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网络解说的现状初探
2017-10-20姜书
姜书?
摘 要:中国解说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以来,已走过了60余个春秋。从早期的广播解说发展到现在较为成熟的电视解说,伴随网络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解说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本文将尝试从体育竞赛网络解说模式、所需素养以及现存的诸多问题等方面探讨网络解说的现状,以期对网络解说的未来及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网络解说;体育竞赛;解说模式;主持人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068-02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健儿在竞技赛场争金夺银,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普通市民对体育的渴望和激情进一步体现在自我运动和观看各类体育运动比赛上。同时伴随科技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真正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使得观看比赛的方式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一、研究背景
网络解说在新世纪头十年应运而生,竞赛网络直播原汁原味的呈现出体育赛事的不可预测和惊险刺激,同时又具有网络媒体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特性,对网络解说有了新时代的新要求。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解说,在网络解说的冲击、激励下,也在寻求新的节目模式。体育竞赛网络解说作为脱胎于电视解说的新样式,必然对电视解说有诸多继承的同时,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发展和问题,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也在于此。
从1951年华夏大地首次从广播中传来体育解说的声音以来,体育解说已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时任国家广播事业局局长的梅益同志曾指示解说比赛要做到:“客观、公正与适度倾向性结合”,这是解说员的基本素养,也是中国解说业内人士对解说员应有素养问题的探讨。早期的电视体育解说员嗓音高亢兴奋、字正腔圆,解说时长几乎是纵跨整场比赛。这是老一辈的电视解说员将广播“只闻其声”的特性带上了电视解说的结果,其解说方式虽没有过多创新,但仍是新中国电视体育解说的开河之作。90年代以来,新一批电视解说员逐步进入公众视野,他们不再追求高亢的嗓音,向着个性化专业化方向不断努力;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解说集体日益壮大,对他们的研究是业界学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二、网络解说现状
无论是何种传播介质,体育竞赛的解说实质都是基于转播画面,依赖语言的解说员二次创作。网络解说作为竞赛解说的新形式,与传统的电视解说在形式内容以及所需具备素养方面上有着颇多的相似点。
1.解说员+嘉宾模式
20世纪80年代,央视率先引入解说顾问这一角色,国家级足球裁判员唐凤翔与孙正平插话对话的交流形式,让观众感觉像是一边看球一边聊天一样,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1],这种解说模式后来演变为解说员+嘉宾的模式,被电视体育解说类节目继承,并延展到网络解说中去,成为一种通行的解说模式。解说员与嘉宾在节目中分工不尽相同,但两人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谈话场。
解说员要同时具备主持人与体育专业达人两方面能力。在谈话场的营造方面,主要依据解说员的话题引导,节奏把握。没有体育经验的人同样可以做解说员,这一点尤其适用于网络解说。相较于解说员,嘉宾一般是有充足比赛经验的教练员、裁判员或退役选手,在比赛中做出专业技战术方面的指导,与解说员相得益彰。
2.言之有度+专业素养
无论电视解说还是网络体育解说,都会进行大量的背景介绍,这其中不仅包括球员、球队、球场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含有少量的球员公开八卦,以及啦啦队、现场观众的介绍等等。但在介绍与球场相关信息时,要注意有“度”的概念,话题要有所“节制”,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在比賽转播的开场以及中场休息时间,解说员可以适时适度进行介绍,填补时间空白的同时,也可以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比赛场内的实际情况。比赛结束对全场的总结,数据分析与汇总可以以嘉宾为主体,解说员做副手协作完成,要求解说员把控节奏的同时,了解足够多的竞赛知识。
作为解说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了解体育比赛的裁判规则、技能战术等专业知识,还包括主持人的临场应变性。体育赛场瞬息万变,运动员的状态、转播信号和赛场的突发情况都有可能打断或干扰正常的体育赛事解说。解说员作为转播赛场的“把关人”,能否应对好节目中的突发事件也是考验解说员专业性的要素。
3.简单句+升降调
解说比赛时解说员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他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都由声音传递给观众,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普通观众也可大概知晓比赛的缓急。
为了将赛场运动员的高速行动快速准确传递给观众,解说员一般会使用简单句,同时加快语速,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时解说员:“叶诗文、叶诗文加油,保持住节奏,好的,好的,4分28秒43,叶诗文打破了世界纪录!”运用简单句,却将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运动员形象准确的传达给观众。
