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曾经是性盲的我们

2017-10-20常晓

人人健康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文盲家庭家长

常晓

谭嗣同曾经有一个梦想。在《仁学》里,谭氏说,他希望有学者能够致力于性教育,向国人普及性知识———“详考交媾时筋络肌肉如何动法,涎液质点如何情状,绘图列说,毕尽无余,兼范蜡肖人形体,可拆卸谛辨,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淫理之书”———使国人抛弃“性即淫邪”的陈腐观念,认识到性乃自然之事,“毫无可羞丑”之处。遗憾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谭嗣同的这个梦想仍没有实现。

众所周知,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那就是虽然人人都具有性功能,在特定的年龄段人人都有性方面的要求,但是,人人却又无法在公开场合谈论有关性的话题,尤其是自己的性观念、性行为乃至性感受。如此封闭的谈“性”色变国情,自然而然會造就一大批性盲的问世。

对此,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还专门做过表态,“中国的性盲比文盲还多,甚至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都是性盲!”

暂且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客观,但多少年来,很少有人有勇气去捅破这层窗纸,甚至连谈论这方面的话题都感到羞耻,却是不争的事实。而由此带来的是,落后的性教育和相当数量的性盲成了社会的一颗颗隐形炸弹。前不久,南京火车站发生的一起女童被当众猥亵案件就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时间,也让大众把目光再次聚焦到缺失的“性教育”上。

“中国性盲比文盲多”

在传统认知中,“性”这个话题被视为禁区,大多数人羞于提及并持有保守的性教育观。这样的现状导致了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性教育空白化、学校性教育悄悄化、社会性教育渠道非规范化等问题,而性教育缺失恰恰正是成年人实施性犯罪以及儿童沦为性犯罪被害人的重要原因。

前不久,南京南站候车室内发生一起涉嫌猥亵女童案件。当时一名年轻男子把一名约十二三岁的幼女拉坐在他腿上,该男子将手伸进小女孩裙子里,在其胸部“活动”了至少5分钟,而女孩低头玩着手机,没有丝毫异样或抵抗。更让爆料者震惊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年轻男子的父母就坐在其身边,始终无动于衷,丝毫没有制止的意思。

该事件曝光后,立即成为网上的舆论焦点。人们在对年轻男子的行为感到愤怒的同时,也为此案件中小女孩以及男子父母的“麻木”感到不可思议。小女孩不知道拒绝,可以看出孩子没有意识到正在被伤害,这明显是性教育的缺失。事实上,除了孩子、家长、猥亵女童者也都没有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不知道性教育中包含着道德、伦理、法律等内容,更没有意识到这属于违法行为。正因如此,也让不少人陷入到深深的沉思之中:为何有如此多的民众不知道何为性侵?对于性教育这个“敏感”话题,全社会还要缺失多久?

26岁的青年作家林奕含在自家卧室里自缢身亡。13岁那年,补习班老师对她说:“我爱你,我喜欢你……”就这样,林奕含被强暴了。她神思恍惚,不知如何是好。吃饭时,林奕含试探着求助:“我们的家教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说:“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一句话就堵住了林奕含的嘴。第二天,饭桌上,林奕含又试探着说:“有个老师喜欢上了我们班一个女生……”妈妈说:“女生不发骚,老师怎么会找她。”两次求助,都“失败”而回。痛哭两个晚上后,林奕含决定:“没办法了,我只能强迫自己爱上老师。”但是,强迫很快变成了绝望。有一天,她发现———老师又在和另一女生覆雨翻云。从此,林奕含就得了抑郁症。抑郁13年后,她终于决定离开这个世界。

其实,被性侵的何止是他们!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平均每天曝光1.21起,这些案件中熟人作案比例占69.28%,作案人概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老师、邻里、亲戚、家庭成员。其中,遭性侵儿童以7~14岁中小学生居多,最小的不到2岁。

“这些女孩不论年纪大还是小,大多都是一点反抗情绪没有。说白了,纯粹就是性盲,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猥亵!”国内性教育专家介绍,有机构调查显示,我国80%的少男少女都是“性盲”。对此,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也曾在公共场合公开表态,“中国的性盲比文盲还多!

性盲折射出的“缺失”

何为性盲?有专家给其的定义是: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性教育的人。其实,确切定义应该是缺乏性生理知识、性健康知识、性安全知识、性道德知识、性审美意识的人。

徐天明没有说明调查的具体情况,所以“中国的性盲比文盲多”的说法是否有夸张的成分尚难认定。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我国“性盲”的数量确实十分巨大。媒体曾经报道过,有高学历的夫妻结婚几年还没有生孩子,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妻子居然还是处女!原来,两个“规矩”的书呆子认为,只要男人和女人睡在一张床上自然就会互相“感应”而怀孕。类似的事情出现过不止一次。这样的夫妻双方都学历很高,显然不是文盲,但却是不折不扣的“性盲”。

“除了对性无知的“性盲”,我们还忧心地看到另一种现象。”专家介绍,有些人(包括一些年龄很小的在校学生),肆无忌惮地在公开场合谈论性,洋洋得意地张扬性经历,津津乐道地传播黄色信息……如此“性放纵”,其实也是“性盲”的表现。

“性盲”众多折射出目前我国性教育存在严重缺失。碍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性教育一直遮遮掩掩,似乎是不让人轻易跨越的“雷区”,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社会上也缺少普及性知识的机构。由于无法接受专业、系统的性教育,很多人特别是孩子通过其他非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据某市有关部门调查显示,70%青少年性知识来自黄色网站,20%通过书籍获得,只有约1%来自学校和家长。在对某小学18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只有30%的孩子知道通过性关系才会导致怀孕;有了性困惑时,只有7%的学生去问父母,找老师的不到3%,50%的人会“闷在心里”。事实上,在其他地方,情况也大抵如此。

