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后人:我如何学迷踪拳
2017-10-20
霍元甲后人:我如何学迷踪拳
近日,霍元甲玄孙女霍静虹获得了天津全运会群众比赛健身气功团体冠军,因其霍家后人身份而受到关注。然而,对于这个身份,霍静虹却不愿主动提及,称自己“不想生活在霍元甲的光环之下”,她也是38岁才开始学迷踪拳。
跟着哥哥练习,意外走上习武路
据相关记载,大侠霍元甲有两子三女,分别是:霍东章、霍东阁、霍东清、霍东琳、霍东琴。长子霍东章不习武术,次子霍东阁则武艺高强,16岁前往上海精武会任教,1924年在南洋泗水(现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泗水市)成立精武会南洋分会,他是霍元甲武术精神的继承人。
霍东阁生有三子:长子霍亚廷、次子霍文廷、老三霍文亮,而霍亚廷就是霍静虹的爷爷,因此霍静虹便是名副其实的霍元甲第五代玄孙女。然而,据霍静虹介绍,霍家从她爷爷这辈开始,就已逐渐不再以习武为主了,“南洋那一支的族人,主要是以行医、开药厂。我爷爷的几兄弟,要么当工人,要么务农,也都基本没有习武,而且也并不爱好这个,家传武学基本快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霍静虹能够与武术结缘,更多的是机缘巧合。她5岁半时,因为哥哥身体不好,父亲便想送哥哥去体校练习武术套路,以提高身体素质,有时也就顺便带着她去,她自己看着挺喜欢,父亲也就让她跟着一块练。结果三个月后,哥哥坚持不下来了,她倒是越练越起劲,后来还考到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继续学习武术套路。
因此,霍静虹算是标准的“武术科班”出身,在很长的时间里,她虽说是在练武,但已经跟霍家家传武学没有一点关系。
“不想活在霍元甲的光环下”
为何霍大侠后人中习武的人这么少,而且家传武学近乎“失传”?霍静虹介绍,主要是源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祖父霍东阁在国外,这样的海外关系对家里有很大影响,爷爷和五爷爷(霍亚廷和霍文廷)为了保护家人不受冲击,就不允许家人再练霍家拳了,我爸爸小时候还练过一段时间,但爷爷和五爷管得比较严,最后也只有作罢”。
在很长的时间里,霍静虹并不想“生活在霍元甲的光环之下”,“我希望我能靠自己的本事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但还是会有人认为自己是霍家后人所以练习武术,因为自己是霍家后人武术练得好是应该的”。
图为霍静虹打“迷踪拳”
因此,霍静虹很低调,她从不主动跟人提起自己是霍元甲后人,也并不喜欢别人来关注自己的生活,她2000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进入天津商学院(现在的天津商业大学)担任体育老师。在出现跟霍元甲相关的事情时,她也不会去出头,“年轻时,在我的理解中,霍元甲就是一个民族英雄,但他的武术、他的事迹,跟我自己的工作、教学内容,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霍静虹的观念也在改变,2015年,作为霍家年青一代中唯一的习武人,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霍氏练手拳代表性传承人,这也让她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我不能给霍元甲这个名字抹黑”。于是,在38岁这个年龄,她开始修习霍家“迷踪拳”。
这次获得了天津全运会群众比赛健身气功团体冠军,霍静虹说“自己觉得挺意外的”。她也因其霍家后人身份受到了广泛关注。她说:“现在所有的新闻报道,还是要把我霍元甲后人的这个身份先亮出来,有时候可能都不带我的名字。或者他们报道的那些事跟我现在参加全运会比赛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就是报道我这个身份所带出来的一些事情。我自己觉得挺尴尬的。毕竟我们参加全运会本身就是响应了‘全运惠民’这个理念。我觉得这个意义真的挺大的,远比我个人的身份所带来的这些,都更重要一些。”
影视作品没有表现出霍元甲的品质