其次,解说员会运用升降调的变化解说不同的场境。当比赛进行到高潮部分或遇到精彩瞬间时,解说员往往使用升调,语速也相对较快;在分析场间数据、介绍球队球员相关信息时,解说员一般使用平调,语速中等;结束或暂停时一般使用降调。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解说员生动即时的向观众解说了赛场,正如“体育性节目解说不仅要用准确的语言传达信息,还要用生动的语言渲染气氛,要使语言生动需从语调和语速入手。[2]”
三、存在的问题
网络解说,是在网络时代兴起的具有网络传媒放松、自由、个性等特征的解说形式,也基于网络的特征,网络解说普遍存在行业准入门槛低,网络解说员层级参差不齐等现象,直接造成了网络解说倾向性、主观性、娱乐性过度,中英混用甚至出现语句错误等问题。
1.倾向性、主观性过重
解说员讲解比赛,面对电脑前的所有观众,理应做到客观公正,将自我的倾向性掩藏起来,但解说员往往也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客观。从电视解说到网络解说,很多优秀的解说员也难逃倾向性、主观性过重的窠臼,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当属前央视解说员黄健翔2006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对阵澳大利亚的解说,其中有“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悠久的光荣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这样明显倾向意大利队及带有解说员主观情绪的解说词,通过央视这一直播平台广而告之,网友议论纷纷,甚至因为后续的谣言,澳使馆曾提出抗议。endprint
网络解说更是倾向性、主观性过重的灾区,解说员往往将主观性作为自己的个性,以此来吸引观众。但网络平台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人们只要能上网就可以自由接收[3],同时网络的强互动性,也会使得网络解说节目的传播更广,解说员过重倾向性的影响也就越深,没有把握好情感的“度”,破坏了评论的平衡性,引发受众的反感[4]。
2.娱乐性过度
网络解说的播出平台是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不像电视传媒拥有深厚的广告资源,网络解说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量;网络在为网络解说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网友的观看选择。为了吸引网友的收看,获得更多的流量收入,部分网络解说会在节目中安排美女解说员,博得观众眼球。但往往只有一时的收视成效:女解说们并不能完全锁住观众,网友选择网络解说是希望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体育竞赛,因此他们的选择仍会是专业信息量大,具有独特风格的网络解说节目。
娱乐性过度还表现在网络解说为体现轻松幽默的氛围,与网友互动时开一些并不恰当的玩笑。部分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以插科打诨代替比赛解说,将严肃紧张的体育比赛变为解说员的个人脱口秀等等。网络环境下,网友需要轻松娱乐,但解说员以娱乐为主便失去了体育解说的本质,没有把握好解说的“度”。
3.中英混用、语句有误
目前国内转播较多的竞赛体育大多发展繁盛于外国,专业的体育术语也由外引进回国,但在中国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中英混用导致语义不清的问题。
一般的体育术语虽然生僻,但都有相对应的中文翻译,一些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时常掺杂英语,如篮球赛场上的:一个漂亮的crossover!突然出现的英文会使部分观众从体育比赛中分离出来,不能专心观赛;同时,对于新球迷而言,英文大大加大了其看球难度,解说员一时嘴快图方便,中文解说中掺杂英文,并不利于观众的观赛体验。
解说是一种实时的话语展现,解说员在一场比赛的解说强度之大,话语之繁密,难免会出现一些如“浸泡在巨大的幸福之中”这样的低级搭配和语法错误,甚至会有短时的失语状态,因此解说好一场比赛除了需要解说员对比赛的强烈兴趣及喜爱之外,还需要对解说员业务素养进行培养。
4.应对措施初探
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以及用户匿名性使得网络竞赛解说的监管难度大大增加。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竞赛解说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和网站、网络竞赛解说员以及观众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网站平台,都应该进一步确立审查制度明确审查细则,对解说员进行后台实名,尤其对粉丝数量多影响力大的网络解说员进行不定时的“窥屏”和考核,激励网络竞赛解说员不断成长。同时网络解说员也应该紧追时代的步伐,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解说能力,用精彩的语言、有逻辑的临场来代替不合时宜的搞笑和满屏尴尬。作为观众,也不能将网络平台作为情绪的宣泄場,自觉做到文明观看、文明发言,对不良内容予以举报。
四、结 语
网络解说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国家大力支持体育事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电视体育解说的单向和不可重复性,使得观众对网络体育比赛解说仍然有巨大的需求。虽然目前的网络解说还有解说倾向性、主观性过强、节目娱乐性过度、中英混用语法错误等诸多问题。但随着网友和网络解说集体素质的提升以及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解说的新形势,新样态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杨成.新时期电视足球解说员能力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2] 李强.专业型解说——电视直播体育比赛的解说原则[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
[3] 李舒亚.网络媒体视域下体育解说的转型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
[4] 朱小阳.NBA网络直播解说语言探析[J].当代传播,2010(6).
[责任编辑:思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