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网围栏阻拦了什么?
2017-10-20邵文杰
邵文杰
草原是我国陆地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控制草原大面积退化,不少地方陆续采取了建设草原围栏、围封禁牧等措施。但近年来,草原围栏与野生动物之间逐渐失谐,导致动物死伤事件频发。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可持续地进行草原生态保护,已然成为当务之急,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任重而道远……
2017年8月,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森林公安巡逻时,在边防公路66公里处,发现1000余只野生黄羊从蒙古国进入我国境内觅水,然而不幸的是,部分黄羊在试图越过两米多高的铁丝网时,被挂伤致死,情状惨不忍睹。
中央电视台对此事件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主流媒体第一次报道草原网围栏的弊端。而与此同时,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转载这样一篇文章:青海玉树一个叫做甘达的村子,几十户牧民联合起来,拆掉了草原上的网围栏,引来一片称赞。
2014年,因为目睹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被网围栏挂死的惨剧,我在微博上发起了“拆除网围栏”的呼吁。2015年年初,我又在朋友圈发起了网围栏伤害野生动物事件的征集,此后半年内,我不断地收到各地朋友发来的大量图片和视频。那些挂在网围栏上的动物中,既有家畜,也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野牦牛和各种猛禽。最近收到的一段视频是黑颈鹤被围栏困住的场景,它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
草原上的网围栏保护工程或变“动物杀手”?
在中国北方草原上,黄羊是具有代表性的迁徙动物种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蒙边境就是野生黄羊的主要栖息地。过去,每年在呼伦贝尔草原繁衍、迁徙、觅食的黄羊数量多达上百万。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没有科学地控制狩猎量和狩猎季节,加上草原环境恶化,黄羊的种族不断减少,分布区也日益缩小。其中,过度猎捕是黄羊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边防部队不忍心看着大量入境的黄羊惨遭猎杀,便从2010年起修建了临时围栏,防止黄羊越境。也许是受古老的遗传基因驱使,成群的黄羊依然义无反顾,每年冬天,在北方草原落下第一场雪后,它们便踏上了南迁之途。最近几年来,在国防铁丝网上,人们不时发现挂吊而死的黄羊身影。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研究员吕世海指出:现在的草原网围栏可能有点太多、太乱了,已经偏离了初衷以及过去有序的管理。
曾经,人们在草原上纵马驰骋,草原是一片无边无际、广袤的乐土,如今,这片乐土却围栏横立,被人为地分割成了面积不等的方格。为什么好端端的草原会冒出这些不协调的网围栏呢?这是一个众说纷纭,各说各有理的话题。
草原围栏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有数据显示,当时全国约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和沙化,约四成的重要湿地面临退化的威胁,作为改良草原的对策和方法,草原承包制度受到大力推行,一道道划分草场的网围栏因此应运而生。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40%的草原,主管部门是农业部。农业部下面有个草原司,负责制定我国的草原管理政策。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农业联产承包制大获成功,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于是,农业部将这个政策直接套用到了草原上,广袤的草原因此被分割成几百亩至几万亩不等的地块。这些地块采用网围栏划定界限,分包到户,产权分明,既方便牧民按不同季节、在不同地块间轮换放牧,又解放了他们的时间,无需全天守候,只要早晚将家畜赶入、赶出带围栏的草场即可。
為了避免你家的牛羊吃我家的草,政策下达之初,牧区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地承包草场,修建网围栏。这里所说的网围栏,一般高度在1.2~1.5米,用铁丝编织而成。有时候,为了防止牦牛等大型家畜的冲撞,人们还会在网围栏上加一道带刺的铁丝,增加网围栏的高度。根据2007年4月印发的《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国累计草原围栏面积将达1.5亿公顷,覆盖蒙、藏、甘、滇等多个地区。而在2005年,这一数据为3800多万公顷。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网围栏将呈现出“多、密、高”的分布特点。而这种难以逾越、带有刺丝的网围栏,对野生动物来说非常危险,它们在迁徙觅食或为了躲避天敌而跳跃时,极易被网围栏挂死或刮伤。
美好初衷并未见效围栏带来的草原退化
实行草原承包制,初衷是为了避免牧民因共同放牧,对草原毫无节制地使用,从而造成草场退化等恶劣影响,同时也减少牧民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防止所谓“公地悲剧”(指大家过度使用公地,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的发生。而实施草原围栏工程,既方便了政府对草原和牧民的管理,也使牧民的生活方式从游牧转变为定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