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专题
2017-10-20
封面专题
什么是农业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概念是1978年美国人首先提出,近几年开始成为热点,尤其2016年中国摩拜单车问世,把共享经济推向高潮。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协同消费,是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它体现的是人们公平分享社会资源,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付出或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既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又带来生活的便捷。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但不拥有,分享替代私有”。
有关研究称,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近4万亿,用户规模比2015年增长7倍,已经形成共享交通、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等诸多热门领域。
“实际上,农业是共享经济发展较早的产业,例如,上世纪在国外就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租凭等社会化有偿服务,本世纪初以来我国也发展了农业机械作业社会化有偿服务,”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教授在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主办的创新五方谈会议上这样说道。
共享农业即实现农具共享、知识共享、人力共享,依靠物联网加互联网实现网络化管理,满足多种多样的现代农业经济活动的总和。比如农田的共享,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家田园和农产品特供渠道;农机的共享,像滴滴一样叫来农机;农技的共享,所有的专家为所有的农民服务。“从产前的化肥、种子等农资、农业设施,到产中农业机具、田间管理,再到产后的加工、运输、仓储,共享农业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发展共享农业是当务之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说。
立足现状 找准共享农业发展方向
我国农业领域的共享经济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主要局限于耕地和收割两个方面。
早在2014年,本刊已报道过小毛驴这种以农业为基础、以分享为卖点的农业模式,这和“共享经济”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和小毛驴一样,大部分的“共享农场”都是这种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把闲置的农田通过人为的手段整合起来,经过专业的规划改造、统一管理,所有人只要需要,就能体验到曾经只能在农村才有的田园生活。在当时,二维码、网络支付等手段还没有真正深入消费者的生活,物流也不是很畅通,不少类似的农庄都难以经受住时间与成本的双重考验。几分田地,几个知己,“共享农庄”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大家一起共享农地,更多是一个憧憬,远离城市,释放自我的空间。
近几年,由政府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越来越少了, 大多都是由专业合作社引领。每到麦收季节,农机合作社都会组织农机手,根据作物的成熟时间,由南向北、由东到西进行大范围的跨省区作业。现在随着粮食价格的持续低迷,农户对于农资的投入是越来越不舍得;同时,随着打工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机,逐渐取代农资,成为农民关注的重点。相较于化肥、农药、 种子,农民更为关注的是谁能把化肥、农药、种子高效、便捷地喷洒到地里去。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 四个环节中,除了田间管理之外,其他环节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收割所需要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服务社会化体系,有专业经 纪人联系业务,农机手进行跨区作业,除非出现特殊问题,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恰恰是与农资产品相关的农业活动,如施肥、打药等,缺少相应的农业机械,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按照共享经济的理念,如果成立一个合作社或者专业的组织,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农事服务,会比单纯的卖农资更受农民的欢迎。就像现在很多经销商提供的土地托管、打药队、施肥队以及无人机飞防,就是基于农业现实的尝试。当然,这样的尝试,仅仅是小范围的农机和农技的共享。
在欧美一些国家,共享农场就是农业共享经济的代表。国外的“共享农业”也可以算得上是渊源已久。
美国有一家艾米农场,在距洛杉矶60多公里的安大略市郊区,周一至周六可以随便进出,无人看管;菜园里时不时有某种蔬菜可以随便采摘,钱随便给;地里的农活儿谁愿意干就可以随便干——这个农场听上去很“奇怪”,但是当你身在其中,却会发现它的自然与亲切。农场有一块小黑板,负责人会在上面写当天要做的事,比如给白菜浇浇水、给土豆松松土……这样一来,游客们就有了干活的目标,大家辛苦一天,到最后看着有什么想带回去的蔬菜水果,随便给点钱,就可以直接拿走。美国这家“共享农场”不仅解决了劳动力问题,还成了旅游景点,种出来的庄稼还能卖到超市挣一笔,一举三得。
无独有偶。在德国,也有一处类似的公共农耕地,任何人都能自由出入,摘走园中的成果,但前提是——要在这里进行耕种。许多志愿者纷纷将自己家里的土豆、西红柿、萝卜、香菜等“土特产”带到花园里种植。大家以菜会友,彼此交流心得,许多在此开启了另一种人生。现在,作为柏林少数的城市农耕基地,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业专家常常来到这里举办各类讲座,如何育苗、堆肥、做土壤。讲座期间,农场还会邀请城市居民前来体现,以真实、有趣的方式在花园中展开自然教育。周末时,“公主花园”还会定期会举办音乐会。
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共享农业的侧重点实有不同。我国共享农业的切入点,大都以互联网+农业的方法,线上预订农产品或农场体验,最后将健康的农产品通过物流送达客户手中,或带着朋友、亲人去农场亲身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但这些都以收费为前提的。而且,中国式的“共享农场”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让它们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打破以往没人种地的尴尬,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赚钱渠道,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还把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突破口,能给游客带来更加真实的农耕体验。国外共享农业主要是以“乐趣”为切入点,他们建立共享农业是为了让人们在农业种植、采摘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放松身心。
打通共享路径 要政策也要技术
眼下,共享农业也站在了政策的风口,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7年6月1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今年要在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其中,作为试点省份之一的海南,提出的就是——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海南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基地,创建各具特色的共享农庄,为消费者提供土地租赁等多种形式的订制服务,培育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也就是说,通过“共享”,让城里人、游客也参与到农场的运营中来,享受到农耕的乐趣,也让农民享受到收益。
农民如何分到农业共享经济的利润?可以通过产品认养,把农产品拿出一部分来,找到新主人进行认养,转变营销方式;可以通过托管代种,把土地流转给农场,托管给别人,拿部分收益,给一些佣金,也可以自行耕种,根据农场的统一要求来耕种,拿到收入, 还可以通过房屋租赁,把闲置的房屋出租给别人,赚取房租。
其实,只要遵循共享机制,农业也能玩转新业态。
“当前,如何把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刘奇说。
首先要在硬件建设上抓好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尤其要做好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有关研究称,我国目前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69.1%,农村仅为33.1%,网络时代“无网而不胜”,尤其人工智能化崛起,哪里没有网络连通,哪里将被孤悬世外。
其次,按照共享经济的规律建立一整套制度。政府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农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摒弃阻碍共享农业发展的过时的政策法规,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大胆引入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搭建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试错。
再者,强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早已形成成熟市场的大农机共享,是摩拜单车的前辈,但至今没有多少人知道。共享农业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舆论的引领,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有胆识的资本大鳄参与。
展望未来 共享农业肩负重任
改进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共享农业”将会慢慢向更多的领域渗透,与其他经济形态集成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进一步激活农村现有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分享,可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为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创业创新平台。通过农业资源的共享,可以把农业建设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使其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此外,未来乡村旅游、金融信贷和家政养老服务等行业都可以实现与共享农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方式。
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共享农业”能够用较少的物质存量满足较多的服务需求,这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共享农业”能为这一转型提供重要的实现路径,同时还可以带动新经济发展,以较少资源消耗,满足更多人群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条件。
促进城乡结合。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小规模家庭生产模式,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效益的提高,我国农业将长期以家庭经营为主,坚持土地家庭承包政策。但由于人均土地占有率较低,土地分散,耕作面积较小,排斥了大型机械化耕作的可能性,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 同样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产业化生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现实情况是:农村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效率较低,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小。而共享农业就能确切实际的解决此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大环境下,“共享农业”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使得农民有了新的致富手段,同时还与目前国家推行“绿色农业”的理念不谋而合。相信未来的“共享农业”将会朝着更加健康、绿色、快速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共享农业”将会成为继“互联网+农业”之后农业领域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