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农机的机遇与挑战

2017-10-20吕黄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辑杨阳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机农业

文|吕黄珍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辑|杨阳

共享农机的机遇与挑战

文|吕黄珍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辑|杨阳

农机共享需要考虑经济价值问题,能够使共享农机持续下去是经济回报的支撑,无论是便利性还是可获得性要考虑到经济价值。

吕黄珍

什么是共享经济?例如一个人有一个苹果,另一个人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一半,虽然每个人还是吃一个苹果,但是可以吃到两个不一样的半个苹果。这就体现了共享经济的内涵:利用有形或无形的东西进行交换,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共享农机的目的也是如此,根据不同的共享形式、方式和模式,实现农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农机的“共”与“享”

共享农机应分为“共”与“享”。“共”是指是共权、共利、共责。以共享单车为例,起初的单车开锁密码是确定的,出现了有人上私锁甚至拿回家的现象,导致单车的使用价值受损。这就反推设计者改变固定开锁密码这一设计。但开锁密码是否是确定的,其实对车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影响。共享单车形成了一个不规则市场,没有做到共权、共利、共责,只是将责任加给企业,导致企业在打造共享的体系当中花费的成本非常高,这对资源也是一个浪费。

“享”什么?就是要达到低成本,便利性、公平性和持续性,这是共享农机甚至是共享经济要克服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大家的出行变得便利,甚至会觉得不需要骑觉得自己家的车,这就是在享受低成本,便利性、公平性和持续性。

共享农机发展的挑战

共享农机发展面临着挑战。首先是共享的需求问题。例如现在处于发展阶段的共享汽车、共享停车场等,对于北京这种人口特别集中,商业化反差非常大的城市,共享的需求还是有的。上班的时候单位的停车场停不下,下班了小区的停车场停不下,如果实现汽车共享或者停车场共享,或许可以解决部分问题。目前,我国共享农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需求统计,缺少一个统计调度的平台,往往是一个地方农机闲在家中,另一个地方农机使用紧张。打造一个平台把家里闲置的农机的信息发布到平台,根据不同的型号设置不同的价位,让共享理念、共享意识的传播开来,共享农机才能做大做强。

农机共享需要考虑经济价值问题,能够使共享农机持续下去是经济回报的支撑,无论是便利性还是可获得性都要考虑到经济价值。打造共享农机的体系存在一个挑战,就是在农机整体行业,我国的企业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形式较散。目前,我国农机企业统计有一万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2397家。规模企业,就是产值超过一千万的企业。我国2397家规模企业的产值才是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产值的两倍。

在我国农机行业,产品本身也存在着“杂”的现象。无论是农机的知识产权还是标本、产品,都存在多样性,零配件的五花八门,好多实现不了共享,而且有的零部件差异很大,甚至专属,小企业做自己的产品,也要自行设计成不一样的样式。目前,我们利用用二维码系统做农机的公共的信息数据平台,可以对农机进行监测控制,包括农业能耗等多方面数据,但推广至企业很难。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企业相关数据不愿意公开,企业各自为营。打造平台有困难,就需要有政府支持或者有大企业带动,将二手农机回收,或者农民互助,也是共享农机发展的方向。

农机使用的季节性强,需要共享来突破。农民往往是把农机买来,用上一个星期,一年内这台农机只用一个星期。现在很多农机可以共享,把原先的一家一户的农机集成起来,突破季节性。但农机使用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农民把农机当做生产工具,利用农机来挣钱,起初我国推广收割机,做跨区作业,就有“一台收割机致富一家人”的说法。农民买了一台农机,以挣钱为目的,希望一年或者两年就挣回本钱,常常是人歇机不歇,导致各类问题出现。简单把农机聚集到一起,而不考虑使用主体不一样,使用主体积极性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共享农机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组织化程度低,地形地貌多样。我国虽然进行了土地流转,但我国农村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可以种,但是拆除田埂、地埂,或者看不见那个田地是不允许的。这样按照规则调度时,就会产生很大的麻烦。从农机的角度来讲,我国的农地适用技术是领先于我国组织化程度的。打秆机到地里收秸秆,这边打完秸秆,间隔距离较远又需要开过去,甚至有路上花费半小时,而在田里五分钟不到打完十捆结束的现象。而且中间的路还不好走,有时还会把别人田里的水泵破坏了,造成损失。共享农机的便利性、可获得性与达到标准化的消耗还存在差距。

