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合视野下的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
2017-10-20吴际
〔摘要〕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当前基础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社会性能力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活动,从国内外的研究与教育实践来看,两者密不可分。从两者所依据的理论、内容、关注人群、基本理念、实施方法等方面看,两者互相交织、共同关注、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可以构建一种综合模式实现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两者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社会情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8-0004-03
一、引言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SEL)是当今国际上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内在质量提升的新型理论和实践活动。以美国为例,社会情感学习是指学生学会认识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发展对别人的关心及照顾,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学习过程。[1]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当前较为成熟的一种学校教育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能力的两种教育理论和实践,两者总是被一同提及。
社会情感学习最早诞生于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的美国,这一概念于1994年由学业与社会情绪学习联合会确定,并在后来的多个项目中逐步展开,其中包括伊利诺伊州的《儿童心理健康法案》,纽约州的《儿童心理健康法案》。[2]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涌现出很多课程,如“第二步”(Second Step)课程、强壮儿童(Strong Kids)、促进选择性思维策略(PATHS)、 高效率解决冲突(Productive Conflict Resolution)等,绝大部分课程都具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功能。
英国一些地区采用了个人和社会发展(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以及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与情感健康(mental health and emotional wellbeing)的名称来开展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英国行政院组织编写的七个主题的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教材结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该教材被我国引入。
我国研究者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闫温乐[3]对英国中小学“社会情感学习”课程进行了评述,认为“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在缓解儿童与青少年情绪与心理健康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经验和措施值得我国借鉴。孙二军[4]认为美国社会与情绪学习在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我国学者对它的评价可见,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很高,而其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协调二者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两者所依据的理论、基本理念、实施方法、关注人群等方面看,二者在理论与政策层面上互相交织,关注了同样的人群与其能力发展,并且在内容和方法上互为补充,可统合为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模式。
二、互相交织
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上,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无法割裂开来,二者互相交织,成为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理论层面上,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相交织的,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社会情感学习最早源于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两个理论分属心理学中“情绪”与“智力”的研究领域,这两个理论也同样衍生出心理健康教育中“认识情绪”“情绪管理”“认识智力”等相关内容。我国本土化的社会情感学习结合各国经验提出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在内的六个维度,既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自我认知、他人认知等,又包含了社会情感学习的独特内容,如集体管理中的领导力和遵守规范等。
在政策层面上,近年来,教育部在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素养提高的方向是一致的。2012 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包括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这一提法既包括了情绪的内容(情绪调适等),又包括了情感的内容(认识自我、人际交往等)。2013 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则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具体制定了相关的质量评价指标,它指出“情绪行为调控”(即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与排解、对行为的自我约束情况,应对和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的态度和表现情况)是评价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共同关注
(一)关注不同层次的人群
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有针对性地关注不同层次的人群,美国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CASEL提出了预防学生情感和行为问题的三级干预系统,初级干预针对全体学生的预防和提高体系、二级干预面向“处境危险”学生的早期干预体系、三级干预面向问题学生的治疗体系。这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门的量表得分区分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咨询与治疗是一致的。
(二)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关注了那些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養”的问题,力求实现“全人”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就曾指出“社会情绪”是一种核心素养,并为后来各国制定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提供了参考。而心理健康教育中关于情绪情感、人格的相关内容同样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我国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既包含了“社会责任”“情绪与行为调控”等社会情感学习的内容,又包含了“兴趣”“人际沟通”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endprint
四、互为补充
(一)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互相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涉及情绪及其管理的基础知识,但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理性情绪教育,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认知,重建合理信念,如情绪ABC理论;而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则强调理解情绪、调节和管理情绪以及人际交往等的专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情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内容方向,囊括了社会情感学习中的大部分内容,如吴增强和蒋薇美[5]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辅导包含了自我意识、情绪调控、人际关系几个板块。除此之外,社会情感学习也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如社会责任、领导力等,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发展内容的总体方向,社会情感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某些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二)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互相补充
从宏观上看,社会情感学习也扩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社会情感学习带有“学习”二字,暗示了社会情感素养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而非简单依靠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来实现。根据发达国家社会情感学习的实施形式,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社会情感技能,还应扩展到家庭、社区,实行灵活而多样化的教育,既可以是单独的课程,又可以进行学科渗透,还能通过学校氛围、家庭活动、家校社区合作来实现学习,既强调显性课程,又重视隐性课程,而针对大多数人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则略显单一,社会情感学习扩充和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从细处着眼,心理健康教育以其成熟的方法体系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支持,为社会情感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方法论支持,如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了教育服务个体的理念。社会情感学习所采用的圆圈游戏、黄金时间,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中所使用的角色扮演、象征性游戏、投射活动及其对教师基本行为的规范等都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使用密切相关。社会情感学习中的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可被认为是广义的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
五、统合视野下的综合模式
从部分来看,社会情感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互相包含关系,二者互相交织,关注共同的基础教育问题,在内容和方法上互为补充。而以统合的视角来看,二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综合素养方面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社会情感学习是普适性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专业性的。在学校中既需要适用于各个教育环节、让所有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的教育模式,又要将具有专业性的教育理论用于支持普适性的教育模型。而要完善社会情感学习中的每一个模块,都需要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予以支撑。
社会情感学习是框架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方法式的。社会情感学习提供了一个包容性的体系将学校全员都纳入其中,将氛围建设、制度建设等都囊括在内,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其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提高参与者的教育素养并促进各项工作的实施,使框架中的结构更稳定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情感学习以其灵活多样的实施方法抓大放小,直接指向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小见大,从细处着眼。
社会情感学习侧重学校管理,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服务理念。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强调多种形式结合,多股力量、多个部门、多方资源整合,整体推进社会情感学习,这使社会情感学习不仅是一个学科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侧重学校管理模式。心理健康则更侧重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以其关注学生的心理素养的提升以及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法体现出了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服務理念。[6]
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模式体现了普适性和专业性、框架式和方法式、学校管理与服务理念的结合,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这样的一体化模式,建立一个综合、互相补充和促进的系统,避免分散、零碎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结语
社会情感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交织、互为补充、共同关注,框架式和服务式的教育模式,可以统合成一个综合的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为依托,以社会情感学习的普适性、框架性和管理性为主导。而如何统合社会情感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之付诸实践中,其实施方案、步骤、原则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注: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7KY0382)成果。
参考文献:
[1]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EB/OL]. http://www.casel.org/basics/definition.php,2010-05-08.
[2]Merrell K W,Juskelis M P,Tran O K,et al.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evaluation of strong kids and strong teens on studentssocial-emotional knowledge and symptoms[J].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2008,24(2):210-215.
[3]闫温乐. 英国中小学“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0):32-37.
[4]孙二军. 美国中小学“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开发的现状及策略[J]. 比较教育研究,2013(5):91-96.
[5]吴增强,蒋薇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吴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模式探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9):45-47.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南宁,530023)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