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在政治高考复习中的应用

2017-10-20徐杨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角度哲学

徐杨

哲学源于生活,研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因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高中思想政治的四个模块中,就有《生活与哲学》这个模块,虽然它讲述的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些原理和方法论,但同样对其他三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学习特别是高考复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在近几届高三一轮复习中,都是先复习哲学,然后再复习其他几个模块。通过几年高考复习的实践,我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第一轮复习中,多花一点时间把《生活与哲学》这个模块复习好,把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理解掌握透彻,那么在复习其他几个模块的过程中,将会轻松很多。很多在本模块范围内比较难理解的一些知识,如果用有关哲学知识去理解,就容易多了。本文将选取每个模块中比较典型的、较难理解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看是不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哲学知识为《经济生活》的复习插上隐形的翅膀

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在讲述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地位时,是这样表述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一字之差,难倒了很多学生。我以前从经济的角度讲解,很多学生总是似懂非懂,或者干脆把它死记下来算了,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一到做题的时候总是出错。后来我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去解释。按照所有制的性质,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的经济可以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里的公有和非公又是什么关系呢?既然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就意味着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所以虽然我国国民经济中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但因为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所以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这意味着国有经济发展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国民经济这个复杂的事物里面,国有经济相当于主要矛盾,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也就是主导作用,控制作用。而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相当于次要矛盾。这样我们就不难明白国家为什么要集中精力搞好国有大型企业了,抓大放小,其实就是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在讲宏观调控时,重点介绍了经济手段里面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每次上调或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要给学生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要采取相关的经济政策。但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国家为什么要经常调整这些政策。我们同样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宏观经济形势是属于客观的物质范畴的东西,而政策是人制定的,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东西。物质决定意识,客观经济形式发生了变化,决定了我们的主观意识也就是国家的经济政策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哲学知识为《政治生活》的复习排难解忧

1.《政治生活》第一单元里有几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难把握,比如权利和义务、自由和法律、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民主和专政、权力和责任等。课本关于这些关系的解释比较简单。比如在讲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只是说二者相统一。怎么统一呢?为什么是统一的呢?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从公民的角度来看,权利是你享有的,而义务是你付出的。这里的享有和付出是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权利和义务其实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矛盾。既然是一个矛盾,它的两个方面当然是统一的。

2.《政治生活》在讲我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时都强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理解,这是由我国的性质决定的。但也有学生提出疑问,其实在其他国家,政府也是要必须考虑民意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他们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呀。这个问题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就不好解释了。但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就很好解释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个原理和方法论很好地说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们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

三、哲学知识为《文化生活》的复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哲学知识在复习《文化生活》时的作用更加明显,我一般都是在复习完《生活与哲学》这个模块后,就开始复习《文化生活》。我在复习之初,一般都会告诉学生,文化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为意识的东西。所以在学习文化的性质、作用等知识时,都可以相应地联系到意识的性质和作用的知识。比如,第一单元讲文化对经济、政治和人的影响,就可以理解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作用。而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也就有了促进和阻碍之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落脚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而不是什么文化都发展?其实质就是希望先进文化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起促进作用。同时,我们在发展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抵制和取消那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希望这些错误的意识不要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这样的复习,既能解决文化生活的难点,也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哲学的相关道理。

2.《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介绍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相对稳定性。说稳定意味着不变,又说是相对的,怎样理解呢?其实从哲学的角度很好理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绝对运动体现在它的内涵要因时而变,体现时代特征,否则就会被淘汰。而其相对性就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否则就不是传统文化了。

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在讲解文化生活的现状时说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文化,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但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文化依靠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力量,始终在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多种文化中,为什么要让社会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呢?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文化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构成一个矛盾。让社会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意味着社会主义文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我们在复习《生活与哲学》时,也可以从其他几个模块中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来理解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比如,我们在学习用发展观的观点看问题时,就可以引用政治生活里面的知识“党的指导思想演变”来解释。

哲学智慧无处不在。其实很多知识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给大家一点启示。我们每个高三老师和同学都插上哲学智慧的翅膀,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角度哲学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神奇的角度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