最近,网上有人说霍静虹打的拳和霍元甲不能相提并论。对此,霍静虹表示,其实武术的套路本来就是丰富多彩而且博大精深的。而她传承的这个霍氏练手拳,就是作为精武会里面给全体会员作为基础入门套路的一个拳种。所以它并不是像大家想象中的“她这个拳是不是实际打人的时候很管用”,它本身就不是有这样的意义的,不是用来打人的。尤其是在建立精武会的年代,只是为了强民强种、能够洗刷东亚病夫耻辱的这样一个年代,不是为了打人,这个不重要,是不是能把自己做得更好一些,才是最重要的。
在前段时间外界关于中国武术中击技和健身之间的争论中,霍静虹也强调了霍家拳不是用来打人的。她说:“传统武术的两个功能都是自带的,不能有任何脱节,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同,我们需要强调和推广的功能有区别的。在霍元甲甚至比他更早的年代,时代的特性要求武术必须要有防身和搏击功能。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从推广和强调的角度来讲,健身功能还是重要一些。健身功能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意志品质。”
除了对于霍家拳的见解,对于霍元甲本人,霍静虹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她曾说,其实之前对霍元甲没什么概念,就是一个祖先的概念,是一个民族英雄,离她很远。
不过,后来由于要作为传承人,对霍元甲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经常去精武会去挖掘一些和精武会相关、跟霍元甲有关的资料,那会儿她真的是由衷敬佩霍元甲以及和他一起成立精武会的那些爱国人士。“那是一个国也弱、民也弱的年代。他们成立的时候是1910年,开始是叫精武体操会,设置包括武术、包括练手拳、也包括原来一些西洋的体育锻炼方式引进到精武会来,就是让普通的民众都能通过这种锻炼、一些音乐上艺术上的修养来提高我们身体健康的程度,来提高我们民族的(身体)水平,这个是我最敬佩的地方,也是值得让我认为他是民族英雄的这样一点”。
不过,霍静虹表示,她对霍元甲民族英雄的评价和定义并不是跟影视作品有关。单丛影视作品来讲,“我觉得它们没有表现出我心目中、我了解的我们家祖先的品质和境界”。
“将霍元甲武术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在38岁才开始拾起霍家拳法‘秘笈’,会不会晚点了?”霍静虹呵呵一笑,“我是武术套路科班出身,这看起来似乎跟霍家家传武术没什么关系,但学武讲究一法通万法通,以前学习武术套路的经历,给我带来很多优势,毕竟基本素质、基本功都还是相似的”。
霍静虹修习的霍氏练手拳,集太极、长拳、昙拳等各门武术于一炉,注重手脚并用,严密圆活,在劲力上颇有讲究。
1910年,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强健民众身体,上海精武会对霍氏练手拳进行修改并汇编而成,共有72式。霍静虹在这两年的修习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中一些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她都一一进行了修改。
对于会不会让自己的后代练习霍氏练手拳,霍静虹表示:“我现在是一个人生活,不涉及到后代的问题。我的学生就应该是让我全身心去训练、去提高的对象,学生都是平等的,并不是要是我的孩子我才怎么怎么去教。作为教师,这一点在我心里印象特别深,一定要公平对待学生,他不喜欢这个项目我不会过多要求,只要他喜欢,我一定尽最大努力传授。”
她曾和她的队员开玩笑:“我教不了你们什么高深的武术,我只能给你们打基础。”然后他们说:“对,所有的高深都是要从基础开始。这句话才是真的很重要,你想飞得高,你的基础一定要打得牢。”目前,霍静虹收了一个兼职教师的徒弟,他学习后也能在他的学校推广,这对霍家练手拳是一个很好的推广途径和方式,她说:“最重要的是,我要将霍元甲的武术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生活在祖辈的光环下,我的压力很大,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成都商报》2017.8.28、《法制晚报》2017.8.3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