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操教练员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2017-10-20朱芳芳
朱芳芳
(珠海市李宁体操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基层体操教练员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朱芳芳
(珠海市李宁体操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通过对基层体操教练员现状的分析,结合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和俱乐部教练员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了由基准类课程和鉴别类课程组成的递进式基层体操教练员培训课程体系,目的在于提升基层体操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推动教练员培训工作开展。
体操;教练员;胜任特征;培训课程
2014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导的快乐体操运动推广工作启动。在向好政策和群众日益高涨健康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体操训练,体操俱乐部等基层组织应运而生,基层体操教练员需求量不断增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体育局)《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一二三线队伍”的界定标准,类似“少年儿童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体操俱乐部”的体操教练称为基层体操教练员,主要指“三线”队伍的教练。教练员培训课程体系,是落实培训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基层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访谈法,并立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笔者工作实践,提出基层体操教练员具体的培训课程体系方案,以期拓宽基层体操教练员队员补充渠道,增加教练员人数;提升已入行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更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1 基层体操教练员现状及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体操教练员现状
(1)数量不足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0-14岁儿童人数在2.2亿左右。被誉为“体育之父”的体操恰恰是非常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训练的运动项目。在国家层面的推广下,体操独特的功能与魅力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同和青睐,各地体操俱乐部应运而生。
但作为这一运动发展主要人力资源的体操教练员却数量有限。目前全国竞技体操训练总人数约7000人,按照竞技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员7:1推测,全国竞技体操教练员人数不足1000人。俱乐部等机构拥有的基层体操教练员人数则更少。未来十年,如果全国有500家体操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有 300-500名学员,将有 15-25万的学员量。根据对2011-2016年珠海李宁学校教练员执教队员人数统计,一名教练执教队员数一般在30-60名间。如果按教练与学员比例1:50参照计算,将需要3000-5000多名基层体操教练员。市场巨大,但教练员人数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2)素质有待提升
基层体操教练员的主要来源有:(1)从职业运动员中产生,这些教练员具有丰富的体操运动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文化课学习,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较弱。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大多沿袭“师傅”的做法,导致在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教练员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较为欠缺,能做但说不出来。(2)从体育院校培养产生。这部分教练员有较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表达能力较强,但大部分非体操项目出身,体操行业知识有限,缺乏体操运动员的体感与训练实践经验,能说却不一定能做。(3)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教练员的基本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知识更新太慢,知识的缺乏和陈旧已经成为阻碍教练员水平提高的一个障碍。[2]总之,行业缺乏既有专业背景又有授课意愿、经验,还有客户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较高的教练员。
1.2 存在问题
已入行的教练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两块:一是国家及省市体育系统举办的体操技术及裁判培训、教练员业务培训;二是老教练对新教练的传帮带。这些培训,内容上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术范畴;时间上多为3-5天,由于时间短,大家基础不同,导致学员也仅是略知皮毛,无法深入掌握。加上经费有限,并不是人人都可参加,教练员整体培训不足,不全面。而在俱乐部工作的教练员,他们的训练对象则更为复杂:一群零体操基础、高矮胖廋身材条件各异、且年龄跨度大(一般在4-12岁)、不分性别的儿童;家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另外,教练作为训练服务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者,还要接受其“产品”是否得到市场认同的考验。这就要求教练员需具备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知识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许多俱乐部的工作实践证明,一些非体育专业但具有教学意愿和潜质的人士,如果能得到针对性的培训,完全可以胜任基层教练员工作。但因行业和组织没有相应的培训课程,而损失和错过了这些人才,收缩基层教练员的供给渠道,也限制了教练员队伍的壮大。
2 基于胜任特征的基层体操教练员素质建议
2.1 胜任特征理论
胜任特征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3、4]如果把胜任特征描述为在水面飘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代表表层的基准类胜任特征,如知识,技能等;水下部分代表深层的鉴别类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如:客户满意)、自我概念(如:自信)、特质(如灵活性)和动机(如:成就导向)等,见图1。
