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白朗县“4个万亩”激活全产业链雪域高原打造枸杞新名片
2017-10-20廖素冰撰文刘军民摄影
◎本刊记者 廖素冰/撰文 刘军民/摄影
西藏白朗县“4个万亩”激活全产业链雪域高原打造枸杞新名片
◎本刊记者 廖素冰/撰文 刘军民/摄影
万亩有机枸杞园基地的员工们站在基地正治理中的流动沙丘上撒欢
西藏日喀则白朗县利用高原资源优势,制定了产业兴县战略,并按“以点带面”的方法提出建设“4个万亩”计划,取得良好成效。在全县产业布局中,万亩有机枸杞园因特色突出、成效显著,对精准扶贫贡献良多,已成白朗县产业发展的引擎和亮点,是当地推广“五彩天域 有机白朗”高原品牌的一张新名片。
白朗县“4个万亩”之一的万亩有机果蔬产业园大棚
旦增和扎西的幸福生活
23岁的藏族技术员旦增站在喜马拉雅山麓旁的大片枸杞地里,黝黑的面容上挂着朗朗的笑,牙齿白亮亮,让人想到西藏澄净的天空。他有一个女朋友,一家5口人住在一起,而他就在家门口不远的枸杞基地里上班,月薪4500多元,算比较宽裕。想起以前在千里之外的那曲打工,条件艰苦,半年才回家一次,而现在的枸杞基地吃住不愁,工作轻松愉快,他非常知足。
他的同事扎西今年30岁,婚后生了3个孩子,也和父母住在一起。他家经济条件不好,因此被当地白朗县噶东镇马义村当作精准扶贫户,派到枸杞基地学技术。他家有20多亩青稞地,今年长势不好,青稞价钱低(2元一斤),能在基地里每月挣4500多元,他感叹“赚钱多,不用离家,很满意”。
旦增和扎西是西藏日喀则市白郎县精准扶贫工作卓有成效的缩影,作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下辖县,精准扶贫是政府工作重点。
然而,正如白朗县政府产业办主任嘎多9月7日对前来采访的《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所言,扶贫不能“等靠要”,仅靠双手劳动摘不了贫穷帽子。那么,在一个相对落后、以农牧业为主的西部县里,靠什么办法使千千万万的旦增和扎西过上幸福的日子?
白朗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胡卫波
白朗县政府产业办公室主任嘎多
白朗县政府认为,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产业是发展的根本支撑。因此,在谋求高原特色发展的路上,白朗县早已制定了产业发展大布局,一个纵横捭阖的大棋局已经摆开,各个企业、项目、人员都在棋局上找好了自己的精准位置。
白朗县产业发展引擎:4个万亩
白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在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年楚河的中游,行政区划面积2759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48183人(据白朗县政府招商引资指南资料),其中农牧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有44761人。全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属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5.9℃,阳光充足,太阳辐射大,昼夜温差大。白朗县盛产青稞,是西藏自治区粮食主产县和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被称为“后藏粮仓”“日喀则的菜篮子”;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棚蔬菜、优质青稞、农区畜牧业和传统民族手工艺是当地传统四大支柱产业。
在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的大洪流中,白朗县也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提出了“产业兴县”战略,打出“五彩天域有机白朗”的口号,雪域高原、无污染、澄净空气、有机产品是当地政府不断强调的词语。今年8月3日,白朗县县委书记陈昊在全县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全县“以壮大做优珠峰有机种养加业(种植养殖加工业)为重点,以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产业强县为目标”。
白朗县产业办公室主任嘎多匆忙从外面的工作中赶回来,在县政府办公室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采访。他介绍说,白朗县已形成“三区一廊十园”的产业布局,即北部现代农业区、中部高效生态农业区、南部高原特色牧业区;年楚河休闲体验农业长廊;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园、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意博览园、噶东有机产业加工园、藏药材种植园、万亩有机果蔬产业园、万亩有机青稞产业园、万亩有机枸杞产业园、万亩饲草产业园、万头禽畜规模化养殖产业园、噶东古镇风情园。在这个产业布局中,“4个万亩”(即万亩果蔬、青稞、枸杞、饲草)被当作重点项目和当地发展的引擎,频频被提及,承载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厚望。
旦增和扎西工作的枸杞基地,就是“4个万亩”之一的万亩有机枸杞产业园,它坐落在白朗县噶东镇的马义村和吉雄村,拉萨到日喀则的火车从园区旁穿梭而过。因为高原枸杞在西藏从无大面积种植记录,而枸杞种植对周边产业的良好带动,使这个项目从落地伊始就受到白朗县主要领导人的青睐,在“4个万亩”中独具特色,占了“五彩天域”(果蔬绿、油菜黄、奶品白、枸杞红、青稞青)中的一个“红”字。
政府要既懂方向又抓细节
一直跟踪、关注,并代表政府与开发枸杞项目的白朗后藏杞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约的,便是白朗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胡卫波。胡副县长联系万亩有机果蔬和枸杞产业项目,还是有政府背景的年雄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行事有效率有魄力,既懂大方向又抓小细节,让记者对年轻一代政府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印象。胡副县长是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采访的,其间还干脆利落地处理了企业派人来办的报批事宜。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某企业工作人员前来报批冬季部分工人放假回乡事宜,胡副县长拿着计算器一个个核对工人的工资数字、人数及开春后工人的安置等问题,一直追问相关细节,其工作态度非常认真。
