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说

2017-10-20张钟嵊

少年文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石头洞口蝙蝠

张钟嵊

初秋的夜晚,井泉村东的土场上,孩子们围坐在蓑衣上,仰望星空,听三爷爷讲天河里的故事。

一道亮光掠过头顶上的天空。滑向远方,三爷爷立刻指着:“那只火老鼠刚从天河边上出来,回它的窝里去了。”

“它的窝在哪里?”建建问。

“在那边山顶上的洞里,白天,它从洞里蹿到天上去,晚上蹿回来带着一溜光。有个山里人记住了它的洞口,在洞外藏了一把尖刀,刀尖正好对着洞口,晚上火老鼠回洞时蹿得太快,被刀尖豁了膛。那个山里人便得到了一张很值钱的火老鼠皮。”

当时,建建才四岁。现在已经六岁,是大孩子了,懂得那是流星不是“火老鼠”,因此,他认为三爷爷讲的那些传说,是编了哄小孩的。

而且,他也不再怕“贴墙鬼”一类的传说。“贴墙鬼”的传说建建最早是在表嬷嬷家听说的,表嬷嬷家在街里,离建建家很近,晚饭后建建喜欢去听大人们说呱,讲故事。二表叔吸完烟磕了磕烟袋,开说:早些年,县城的北城墙外,天一黑就没有人敢走了,都知道那里有“贴墙鬼”。有个三十来岁的女的,从娘家回来晚上经过那里,一下子觉着有人拍她的肩膀,并小声地说:你回头看看我是谁。那女的若不回头看没有事,谁知她回头一看,见一个脸像煎饼箎一样长的鬼正扶着她的肩膀,一下子吓瘫了。

这个传说当时让建建和小石头他们感到无比恐怖。晚上回家时,看到墙角大门后面的黑影就疑心有“贴墙鬼”,赶快跑回家,怕被它拍肩膀。女孩子们更是害怕,天一黑就不敢出门了。

后来,这些孩子长大了,都不再相信那类传说,认为是编出来吓唬人的。

但传说也不一定都是编的,传说啄木鸟(村民们习惯管它叫参参木子)一敲树,树里的凿虫子就会自己爬出来。

建建认为这个传说是真的,他曾在村东边的一溜大楸树下耐心地观看过啄木鸟敲树:用粗壮的爪子紧紧抓住树干,尾巴撑着身子,仰着像镐头一样的脑袋“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敲击着树干,声音很响很脆。全村都能听得到“参参木子又在敲树了”。只敲了一会儿,就把长长的舌头伸进虫子凿开的洞口,一根白胖胖的凿虫子被勾了出来,吞了下去。又换一棵树,选好洞口后,又重复着刚才的动作。

建建想,啄木鳥的敲击声会使得洞里的凿虫子感到不安,想爬出来逃走,而啄木鸟的长舌刚好迎在洞口,把它“接”了出来。

对有的传说,建建、小石头他们觉得似是而非,总想验证一下。譬如:刺猬偷盐的传说。有个人晚上走路听见有人咳嗽,却又不见人,只见不远处有只刺猬,咳嗽之声可能就是刺猬发出来的,但刺猬怎么会咳嗽呢?“一定是偷吃了盐”。

“传说”就这样被推出来了。

建建和小石头对这一传说很感兴趣。一天,刚好在菜园的障子下面捉到了一只刺猬,当晚,他俩将刺猬扣在粪篓底下,里面放上一个盛着盐的小盘子,另外,在盘子外面撒上了一把饭渣子。直到天亮也没有听到刺猬咳嗽,把它放出来以后,发现饭渣子被吃光,而盐一点也没见少。看来,刺猬并不吃盐,更谈不上因偷盐吃被齁得咳嗽,实在是冤枉了它。

村民们总是把蝙蝠叫成“盐变虎子”。传说蝙蝠是老鼠偷吃了盐变的。这是凭它们的样子相似而想象出来的。孩子们自然不信,大人们也都不信了,但却仍然管它叫“盐变虎子”,已经成了习惯。孩子们对蝙蝠的传说感兴趣不是因为它的名字,而是“它会钻到鞋里去”。

黄昏时分,蝙蝠飞来飞去,孩子们一齐脱鞋子摞上去,结果,并没有蝙蝠钻进谁的鞋里。孩子们不灰心,反正鞋子也不怕摔。

有的传说却不这样简单,使建建和小石头他们感到困惑。

那年,西河发洪水,淹没了沙滩,淹没了庄稼,洪水一直逼近村边那个喂牛的大石槽,形成了三里宽的水面,村民们从没见过河里发这么大的洪水,都很着急,老年人说一定是来了蛟,蛟把水带来了,但谁也没见过蛟。孩子们只是愣愣地看着上涨的洪水,听着大人们的传说。

第二天,洪水慢慢消下去了,村民们发现在北河崖头下面出现了一个很大很深的渊子,有人试着把石头投下去,只听见“咚咚”的响声,给人一种水深莫测的感觉。老人们根据古老的传说认定渊子里有鳖精,渊子是鳖精“旋”成的,是洪水里的蛟把鳖精留在这里的,都不要去动它。

洪水继续消退,渊子里的水也渐渐变浅了,建建、小石头总想看个究竟,一天去看好几趟。

小石头眼尖,到第三天,他看见渊子水下影影绰绰似有一块大方石。建建立刻想起来:一定是岸头上那块他们割草时经常坐在上面玩的大青石碑座,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留下来的,大部分已经深深埋在土里,不引人注意。

他们推想着:一定是那次洪水冲塌了崖头,大青石随着崖上的土块一起塌入河中,洪水在大青石周围形成了巨大的漩涡,淘空了大石头下面的沙土,大石头继续沉下去,底下又被淘空……一次比一次深,最后形成了这个深深的大水坑——渊子。

村民们恍然大悟。

发稿/赵菱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石头洞口蝙蝠
小石头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蝙蝠
别怕蝙蝠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开洞后内力变化分析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