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在群众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7-10-20闫当岩南子春

丝路视野 2017年3期
关键词:群众体育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

闫当岩 南子春

【摘要】从分析河北省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入手,梳理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深层的文化底蕴,对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在群众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剖析,旨在传承和发展河北省民族体育资源,逐渐形成体育文化品牌,丰富居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促进群众体育发展。

【关键词】群众体育;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

群众体育工作,是体育工作的基础,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发展体育事业首先要从群众体育抓起,重视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全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竞技体育的运动水平。民族传统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以其所独特的文化性、娱乐性、健身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弘扬体育文化精神,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意义深远。

一、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分析

(一)历史传承性

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悠久,代代相承,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河北省昌黎镇就已发现了相关的历史记载。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历代相传,源远流长,如武术、杂技、抬杆、木球、象棋、围棋、拔河、踢毽子、荡秋千、跳绳、打陀螺等形式多样,趣味十足。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民间,贴于生活,趣味性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河北省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挖掘和整理,有利于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二)地域文化性

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項目具有的特点深刻地反映了所固有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时代的烙印,维系人们精神生活的食粮。如沧州的民间武术、邢台梅花拳、常山战鼓、邯郸荡秋千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有的是世代沿袭至今,有的是演变发展而来。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蕴藏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内涵,与此同时对现代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功能多样性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定地域的一个或多个民族所独有的群众体育活动,不仅具备修身养性的,还具有健身强体的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达到休闲养生、益智趣味的目的,还能锻炼人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之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深受群众喜爱,不单单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趣味性、冒险性,更重要的其所具备的功能价值,因此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过程中既要主动又要有创造性,充分挖掘其功能价值与社会价值,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二、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体育传承与发展中存着的问题分析

(一)群众体育与传统体育发展的不协调性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纲要的印发,河北省群众性健身活动再掀高潮,群众体育工作开展顺利,体育文化生活丰富,活动方式多样,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群众性体育项目发展相比相对滞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中华民族地域风情、伦理风俗,寄托着民族的情感,长期以来由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认识的不足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河北省部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相对落后,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没有传承下来甚至夭折,体现了群众体育项目发展的不协调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性

随着西方科学和民主的入侵,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文化一样,由于本身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部分传统体育项目逐步丧失了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丢失了东方体育的文化内涵,民族主导元素缺失,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盲目的西方化。受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影响,中西方体育应相互的认识、学习与探究,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需要吸吮自己民族文化的精华,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西方文化的进步性与科学性,化解矛盾冲突,构建体育文化的多元一体化,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三)项目挖掘力度不够,布局不平衡

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对项目的开发也应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确立以“体”为本的主导思想,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目前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种类多样,并且部分项目已列入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如“常山战鼓”和“邯郸荡秋千”,但是长期以来,一直保留着现有的项目种类,对其他项目的开发不完整,并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其中,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壮大,同时项目发展存在布局不平衡的现象,城市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结构完整,体育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教育培训机制相对与农村比较完善,而农村由于人们思想观念落后,经费支持缺乏,项目发展开发缓慢。

三、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中西体育文化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保持本土特色,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仅要自我保护、自我相传、自我发展,更要学习与探究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提高民族传统体育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和教育性。有效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不能简单认为现代化就是竞技化、西方化和奥运化,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播功能,辩证的的认识体育全球化的冲击。

(二)加强市场运作,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

大力挖掘传统体育的优秀文化,开发与梳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完善体育市场经济体制,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场地器材建设,形成结构完整的民族体育资源产业链,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三)将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

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中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利用学校知识传播的功能,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文化知识讲座、文化知识培训和鉴赏活动,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地位,突出“民族”和“传统”的特点,进一步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性、教育性、科学性和民族性。

(四)进一步梳理挖掘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缺乏文字记载,人们对传统体育的认识与学习,大部分都是通过言传身教,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没有及时梳理,导致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流失,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理论研究较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开发需要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我们在举办各类民族体育运动赛事的同时应该设置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课题的研究项目,组织相关学者和专家就项目开发、挖掘和保护进行深入探讨,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群众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强.从陀螺运动的演变历程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5).

[2] 赵进.对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争议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1(03).

[3] 王志威.英国传统体育现代化及其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1(03).

[4] 彭大松.體育现代化研究回顾及相关问题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5] 刘治安.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探析[J].运动,2010(08).

作者简介:闫当岩,男,河北邢台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南子春,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群众体育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的研究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社会共享的研究
浅析甘孜藏区中小学学生体育教育
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对城市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及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