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全民阅读变成全民“悦”读
2017-10-20余登兵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国全民阅读的现状——政府大力倡导,上下齐心协力,全民阅读热情逐渐升温,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的现实,来探讨让全民阅读变为全民“悦”读的实施路径,以及对怎样才能使之变为现实的思考。
【关键词】全民阅读;悦读;顶层设计;阅读取向性;创新服务
一、全民阅读的由来
我们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已经有十个年头。十年来,此项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的全民阅读是根据“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的。“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教育部、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在全社会形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文明风尚。
二、全民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全民阅读创立的宗旨和期待实现的目标都是美好的,也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全国上下都为了这一阅读活动倾尽了心血。提及全民阅读,很多人都会觉得很“亲切”。经过十年的持续推动,全民阅读面貌今非昔比,但整体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鉴于当前的现实情况,工作中各种应酬和娱乐活动甚多,以及阅读方式的转变和很多碎片化信息充斥,有时让人们对阅读的“爱好”仅仅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全民阅读率有升温的迹象,但整体来看不是很高。阅读的取向性也发生了直接变化,据记者调查,虽然现在去图书馆的人数和图书借阅数呈增长的趋势,但其阅读习惯却在减弱。进馆人数是增加了,但看有关学习、工作和娱乐方面的书的人数居多,名著等书籍逐渐受到冷落。
(一)全民阅读率稳中有升,但整体偏低
2016年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正式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略有上升。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的58.0%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的78.6%上升了1.0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份)和4.9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与2014年相比,纸质图书和電子书阅读量略有上升,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略有增加,报纸和期刊阅读时长有不同程度下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就整体而言,我国的阅读水平不高,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變化。虽然全民阅读率略有上升,但整体还是偏低,全民的阅读热情仍然不是很高。
(二)阅读取向性转变
一个国家的国民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的是一个国家国民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阅读越来越普及,但阅读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据调查,成年人的阅读取向向快速阅读、浅层阅读和功利性阅读方向发展。目前,多数人们喜欢浅阅读和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微信聊天、查看朋友圈往往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选择。据统计,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的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占到72.9%、67.1%和20.9%。
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取向往往受到当前升学考试巨大压力的影响,从原来的“我想阅读”变成了“被迫阅读”,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阅读的积极性,这样阅读不能成为他们的兴趣或习惯,也带了一定的阅读功利性。
三、顶层设计,让“悦”读成为可能
“全民阅读”是个社会热词。写这篇文章时,笔者在百度上搜索了“全民阅读”词条,结果显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950,000个”。可见,全国上下对此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着实让笔者吃了一惊。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宏观布局和大力支持,甚至是对全民阅读立法,才能使全民真正喜欢上阅读成为可能。全民阅读已被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还列举出读书的“三让”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李克强曾就瑞士大学生询问时作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他们都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以此来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016年2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就其根据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起草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全民阅读将立法,全民阅读被纳入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阅读会渐渐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一)给政策,倡导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已从一个全民性阅读活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已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八项“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可以说,全民阅读早已完成全面的“赛前热身活动”,到了“起步慢跑”的马拉松赛程,或者说是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全民健身运动”。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要发展得很好,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有了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全民阅读才会有持续的活力和重要的推动力。过去的十年,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在倡导全民阅读活动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三年(2014—2016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有就是全民阅读即将立法,可以说,我国全民阅读的基本政策已经非常清晰。国家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做了很多活动来倡导全民阅读,如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的“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百社千校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1000所小学展开,等等。
当然,国家制定政策,对全民阅读进行立法,离不开全民参与,需要群策群力。只有全民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才会有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全民阅读也不例外。各级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应该成为政策的执行者,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建立书香社会,需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政府应该积极加大投入,通过资金扶持、减免税收和给予奖励等政策引导,使公共阅读服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相关法律条文也应该尽快出台并落实,确定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义务,让全民阅读更加有保障。
(二)建机制,推动全民阅读
1.明确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是推动全民阅读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根本性条件。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长效实用的机制。2013年,国务院曾明确了出版管理司“组织实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职责,并将图书处副牌定为“全民阅读办公室”,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推动各地全民阅读工作开展的保障。各地方应由省委、省政府牵头,新闻出版广电、教育、文化及财政等相关行政部门参与,做好全民阅读的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由政府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并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来推动全民阅读。各部门要创立顺畅的统筹协作机制,相互协作,沟通畅通,进行全民阅读的长期、系统和科学的战略规划。
四、全民参与,让“悦”读变成现实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制定政策、建立长效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如何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的转变,如何让全民阅读变成全民“悦”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解决由“纸上谈兵”到真正实现全民阅读的目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宣传,引导全民阅读
1.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是第一阵地。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全民阅读也应该如此。学校,尤其是小学,首先应该宣讲阅读的重要性,并应该将阅读半小时至一小时作为硬性作业来完成。全民阅读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时的关注就达到全民参与的目标。学校应该不定期制作宣传单,倡导以家庭为单位来做好亲子阅读,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写阅读后的感受或开展亲子阅读演讲比赛等活动。刚开始操作起来会有些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长对阅读的重视,做好亲子阅读,相信这项活动会受到欢迎。这里就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笔者孩子今年上二年级,学校每天有项作业是阅读摘抄(一年级时是半小时阅读)。说实在的,刚开始孩子还是有抵触心理,笔者就陪着孩子阅读,我们交叉阅读,这样留有时间间隙,让孩子有休息的时间,读完后我们相互讨论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或回忆一些读过的类似故事。现在,阅读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就是再晚,他也要完成这项作业。我们已经把这项作业调整为第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作业,阅读完后再做其他作业,放在首要位置,作为重中之重。若笔者没时间陪伴,他也能自觉独立阅读至少一个小时。对他来说,阅读已成为他的一种兴趣和习惯,阅读已变成 “悦读”。他已经染上 “阅读瘾”。
学校强化宣傳和强制要求,全民阅读变成全民“悦”读才能在每一个家庭成为现实。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应该起到阅读的传帮带的作用,这是做好全民阅读的基础性条件。要想实现全民阅读,必须从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开始,只有实现“家庭全员阅读”,才能最终做到全民阅读。家庭全员参与,做好亲子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成长的愉悦,家庭成员的共同阅读还能增进亲子感情。一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每个家庭个体的转变来带动全民阅读的集体变化,在整个社会中传播积极向上的阅读正能量。教育部门也要采取措施,不能唯“考试”论,应将阅读作为一项硬性作业,一直伴随整个教育过程,让阅读真正不再带有功利性。若能做到这样,离全民“悦”读愿望的实现还会远吗?
