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2017-10-20杜军施红

科技资讯 2017年25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互联网教学模式

杜军++施红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5.140

摘 要:以工程热力学课程为背景,针对现有教学方法的瓶颈,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内容丰富、碎片化、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其有望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本文对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架构分析,进一步论证其可行性,并指出其不足。该研究工作为互联网教育学习方式的推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 教学模式 移动终端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a)-0140-02

《工程热力学》是主要研究热能及热能与机械能转换规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工质的热力性质以及各种热工设备中能量传递转换的热力过程等,其各个内容相互贯通,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造成学生对知识点容易混淆,增加了教学难度。同时,在工程热力学课程中,很多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都是通过实际的工程问题经抽象化或再加数学演绎而建立的[1-3]。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来讲,让学生仅仅依靠上课的48个学时及一本教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国家及各个教育部门目前都极大地推进新一轮的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神。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知识点,把日益进步的现实世界带进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性学习的机会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寻求一种能资源覆盖面广、信息交流便捷、碎片化的多媒体学习方式是工程热力学乃至各类课程教学者和学习者探索的目标。

1 方案的提出

目前,互联网加移动设备终端成为一个新型的媒体,承担着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生产力。如微信和微博等具备着快餐化、碎片化的重要特点彻底了改变了人类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原有模式[4-5]。当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学这一领域是否同样的事半功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索和努力的重要方向。据统计,中国86%的手机用户在手机上装有微信客户端。微信作为互联网加移动终端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人们吸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微信公众号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尤其是其快速响应和互动特性有望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提出以工程热力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微信公众号建立课程教学平台,讨论和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构建展示课程资源的可行性与具体实施方案。

2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工程热力学学习平台的实施方式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在于最大化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及巩固,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其关键在于教师及时发布信息、收集信息并且整理信息。所谓的发布信息,就是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解并以快餐式、条目式的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的发布,其发布的内容可以是图片、视频、音频或外部链接。其次,及时地采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通过微信交流或学生的提问以及学生的上线率进行评判。最后,对这些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并进行知识点的强化和梳理。

该方式跟传统的网络教学的重要区别在于,首先其终端设备是移动终端如PAD、手机等,其不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约束,同时伴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贴身化”,使得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加及时与充分。该方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学习指导。图1为工程热力学微信公众号的构建框架。

如图1所示,工程热力学公众号具有如下模块:

(1)课程辅导。在课程辅导环节设有工程热力学微课堂、重点与难点解析、典型例题分析3个子环节。各个环节点击即可进入学习。该模块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巩固及加深。

(2)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环节设置工程热力学知识点在具体工程案例中的实践与应用,在该模块不设置子环节,定期更新。该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考研专题。在考研专题模块设有历年各高校的考研题库、经典荟萃题、考研复习指南三大子环节。该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覆盖面以及提高学生对考研题的认知度。

该公众号的特点:

(1)操作简单。只要具备手机和互联网两个条件就可以进行学习和操作。没有使用权限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加入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2)高效的交流模式。微信公众号具有信息推送及用户留言的功能。教师和知识获取者任何一方如有信息交流的需求,即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交流。任何一方,消息一旦发送,就会在终端通过平台通知用户,具有实时性,因此信息的可达率是百分之百。

(3)内容覆盖面广而实。利用平台可发送视频、文字、语音等。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视觉和音效特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工程热力学学习平台的不足

(1)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工程热力学教学平台一方面便于学习者在课余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但是另一方面使得学习受外界的干扰更强,这对学习者的自身能力及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7]。

(2)目前互联网的信号仍属于收费范围。而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需要大量流量进行支持。因此该学习方式受互联网通讯付费使用的限制,当然可通过学校进行统一WiFi网络的布置进行突破,这就对学校的硬件配置和财力支持提出了一定的要求[8]。

(3)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冲击。该学习方式给学习者提供了课后便利的学习渠道和内容,使得学生对课堂的教学产生一定的放纵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目标要求降低,认为可进行课后网络复习。而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依然是高效的学习模式,其信息的互动性及直观感是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容取代的。

4 讨论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课程建设平台可以轻松进行学习、交流和互动。其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增强了学习的便捷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坚信,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课程教学平台有望成为教学的重要模式。然而其潜在的缺陷也凸显,对知识获取方的经济、主动性和自控性要求更高。同时,有研究表明,从计算机上阅读信息时,其信息接受率只有25%。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可取代的。混合式教育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教学模式。

5 结语

本文针对工程热力学课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号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公众号的工程热力学网络平台进行了实施方案的构建及论证,指出了上述方案的优缺点。在工程热力学的实际教学中网络平台将在学习内容、习题解答以及复习应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该平台的应用方式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成为未来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教与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平台。

参考文献

[1] 孙志高.“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35-136.

[2] 李文杰,余晓平,彭宣伟.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考——以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热力学课程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79-180.

[3] 刘鸿.《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初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65-66.

[4] 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 王玉秀.基于知识建构的手机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6] 翟绪阁.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7] 赵国栋,原帅.混合式学习的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大学教学网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0(6):32-38.

[8] 施红.基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传热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A].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16:661-663.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