共享农机的机遇

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很大现实,就是缺少劳动力。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农村人口每年减少1300万人。而我国的农业生产成本非常高。国外农产品到岸价比国内成本价都低,所以做农业利润越来越低。如果按照人均消耗粮食当量450公斤计算,到2020年人口达到16亿,粮食的需求量达到7.2亿吨,以现在的生产能力还缺少1亿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未来怎么种粮食?除了依靠农业科技,依靠规模经营等,最重要的还是提高综合效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现代农业的出路更在于机械化。未来作为信息化的机械平台,会把人的经验和农田信息和物资,和生产资料集成到大平台上,用智能化的机械去输送现代化的工业。

共享农机在政策也有机遇。目前,我国无论从国家的技术攻关还是推广来讲,都在为农机装备服务。“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出,加强生物育种,农机装备和绿色增产技术攻关,推广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品种和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事实上,从育种来讲,生产模式要标准化区域性,就是要承认我国地域特点。建立在规模化标准化基础上才是我国农业实现机械的前提。如果农业靠第三方建立公共的共享平台,难度比较大,还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补贴。目前,我国瞄准绿色发展方向,强调机械作业质量,例如达到40厘米才算深松,机器走一圈是否达到要求也不清楚。开发深松机的共享平台需求很高,需要由省级政府统一建立,市县参与进来,打造建立智能监控系统。而利用这一系统,当农机作业完一块地,会立即显示出来一张单子,包括作业效果、作业面积等数据,政府根据这个数据认定是否发放补贴,实现补贴精准到位。

共享农机需要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目前,我们策划打造国家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在不改变目前各类创新主体固有性和人员的所在单位性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以项目为单元,让不同的单位参与进来,以项目,以合同制,以完全市场化机制来推动研发的集成和科学成果集成,促进农业的创新发展。

事实上,建立一个新机构,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新机制,依靠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因为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产学研创新,包括协同创新,高校协同创业联合体的时候,突破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研发成果的归属问题,包括论文的署名权,包括成果的归属,包括协同211工程也是如此,基本上是那个科研院所牵头,就变成那个科研院所“说了算”,其他单位只是提点意见。目前,在农机科研性方面想打造一个共享体系很困难。

农业共享成功的案例对共享农机有一定借鉴意义。江苏太仓城厢镇东林村,村民将村里所有财产、人力放到一个大体系中,以村级为单位实施,打造一二产产业融合的现代化的新农村。这个模式立足于农业生产为主,但它没有改变原先生产水稻基本的事实,也不是靠房地产,不是靠其他产业,主要还是依托一二三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做到了村镇集体的融合。另一个例子是陕西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因为这个村两代村支书为了打造关东体验村,把关东所有知名的或者有特色的古老的建筑样式全都规划出来,专门把集体所有土地和建设用地都规整出来,村民只提供规划服务,做到全球招商,做到“你们来建,你们来运营,你们来制造,我们只提供地,所有的都不管,你只要服务我们规划就行”。现在每天的人流量能达十万人以上,村民就做农家乐,做旅馆就行。共享农机的发展也需要我们策划,把平台规划设计做好,招商引资便不成问题。

(本文根据作者9月18日在“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方谈”上的讲话整理。)

猜你喜欢

农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沃得农机
CHAME丞华农机展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CHAME 丞华农机展
CHAME丞华农机展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