2.利用媒体进行动态宣传、静态宣传和造势宣传,呈现处处宣传阅读的燎原之势。①利用动态宣传和静态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全民阅读,使阅读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介应成为全民阅读的宣传主阵地,全方位地投放全民阅读公益广告。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的成员单位深入基层,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媒体做好全民阅读的报刊专栏、专题研讨、专版造势、网络或电视访谈节目等,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各地方政府要围绕“4·23”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等开展全民阅读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阅读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影响力。②做好造势宣传。各地可以开展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活动,全民阅读宣传标语的有奖征集,让公众全程参与;播放网络或电视公益宣传片、发布全民阅读倡议书、向公众推荐详细书目(含内容介绍等信息)等;各级政府官方、各相关部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专栏宣传介绍或在机关电子屏、橱窗、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做好造势宣传,打造全民阅读活动的声势和热潮,以便将这种宣传声势形成常态化。这部分内容在各大媒体有过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关键还是要在方法上予以创新,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创新服务,推动全民“悦”读
全民阅读要成为人们一种很自然而然的生活休闲方式,配套的公共阅读服务是绝不能缺少的。全民阅读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职能部门既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也应创新公共服务阅读体系。同时,倡导全民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项目工程,既需要每个个体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更需要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公共服务责任和服务意识,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创新服务,推动全民“悦”读。
1.推动全民“悦”读,学校应该开辟新的阅读场所。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不常使用的教室如阶梯教室等作为阅览室,甚至大的、经常闲置的会议室等作为阅读场所,开设阅读课,并在每个场所配备一名阅读指导老师,保证学生每天有一节课左右的阅读时间(40—50分钟),结合自己的爱好,阅读一些有价值的、具有正能量的课外书籍,并于每周末上交一份阅读感想给阅读指导老师。学校的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及每位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提供场所和人员服务,政府作为开展活动的主体来购买服务。这些书籍全部由政府相關部门采购,供学生免费阅读。对阅读表现好的学生或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积分,年底可以兑换购书卡或其他奖品,让阅读充满激情,让阅读活动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2.推动全民“悦”读,公共图书馆应该成为“主战场”。据笔者所知,中国目前的图书馆的利用率应该算是满负荷的,但目前学生群体利用图书馆还是较多,他们大多是在此做作业。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图书馆供公众阅读,正如人们常说,没有足球场,中国怎么能发展好足球运动,公共图书馆也应该是遍布各个社区,甚至是每个小区。其实,在每个小区开放图书馆、提供阅读服务是完全可行的。开发商在开发小区时,政府应该硬性规定,只有建立配套的阅读场所等服务设施,提供免费阅读书籍,该小区才能取得售房许可证书。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们都聚集起来,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
3.推动全民“悦”读,需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场所。我们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都会看到某个角落有个醒目的标识“吸烟区”。笔者想,既然能单独设立吸烟区,为什么不能也设立一个“阅读活动区”,提供给那些需要长时间候车的乘客边阅读边等车、逛商场疲惫的顾客边休息边阅读的服务呢?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公共场所创新性地推出阅读志愿者服务团队,引导公众阅读。还有,可以提供“移动的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利用公交车、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視频电视,可以给公众提供有声阅读服务,而不是整天播放那些华而不实的娱乐节目。
需要创新的服务其实还有很多,这里我只列举几个,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现在,已全面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知识,与时俱进地做好全民阅读的创新服务,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这样就能真正使全民阅读变成全民“悦”读最终成为现实。
五、结语
虽然书可能不像空气、水那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但对于有文化、渴求知识的人来说,书就应该是成长的必需品。不阅读的人,他的成长会受到制约、遇到阻碍;不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全国上下的齐心协力,依靠集体智慧,我们有信心一定会打通阻碍全民阅读的最后屏障,使公众真正把读书作为一种修养、一种人生的态度与方式。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也会变成“最近在读什么书?”,而不是“你吃了吗?”,让全民阅读真正变成全民“悦”读。
参考文献
[1] 沈丽英,王彩霞.全民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20~21.
[2] 黃代蓉.农家书屋促进我国全民阅读推广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01):16.
[3] 陈海平.关于全民阅读的实践与探讨[J].新教育时代,2015(10):8.
作者简介:余登兵(1976.05—),男,汉族,安徽广德人,学士,出版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