根据刘鎏,王斌(2007)对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的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以下条目:知识的获取、团队意识、相信团队成员、促进合作、权威、关注细节、自信、关怀等[5]。该研究成果通过对我国大批教练员进行访谈后设计出来,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可作为基层体操教练员的培训目标和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教练员实际工作情况,建议将胜任特征具体化,形成有针对性的基层体操教练员培训课程体系,从而实现理论知识的落地和应用。
2.2 市场需求
俱乐部作为社会组织,经济上需要自给自足,所提供的训练服务要作为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才能长期生存。比如,对于身体条件很一般的队员和不同训练需求的消费者,教练员首先要意识上转变,明确俱乐部的行业定位是体育服务业,而不是一个成绩至上的体育事业单位;思路要从我会什么教什么,向消费者需要什么我教什么转变。其二,体育训练也是教育,教练作为孩子的体育启蒙老师,面对的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弱小儿童,应有良好的亲和力、耐心、爱心、责任心和表达能力,能将自身的所知所会转化到队员身上。其三,要让学员及家长消费者信服。家长把孩子交给教练,是因为潜意识认为教练员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教练员练好内功是任职的根本,比如,掌握体操基本知识、技能,能开展体能与专项教学。其四,具有安全意识。体操训练会用到多种运动器械,教练员应掌握器械的使用、调试、保养,保证器械使用安全;如发生急性运动损伤,因具备简单的处置知识,将伤害降到最低。其五,教练应熟知相关赛事安排和运动员注册、等级晋升等赛事知识,将日常训练与赛事结合起来,不断激发队员的训练激情。
3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基层体操教练员培训课程内容假设
培训是一个系统工作,要遵循按需培训的原则。根据上述研究与分析,基层体操教练员的培训课程体系可分为基准类培训课程和鉴别类培训课程两块。基准类培训课程面向所有教练员,为入行教练员必须掌握的内容,旨在通过培训,查缺补漏,让在职者胜任教练员的工作;让非体操专业的人才入门,补充基层教练员队伍。培训目的应该是让教练员对人体、运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熟悉教材和如何使用;能够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掌握专项的基本训练方法与原则;能制定简单的体能训练计划;会调试、保养器械;能进行简单的运动创伤识别与处理;了解教育的过程;了解如何管理队员,如何与队员及家长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良好沟通等。为具备上述工作能力,教练员应进行基准类培训课程的学习。基准类培训课程见表1。
表1 基准类培训课程
通过基准类培训课程的教练员,仅仅是能完成教练员的岗位职责,离优秀还有一定距离。教练员应继续进行鉴别类课程的培训。通过鉴别类课程培训,其绩效与表现应高于一般教练员。实证一,笔者统计了2013-2016年三年期间,某体操俱乐部投诉类事件:总量30单,其中8单由沟通不当引发(27%),7单与对客户关系处理不当有关(23%),2单由教练训练水平引发(7%),8单为不方便停车、太热等其它原因(27%),5单为受伤引发(16%)。而队员受伤的原因包括运动意外、器械处置不当、教练保护不当或细心不足等等。这说明,除了硬性的专业素质,教练的软性素质对训练结果有较大影响,应给予教练员相应的培训课程。实证二:某体操俱乐部6名教练,1名教练工作之余参加了管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培训课程,5名没有参加。在同等工作条件下,受过心理学和管理学培训的这名教练,受家长学员欢迎度最高,能带队员数最多,且队员忠诚度最高。其它5名教练,队员评价与忠诚度等指标也与教练员的沟通表达能力、责任心等软性特征正相关。基于以上工作实证研究,笔者提出下鉴别类培训课程内容,见表2。该层次培训目标在于提升教练员软性技能,激发其的胜任特征,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教练员。
表2 鉴别类培训课程设计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培训课程内容与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密切相关,为保证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组织每年或在培训前应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后进行培训评估,不断更新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1)当前我国基层体操教练员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教练获得的培训时间短、数量少,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体操教练员的职业特点决定教练员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且需要不断学习,动态更新。行业及组织应重视基层体操教练员的培训工作,提供对口的培训课程,持续进行教练员的培训,增加基层体操教练员的数量,提高教练员素质,满足组织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为基层体操教练员的选拔和培训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应结合俱乐部具有商业性,训练服务具有产品性的特点,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基层体操教练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议基层体操教练员的培训课程体系由基准类培训课程和鉴别类培训课程两类组成。基准类培训课程为必须安排的课程,目标是:让所有教练员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让刚入行的教练员得到规范培训,增加基层体操教练员的数量。通过基准类培训并在工作做出成效的教练员,组织可进行鉴别类课程培训,目标是提高教练的综合素质,培训高质量的优秀教练员。
[1]杜彩凤,王宝龙.我国竞技体操教练员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9):8.
[2] 刘鎏,王斌,时勘,等.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我国教练员素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
[3]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1-14.
[4] Spencer L M, Competence at work, John Wiley & Sons,Inc,1993.
[5]刘鎏,王斌.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3):3-11.
The Training System Design of Basic Gymnastics Coaches
ZHU Fangfang
(Lining Gymnastics School of Zhuhai, Zhuhai 519000, Guangdong, China)
朱芳芳(1975-),广西柳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市场策划、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