行,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开展。因此,要把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环节,认真严肃地加以开展。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总结管党治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把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重要环节。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得到锻炼,党性才能得到增强,才能做到百炼成钢。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以延安整风的精神严格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开展好党内政治生活,落实政策、查摆问题、总结经验。要坚决反对把党内政治生活程式化、庸俗化,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走过场、不搞特例,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原则性,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党内政治生活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是否能够做到严肃对待的问题。只要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党内政治生活就健康有序,党组织就有活力,党员干部就有精气神,开展群众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受到群众的赞许。当下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方法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的成绩,尤其在推进方法上实现的重大创新,坚持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践行作表率。在“八项规定”的执行上,中共中央政治局率先作出承诺,接受全党全社会的监督,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自觉、严格贯彻执行,在改进调查研究、文风会风、简化接待、严格文稿发表、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郑重承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从我本人做起” 〔2 〕71。作为党的最高领导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带头落实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起到了以上率下的引领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充分表明了党中央领导集体勇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高度自覺和使命担当。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通过“关键少数”带动和示范“多数”,推动“全面”,重在“从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党内如果出问题首先是出在领导干部身上,管好治好这“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人民群众对党的评价往往是通过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行为来体现的。对党的信任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领导干部的认同度。因此,党中央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强调领导干部要当好“排头兵”和“领头雁”,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力,制度规约从严从实贯彻执行,引领示范,逐级推进。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制约“关键少数”不能违背法度和良知。一旦无视法度,超越了良知的底线,往往就会損害人民的利益,走向人民的对立面,为人民所不齿。千百年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一再在历史上重演,这是值得处于长期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综观古今中外,政党沉沦、国家衰亡,都与没有治理好“关键少数”不无关系。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对此早有明晰的认知。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就对党的干部政策进行过系统的阐述,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领导干部,并特别强调要关心干部,同时也要善于识别干部和使用干部。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郑重告诫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作风。邓小平曾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 〔3 〕习近平也多次强调,对干部“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4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上紧紧抓住“关键少数”,特别强调让“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身体力行作表率、树标杆。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整治重点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治国理政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党自身的作风建设必须过硬,否则就难以承担起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立足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审视党内存在的问题,就要考虑到党内外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日趋恶化、权力膨胀寻租这些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困境所在,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整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如不能做到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党就有可能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甚至可能会出现亡党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并把整饬党风、惩治腐败作为整治的重点。
一是集中整饬党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个时期以来,作风问题在党内确实相当严重,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不抓不行了。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障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2 〕21他提出要抓常、抓细、抓长,在全面从严治党中逐步推进。中国共产党95年的管党治党经验表明,党的好作风是抓出来的,什么时候对党风建设能做到细抓严管,什么时候就能保持良好的作风;什么时候对作风建设抓一阵松一阵,或者抓得不细不严不力,作风建设就会出现反弹,不良作风就会愈演愈烈,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面对复杂、繁重的党建任务,对党风建设的整治并没有搞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先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做起,这些规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传统治党范式下习以为常的“小事”,但正是对这些“小事”的规定,拉开了管党治党的大幕。“八项规定”成为新一届领导人在对党的治理问题上打出的第一记重拳,尽管涉及的只是党风建设中的一个点,但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随后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规约相继出台,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针对的主要就是部分领导干部大吃大喝、浪费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问题,《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针对的则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形式、讲面子,搞超标准接待等形式主义的问题,《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针对的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讲排场、摆阔气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问题。通过制度规约来整治人民群众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这是党中央推进制度治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
二是严厉惩治腐败。腐败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严重侵蚀着党的健康肌体,给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惩治腐败、倡导廉洁政治,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是党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这种立场始终没有动摇和改变过。不过,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党的作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制度执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腐败问题不断出现,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使政治生态恶化,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对此,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并强调:“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 〔5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
腐败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腐败的存在,每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腐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腐败总是困扰着政党的存在和发展,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党内的腐败问题,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人亡政息”的有之,被人民抛弃的有之,变得软弱涣散的有之。正是汲取了这些大党老党没落的深刻教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对其严重程度有了明确的研判,随之打出了一套惩治腐败的组合拳,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坦言讲,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像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样来惩治腐败,无论是惩治腐败的决心,还是惩治腐败的力度都是空前的。一方面,面对党内巨大的腐败压力,党必须出重拳惩治,否则将严重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威信,甚至影响到党的生死存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确实是党必须面对的现实;另一方面,惩治腐败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政治任务,腐败不能得到有效整治,整个战略布局会被打乱,将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也正是新一屆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的原因所在。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路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既不能单纯靠思想建党,也不能单纯靠制度治党,而是提出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在推进思想建党的同时,有相互配套的制度规约作保障,在推进制度治党的同时,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作引领,保证制度建设的方向。由于改变了以往要么重视思想建党、要么重视制度治党,或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过程中一手软一手硬、彼此分离的做法,提出了二者的结合,因而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二者的结合,“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6 〕。在思想建党的举措上,坚持敞开大门搞活动,欢迎人民群众的参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进行监督和评判,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建党。思想建党的保障是制度,制度的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推进了制度治党的建构。
一段时间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上出现了一种认识上的偏颇,就是认为制度能解決党内一切问题,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各种不良作风都归结为制度的问题,认为只要在黨内有了对应的制度和规章,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普遍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次要地位,已不习惯对党员干部做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组织约见、领导谈话当作是可有可无的小问题,有的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 〔5 〕。其要害就是轻视思想教育的结果,没有把思想教育工作当作从严治党的根本,这样必然会导致顾此失彼。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同样重要,不抓思想政治工作,不从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不良作风就会出现反弹,在一些地方、部门甚至会出现蔓延的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基于对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考量,把日益放松的思想教育工作再重视起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教育,就是把被誉为党的生命线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对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思想滑坡是党员干部最严重的病变,要从根本上防止思想滑坡,做对党对人民负责、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就要强骨健体、固根守魂,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所缺之钙。在我国社会加速转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网络成为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的背景下,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不良文化不断渗透,国内也出现了思想文化的多元多样化,诱惑也变得越来越多,一些意志薄弱、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修养不强的党员干部往往就成为被诱惑的对象,出现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力寻租,致使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一些被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由于没有固守住思想的防线,一步步滑向了犯罪的深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制度治党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制度有一种敬畏之心。制度具有自身的严肃性和强制力,是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的“红线”和“高压线”,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面前没有例外。要把制度当作行事的标准和原则,在内心深处形成强烈的制度意识。遵守制度是常态,违反制度是例外,并且要深刻地意识到违反制度的后果,以及违反制度可能对自己带来的惩处。有了制度意识,就会自觉地遵守,也会带动身边的人遵守制度。当然,制度意识需要培养,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尤其是地方和部门领导人的带动。如果领导干部都没有遵守制度的意识,把制度当儿戏,把制度当作行权、用权的障碍和约束,这样制度就难以推行,制度本身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领导干部能够带头遵守制度、宣传制度,做制度的践行者和守护者,遵守制度就会蔚然成风,就会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人人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就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好转。
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形成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在围绕从严治党的问题上,既有着重强调思想建党的历史阶段,也有着重强调制度治党的历史时期,但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加以强调,这在党建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提出的重要命题,既是对管党治党规律性的深刻认识,也是在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和超越。
〔参 考 文 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
〔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50.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4.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03).
责任编辑 白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