那么,我国的性教育中到底缺乏哪几个方面的支持?专家表示,主要是3个方面的力量缺失。

家长缺引导调查显示,68.63%的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防性侵教育。41.37%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没有提及过防性侵方面的知识。假如孩子遭遇性侵害,50.61%的家长不能确定是否可以从孩子言行中识别,16.85%的家长不能识别。21.44%的家长认为性侵害离孩子很遥远,30.32%的家长不确定儿童性侵害是否会发生在身边。其实,谈及性,大多数家长都是持不回答、遮遮掩掩的态度,而此前推行小学性教材,还一度被家长诟病尺度太大,导致很多孩子不能很清楚地说出自己性器官的名称。endprint

学校缺教育家长应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但实际上,现在家长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比较可行的是以学校为主开展性教育。但调查显示,86.55%的儿童没有上过防性侵课程。学校面临“老师荒”,多数中小学校没有性教育课程,授课缺乏规范性和常态性。

不良影响多“很多孩子的性启蒙都是从色情片开始,而色情片的流毒甚至比性侵更深更广。”有专家到一些学校授课发现,很多孩子甚至大学生都认为,性就是两腿之间的事,羞于启齿。但真正的性教育是“两耳之间的事”,包含生命、价值观、婚姻关系等,不良风气扭曲了人们对性的定义。

一场堵与疏的较量

性,不僅无法达到无师自通的理想境界,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大量性盲的客观存在,无疑于置放在社会上的一颗颗隐形不定时炸弹。它不发作也就罢了,一旦有所发作,势必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

性盲容易导致暴力犯罪案件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性盲比文盲更可怕。这是因为,性盲“盲”得不止是自己,他牵连的是千家万户,并且这种牵连随时可以变成行动。尤为可怕的是,这种牵连具有连带性。而文盲则绝大多数是个体行为,没有外因的注入,很难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性盲容易造成家庭生活的不稳定现代家庭,大都把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看得挺重。而家庭生活质量,则毫无疑问包括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如何。懂得性知识的夫妻,从性爱中得到的不只是个人的享受,更紧要的是由此可以保持一个家庭的稳定。而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其稳定度如何,又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稳定程度。纵观一些犯罪成员走向犯罪道路的起因,有不少确实因为家庭的不和睦所致。

性盲还会导致相关性疾病的蔓延据调查显示,中国性教育缺失令大量年轻人面临风险,产生的后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醒目:不断增加的感染艾滋病毒人数和出人意料的高堕胎率。不可否认,缺少安全的性知识,缺乏健康的性教育,已经给这些年纪轻轻的女性和部分涉世未深的男同性恋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时下,性学是一门科学,需要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坦然的心态正确面对。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学已经不是洪水猛兽。所以,家长含含糊糊不与孩子沟通交流,老师以课业为重不对学生进行教育,“堵”住的则是攸关青年人一生的幸福和健康。而安全的性教育应该是一种“疏”,对青少年或大中学生进行安全的性教育,也是预防艾滋病和其他身心疾病的重要手段。

5期性教育消解“性盲”社会

那么,该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性教育?专家认为,学校应对教师进行性健康教育培训,加入学校性教育。家长宜尽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教会孩子怎么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发生。总的来说,性教育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5期,叫5期性教育。

0~2岁:婴儿期性教育婴儿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家长,主要是母亲对孩子的抚育喂养。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婴儿期的教育特点是满足婴儿食欲的同时,还要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此时母子同被而眠对儿童的发育是有好处的。

3~5岁:幼儿期性教育幼儿期是性教育开始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初步进入性别角色。例如鼓励男孩子的勇敢坚强,鼓励女孩子的温柔甜美、爱清洁等等。还有,男孩子应该穿男孩子的衣服,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服饰。那种从自己的好恶出发、男孩女养或女孩男育的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因为这或许正是孩子日后发生同性恋的原因之一,或许会成为孩子未来的家庭不和睦的诱因。

6~9岁:儿童期性教育这时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学习,社会知识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切有条件的家庭均应与孩子分房而居。此时的孩子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出现了不愿意和异性同桌、同行,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自豪。此时不应该粗暴干涉孩子的这一心理现象,而应该肯定。如果发现孩子厌恶自己的性别角色,则应该及时纠正,以防发生日后的性别角色颠倒现象。此时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卫生。同时应该教会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要求孩子要男女有别,特别应教育男孩子要尊重女性。

10~19岁:少年期性教育少年期性教育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此期间多数孩子先后进入青春发育阶段,女孩子表现为月经来潮,男孩子表现为初次出现遗精。他们已经开始注意异性,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对异性开始有了好奇和交往的要求。此时的性教育内容主要为: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经期卫生知识,男女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初步的婚恋道德原则,明确法律与道德对两性关系的基本要求,防止错误的发生,同时对自己既要认识又要接受。

20~35岁:青年期性教育青年期性教育的特点是孩子已经成年,有了独立的爱好、个性,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恋爱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夫妻生活知识、子女教育知识、家庭经济知识,为建立家庭做好准备。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男女,就是生活和性。孔子将饮食和性相提并论,足见“性事”之重要。正常的性教育难道真的这么难?说到底,性教育最大的障碍无非还是个观念问题。只要我们能像扫文盲一样理直气壮地扫“性盲”,何愁没有效果?当然,性教育不是通过突击可以完成的,要持之以恒、科学合理地进行。性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大胆介绍性交等生理方面的内容,而更多的应是对性道德和性伦理的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盲家庭家长
《假文盲》的启示
“新文盲时代”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明证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全民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