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朝阳园打造国际研发创新聚集区
2017-10-20李焱
李焱
苹果、默沙东等跨国企业研发机构纷纷落户;42公顷绿地和水域环绕的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已升级为绿色生态示范区;来自斯坦福、麻省理工、哈佛、耶鲁、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大学、机构、科技企业的顶尖人才加入“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合力推动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工作……
记者从2017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上获悉,中关村朝阳园以科技信息服务领域为重点,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汇聚多方平台资源优势,正在全力打造国际研发创新聚集区。
新经济迅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关村朝阳园紧紧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推动国际研发创新聚集区建设。
在已建成区域,园区进一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互联网+”等主导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吸引国际高端企业资源集聚,开展全球创新资源链接,参与全球创新分工,打造国际企业研发与活动聚集区。目前,中关村朝阳园已吸引了阿里巴巴、苹果中国研发中心、梅赛德斯奔驰、ABB、默沙东等30余家世界500企业的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落户。
据统计,截至2016年园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445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41家,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79家。入驻大望京国际科技商务区的企业超过150余家,累计注册资金超过220亿元,其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近30家。今年1-7月,中关村朝阳园实现总收入2585.6亿元,同比增长13.9%。
“在政策方面,我们帮助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争取相关的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帮助辖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例如,我们鼓励支持交通银行在浦项中心设立面向科技企业服务的支行,帮助其在政策区范围内开展业务,切实起到了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作用。”
朝阳园在巩固传统产业和重点产业支撑作用的同时,以“互联网+”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经济也在迅速发展。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北京)软件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入驻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涉及软件、“互联网+”健康、“互联网+”物流、“互联网+”航空服务、“互联网+”音乐等多个新兴产业。58同城、美团网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也相继入驻,大望京及周边地区已成为北京市以“互联网+”为主的科技服务业最集中的区域,“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据统计,朝阳园互联网+企业已达到近600家。
“为了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积极对接市、区相关部门,对接企业需求,落实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关政策,帮助企业申请到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中关村朝阳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扶持园区内孵化器等众创空间的发展。”
大望京绿色环绕
作为入京门户地带的一张闪亮名片,大望京科技商务区俨然已成为北京市“第二CBD”。历经8年发展,目前大望京科技商务区的重点项目已陆续建成,成为最受跨国科技巨头青睐的园区。苹果、三星、摩托罗拉等在此布局,阿里巴巴、现代汽车金融、中航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已经入驻,累计注册资金超过220亿元,其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近30家。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楼宇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年总收入将超过千亿元,税收近百亿元。
在规划之初,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就瞄准国际高端创新要素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着力发展国际研发、国际科技中介、国际风险投资等科技服务业。集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研发总部,及国际性智库、国际创客等国际高端创新要素,强化园区的国际化创新、国际化高端服务功能。引进一批以‘研发中心为龙头、由产业链高端带动的、功能不断完善的跨国企业,形成国际化的研发经济形态。
记者了解到,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建设前期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功能定位及产业研究工作,明确了科技商务区的总体定位。
科学便捷的交通设施有助于商务区开展全球性科技商务活动,大望京商务区坚持交通先行的规划理念,规划了2条城市主干道、8条城市支路和1条地铁线路。同时,低碳节能是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建筑项目的共同点。区域内的建筑物,无论从外立面还是建筑物内部,都务求通过运用节能技术,达到绿色减碳的效果。
据悉,目前浦项中心、绿地中心和保利国际广场写字楼都通过了中国绿建认证和LEED国际绿色认证。在空气环境系统方面,浦项中心的建筑内,拥有一整套内部空气循环和过滤系统,而保利国际广场内部则采取了全空气变风量恒温等13套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的高科技系统,营造了良好的室内环境。
“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上,大望京同样十分注重环保概念。浦项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环境友好型外立面材料,设计节能将达30%。绿地中心大楼外立面使用新型玻璃,预计可节能15%。”朝阳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低碳节能的理念,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还十分注重绿色生态建设。园区周边拥有34公顷的大望京公园、如意湖、清溪川、望京沟等地表水系统。在建筑群中还特别规划了7公顷的城市中央公园,呈带状延伸、贯穿整个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融入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设计理念,同时把现代景观设计与科技、商务、艺术活动及居民需求有效结合,为区域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
科学家网聚全球
在大力發展国际研发产业的同时,朝阳园也集聚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学家、企业家、创新创业团队,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9月9日,“2017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在朝阳区揭晓,潘建伟、施一公、许晨阳三位科学家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颁奖典礼将于10月29日在朝阳区举办。
9月19日,全国双创周期间,“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在北京朝阳宣告成立。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48位青年科学家成为该联盟首批成员。endprint
“未来科学大奖”系列项目吸引了全球顶级科学家和投资人汇聚北京,关注朝阳,推动和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工作。
自2017年1月15日朝阳区政府与未来论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朝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双方共同组织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未来论坛举办的“闭门耕”研讨会,加速未来论坛平台科技创新资源与朝阳区产业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定期举办“理解未来”系列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让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走进群众,使科学与文化携手。
“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是朝阳区政府与未来论坛合作的最新项目,也是未来论坛设立的全球华人青年科学家创新思维与学术交流平台。首批48位成员,分别来自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Google云研发中心、德州超导中心、微软研究院、华为等国内外一流大学、机构、科技企业;涵盖了计算机、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电子工程、卫星、科技传播、光电研究、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据悉,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设有严格的准入标准,须为中国一流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科研机构的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级别,或海外一流大学终身制教授,或知名企业科研带头人;在学术成就方面需要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项目并取得成就;在科普、教育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形成重大社会影响力。
“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的成立,不仅仅可以网聚全球顶尖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与此同时,也可以引进高端的科技创新项目。”朝阳区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朝阳区国际化科技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高度集聚,全区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6家,国际研发机构15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高新技术企业1939家。2016年全区国内专利申请量38611件,专利授权量17780件,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20%和18%,在各区中排名第二。
朝阳区在聚集创新高端人才方面,突出区域国际化特征,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机制,打造朝阳望京国际人才社区,全方位营造适合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发展、生态宜居的类海外环境。截至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28.09万人,共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40人、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专家187人,入选“凤凰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157名。
“未来朝阳区将深化与未来论坛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民间科学大奖平台、高端人才聚集平台、高端科普平台、高端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朝阳园相关负责人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