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工程专业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

2017-10-20陈楚楚徐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7期
关键词:色彩构成包装设计

陈楚楚 徐丽

【摘要】色彩构成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共称为“三大构成”。目前,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手段陈旧等问题。本文旨在对色彩构成的教学体系与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深化色彩构成的实践性;将色彩构成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在包装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在训练方式上提出结合平面设计软件,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强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名族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色彩构成 包装设计 平面设计软件 民族传统色彩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南京林业大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基金的支持。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250-01

构成学起源于德国包豪斯的构成教育,包豪斯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其教学模式和成果对当代艺术设计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色彩构成作为构成设计的基础分支之一,其最主要的训练就是针对色彩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与转变,以及与实际设计案例之间的联系。色彩构成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创新性实践;二是缺乏理论研究的主体以及各种实际造型的综合运用;三是训练方式陈旧,在色彩表现上有使用颜料进行手工绘制的惯性,而忽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审美、以及运用与时俱进的创造手段。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课程改革建议,旨在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专业知识的深刻掌握与实际应用,为包装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于包装工程专业特色,结合主题性教学

设计课程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着重于思维方式的训练。色彩构成是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独立的设计专业基础科目。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理论注入式为主,通过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手绘作业完成课程的整体学习[3-4]。然而学生在学习设计理论知识点时易觉得枯燥乏味,难于理解;如若给具体的理论辅以主题式的案例讲解与训练,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化为实际案例的综合练习。结合包装设计专业特色:例如,在学习“色彩的对比”时,指导学生以“绿色包装”为主题,分别运用“邻近色”、“互补色”、“对比色”等进行包装图形设计。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将以“绿色”为基准,分别寻找其“邻近色”、“互补色”、“对比色”等,设计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理论知识点的记忆。主题性设计教学既是对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一种新尝试,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缺乏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对创造力的制约。

二、结合平面设计软件,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色彩构成的基础设计教学中,传统的训练方式为:颜料手工绘制,例如色彩的空间混合等。但此方法耗时、耗神,忽略了对色彩的研究与探讨,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因此,作者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PS)以及Adobe Illustrator (AI)等,把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手工耗时耗力的颜料填色,增强学生学习色彩构成的兴趣。同时,为了加强对构成设计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通过软件绘制手段,表现设计理念。例如,讲解色彩三要素时,要求学生结合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用AI软件绘制一幅图形轮廓,通过改变色相、明度、纯度,使得同一张图表现为三幅不同的场景等;训练学生创新性思考并制作的能力,同时将构成设计的知识统一化。

三、加强名族传统色彩的研究和整合及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色彩的运用是十分丰富的,从绘画、建筑、雕塑、服饰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尝试在色彩构成教学中,以中国名族特色为切入点,对名族传统色彩及其在现代设计,特别是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综合研究和整合[5]。教学过程中,采取“名族传统设计元素”专题知识讲解的形式,大量结合目前包装设计领域的实例,包括国内外最新包装设计获奖作品(Pentawards、德国红点奖、日本G-mark设计奖)等,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在实例中的想象力及运用能力。此外,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包装设计作品,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其设计构成理念,例如对设计作品中的配色方法,色相、明度、饱和度等,结合色彩的心理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课程作业中,要求学生结合中国传统元素、色彩,让学生在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中寻找色彩的平衡点。以传统京剧脸谱为例:京剧脸谱色彩以其鲜明的色彩,变形的图案,实现别具特色的审美形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京剧脸谱设计注重色彩的补色对比,擅于运用纯度极高的色彩进行搭配,使人物脸部形象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醒目突出的视觉[6]。

色彩构成教学的创造性发展必然要与诸多新兴技术与设计理念相结合,那么,推陈出新的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将是实现创新目的的重要保障。高等院校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在包装工程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设计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色彩构成教学体系,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对包装工程专业中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研究、学习和设计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烈辉.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迪[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9):93-94.

[2]姚瑶.包豪斯对我国当代设计教育的历史性求解[J].设计,2014(10):146-148.

[3]刘牧原.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关系的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4,6:242.

[4]孟燕.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学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437-438.

[5]李鹏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8):18-20.

[6]谭征.京剧脸谱色彩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7X):47-48.

猜你喜欢

色彩构成包装设计
色彩构成与墙绘艺术互融式应用研究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立体趣味性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开发的研究与验证
对高职“色彩构成”课程改革研究
浅析色彩构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