高原有机枸杞个大、味甜,色泽饱满,富含各种营养素,是白朗县的新名片。
这位年轻有为的副县长十分看好万亩枸杞园项目,隔三岔五就到基地查看长势。“白朗县本届政府目标是要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产业强县,主要依托4个万亩来实现。”而万亩枸杞园是胡副县长联系的项目,去年,后藏杞原公司在其董事长曾令静带领下与县政府洽谈,之后决定合作开发。虽然经过了调研分析,但高原没有大面积种植过枸杞,谁也不知道能否成功。胡副县长了解到曾令静和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中宁枸杞产业集团有合作关系,并有200亩试种成功经验,枸杞的成活没有问题,产品优良。于是经县委、县政府集体研究后,与后藏杞原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政府要敢于担当,要拿出魄力和勇气。”胡副县长说道。
胡副县长认为政府在产业建设中就是要搭建平台、筑巢引凤,但是也不能盲目拍脑袋决策。一年后,枸杞长势良好,要不要继续投入?县委、县政府集体研究后,决定在此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看到现在长势好就投入,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政府想干又敢干的话,需要通过第三方,我们引进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枸杞项目工程量进行审计,也对下一步的资金投入做出风险评估。”既把握方向,又把控风险,万亩枸杞园在白朗县政府和后藏杞原的合作中得到良好发展,1期工程3952亩已经实现第一年的零星挂果,果实个大、色泽饱满,鲜果入口甜美,3年后丰产期到来的美好前景已可期待,其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强大带动作用也已初步显现。
白朗后藏杞原公司董事长曾令静对自己用心血浇灌的枸杞充满深情
因为项目部分资金来自白朗县产业扶贫专项基金,按照基金要求,必须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土地流转上也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还承担银行的还本付息。因此,枸杞园项目还解决了政府关心的本县就业问题,成立才一年,后藏杞原公司已有员工87人,在春秋季用工高峰,光从附近村子就要雇佣几百人的临时工,为当地百姓增收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为发展高原枸杞产业打下良好基础,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品牌。”胡副县长说。
解决万亩荒地的钥匙
在“世界青稞之乡”种枸杞,还要流转大量土地,“这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项目。”产业办主任嘎多表示。但是想到噶东镇15000亩荒地,每年防风治沙耗费的资源,不占用基本农田还能保护生态的枸杞园项目,简直就是解决诸多问题的万能钥匙:可防沙治沙;对周边提供就业岗位;枸杞成熟时,周边妇女孩子可参与劳动,对精准扶贫有大贡献,可持续性地就业。于是,嘎多等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和曾令静董事长实地考察枸杞种植地,一起规划、设计、布局,一起走过每一块土地。
产业方向既定,执行起来却有许多具体问题。嘎多对此深有感触,用他的话说是“遇到一点小麻烦”。“村民们淳朴,但有时候也很固执。”在整理土地时,有村民不理解。嘎多到村里调研、调解,最后解决了村民疑问,大家毫不犹豫地按了手印。至此,本来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的荒地,每年光土地流转费就有100元每亩的收入。更别提它的生态效应(相关报道详见本刊2017年6月号《海拔四千米高原上的魅力红海》),与其他项目相比,枸杞种植更能利用种不了青稞也放不了牧的荒地,变废为宝。
嘎多说,他一直关注今年的枸杞挂果情况,关注枸杞企业的微信微博,“我可以说是看着它长大的。这个15000亩枸杞项目若是完全成功了,对白朗县产业贡献可就大了。”
高原枸杞业“带头大哥”的梦想
刚采摘的高原有机红枸杞
这个由政府与企业合作投资几个亿的枸杞项目,光种植枸杞鲜果、晒成干果就行了吗?“如果只靠种植鲜果,我手底下这些员工养活不了几年。”在日喀则接受《环境与生活》采访时,后藏杞原公司董事长曾令静指着饭桌上的几位员工对记者说。此时的他心中思虑良久,早已布下千军万马,在白朗县政府倡导的“珠峰有机种养加业”的“加工业”上寻找到了契合点。按照他的设想,未来要做枸杞多品牌运营和后期深加工,比如做枸杞酵素、枸杞叶茶、枸杞油等。因为标准和数量达不到要求,中国有许多优质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曾总想利用高原的纯净环境种出品质优良的枸杞原料,专供欧盟市场。为了达到数量要求,他还必须做好雪域高原上枸杞行业的“带头大哥”,做龙头企业,“我已经向上面提交了10万亩枸杞种植面积的申请,明年才能审批。”在他的庞大枸杞王国里,当地其他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加入枸杞种植大军,而他要做行业标杆、做大品牌并负责收购。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只是为了应付生活,10年前我已经做到了,早就可以轻松开个小店混吃等死了。把西藏枸杞品牌做大做强就是我想做的事情。”有过多次成功创业经验的曾总,对高原枸杞的未来很有信心。
9月8日中午,和汉族、藏族员工们在基地一起吃过四菜一汤、荤素搭配得宜的工作餐后,“70后”曾令静站在结满红色果实的枸杞园里,在自己的枸杞王国里“指点江山”,挥锄拔草,一年前的沟壑、乱石、沙丘已化成眼前横平竖直的枸杞苗。他用心血浇灌了这里。
拉萨开往日喀则的列车不时经过,在距离日喀则站还有20分钟车程时,如果从车窗往外看,紧挨着铁路一侧,可以看到枸杞基地接近4000亩土地上一抹抹间杂着红点点的绿色。不知这小小的红色果实,未来要在白朗县迸发出多大能量?
本栏目责编/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