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

2017-10-20高叶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设历史情境

高叶峰

在当今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应试教育已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由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授课形式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化,其中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模式为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促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的意义

1.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教师通过设置相应的令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知识通过情境中的因素教授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层面,情境教學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在教师层面,情境教学有利于增加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挖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2.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能力。

情境教学法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例如,对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提高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同时培养团队荣誉感,激发与他组的竞争力。

3.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历史课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以第一视角的方式,在历史情境中对人物、事件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以及探索精神的挖掘。

二、情境的创设方式

1.历史重现,感悟情怀。

结合人教版课本内容,在八年级的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为例,对于侵华战争,教师不应该片面地授课,而应该带有感情色彩,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或者幻灯片的形式再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入侵我国领土的画面,强调列强敌军的野蛮霸道,让学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忍现实,激发学生复兴国家、努力学习的斗志;通过重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突出中华民族在艰难的历史发展阶段顽强拼搏的精神,从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积极品质。

2.“穿越”情境,想象历史。

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努力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穿越”到过去,体会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以及情感的表达。

创设穿越情境,让学生作为故事主角,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着较为连贯,具象化的理解。还有,通过设置历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环境中,从而达到渲染历史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问题情境,激发思考。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需要学生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教师不应该通过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该加强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形成独特的世界观。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完成评价类课程的教学。以“秦王扫六合”为例,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作为一名当时的平民百姓,你觉得秦始皇的做法是对还是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站在百姓的角度对秦王的行为进行辩证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便会得出功过所在:“严刑峻法”“残暴无道”“统一全国”“天下太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深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促进辩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形成。

三、情境教学的运用原则与方式

1.不同情境相互融合。

上述的三种情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地使用不同情境,将三者有机结合并互相渗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体现。

2.遵守适度原则。

情境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以防“舍本逐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情境教学为辅,让课程节奏有松有弛,从而保证课堂秩序以及学生精神的集中。

3.古为今用,深化反思。

情境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走出去,感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走进来,将古代的优良作风贯彻落实在学习生活中,让情境教学与现实感悟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立的作用分析,以及三种情境创立的方式介绍可以发现,情境教学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同时在情境教学的运用层面,教师应该把握相关原则,从而将情境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历史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