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进入“自贸区”时代

2017-10-20郭欣魏鑫

金秋 2017年13期
关键词:自贸区片区试验区

文/郭欣 魏鑫

陕西进入“自贸区”时代

文/郭欣 魏鑫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7个自贸试验区,并于3月31日在中国政府网上发布了各自的总体方案,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137”的新格局。

7个自贸试验区分别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此前的上海、天津、福建、广东4个自贸试验区,共同形成了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4月1日上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西安揭牌,标志着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陕西自贸试验区将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为什么把陕西列入自贸试验区

作为联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陕西处于“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而西安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和中国几何中心,也是西北地区门户城市。在陕西设立自贸试验区将有利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目标

对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目标,《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三大片区范围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共涉及三个片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

中心片区:东至经开区明光路,南至高新区锦业二路、滨河北路,西至秦汉新城秦英路,北至空港新城正平大街。包含了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西咸新区部分区域,共87.76平方公里。

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东至西安国际港务区西韩公路,南至浐灞生态区香槐一路,西至西安国际港务区灞河东路,北至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北环线。包含西安国际港务区和浐灞生态区部分区域,共26.43平方公里。

杨凌示范区片区:东至新桥路,南至城南路、河堤路、滨河路一线,西至民乐路,北至兴平路、永安路、西兰高铁(杨凌段)一线,共5.76平方公里。

简政放权34个部门下放省级管理事项217项

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省级管理事项是推进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34个省级相关部门向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放了217项省级管理事项,其中,委托176项,下放41项。这些事项中,涉及生产经营活动审批的132项、资质资格许可与认定的43项、经济社会管理的38项、投资项目核准的4项。

一次性下放217项省级管理事项,力度很大,可是如何才能保证接得住、管得好?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史丰有说,下放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接得住、管得好。省审改办将继续督促指导省级相关部门和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各管委会做好下放省级管理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做到一次下放、分次承接,切实加强后续监管,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史丰有表示,会尽快明确承接的机构和人员,落实承接职能和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对下放不彻底以及承接落实不到位的,加大督办力度,确保事权下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指导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各管委会全面梳理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布每一个事项的办事流程、办理条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同时,将指导自贸试验区进一步简政放权、再造流程,实施“多证合一、多项联办”综合审批服务运行模式,建立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流程办结、发放所有证照的并联审批工作机制,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区。加快推进网上大厅、网上办事及自助服务等审管方式的创新和变革。

103项市级行政管理事项由自贸区各片区管委会实施

市政府4月1日发布《关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各片区管委会实施部分市级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其中,下放项目将自《决定》公布之日起生效,由各片区管委会实施;委托项目将由市级相关部门和各片区管委会签订委托书后实施;派驻项目将由市级相关部门负责落实。

此次委托或下放的项目共有65项。其中,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等项目,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开展劳务派遣业务的审批,不动产登记,食品生产许可、药品经营(零售)许可在列。此外,市级相关部门还将派驻38个项目至各片区管委会。其中,城市二次供水审批、普通护照核发及加注、出入境通行证核发、外国人居留许可证核发等均在列。

市场准入“多证合一多项联办”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营业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田中智就陕西自贸试验区实行“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陕西将在自贸试验区实行“多证合一、多项联办”,企业在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营业。

据悉,《改革工作方案》要求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统一材料规范、统一审批流程、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数据应用,实行“一厅办结”的工作模式和“多证合一、多项联办”的综合审批(备案)流程。先期整合15项涉及企业设立的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在行政事项审批(备案)联办平台中预留扩展接口,后续可以整合更多的许可“证照”和“联办”事项。

依托联办平台,可以实现各联办部门业务数据信息实时传递、同步办理,3个工作日办结企业设立所需的全部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真正实现了走进“一个大厅”,填写“一份表格”,递交“一套材料”,领取“一份执照”,办结相关登记备案事项即可营业。

据介绍,联办平台具有申请“一口受理”、事项“一窗通办”、业务“一网流转”、数据“互联共享”四大功能。联办平台的使用涉及省、市两级多部门的多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涉及的自贸试验区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共11个。

百姓福利买进口商品可享“白菜价”医疗水平有望与国际接轨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成立,能为陕西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啥福利?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筹建办公室负责人、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生荣这样说,“自贸试验区带给老百姓的好处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购买进口商品会更便宜。”李生荣介绍,以后老百姓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直接“海淘”,自贸试验区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快递等支撑体系,国际大牌正品不只是免税,而是进口直销,省去了很多流通环节,降低了运行成本,价钱也能实惠不少。

除了进口商品可以享受“白菜价”外,以后陕西群众出境游也会更加方便。自贸试验区将允许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游业务。随着出境游资质的放宽,竞争必然带来服务的改善和价格的下降。一些国际知名的旅行社将可能到自贸试验区来开展业务,老百姓有更多机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自贸试验区运营后,肯定会有大量的企业落户,这些新企业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必然会对高层次人才产生不小的需求,特别是在金融、物流和IT等领域,许多大学毕业生以及专业人才将有机会不出国门,就拿到远超同行业水平的“国际工资”。

不仅如此,在医疗水平和养老服务方面,陕西人也将和国际接轨,外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门槛大幅降低,百姓不出国门就可以体验国际化的高端医疗服务。另外,未来创业者在自贸区创业也可享受低门槛、“一站式”服务等各类优惠政策。

企业红利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动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陕西自贸试验区建成后,除了为老百姓带来的便利外,区内注册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哪些红利,自贸区将如何推动在陕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自贸区内的企业会享有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许多实惠,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准入等。未来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还可享受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带来的通关便利,也包括我们下一步还要搞的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给企业提供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服务。”

自贸区绝不是一个过去的政策“洼地”,而是一个“苗圃”,所做的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会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也希望这个“苗圃”变成陕西开放发展的一片“沃土”,加速推动陕西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形成。

据了解,陕西自贸试验区把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作为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主动放宽境外投资限制,简化境外投资管理程序,明确提出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实行备案制,属省级管理权限的,由自贸试验区负责备案管理;同时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和境外资产、人员安全风险防范。自贸试验区推出的对外投资便利化措施,将为企业放开手脚发展国际产业合作提供有效支撑,还能带动陕西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出口,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

猜你喜欢

自贸区片区试验区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18个自贸试验区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