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有限元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浅析
2017-10-19刘洁玉王威王茜
刘洁玉 王威 王茜
【摘要】本文以具体工程为案例,采用不同的线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工程区边坡进行稳定计算,并将结果对比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边坡;线弹性有限元;变形;应力
0 引言
目前,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法、塑性极限分析法和有限元法等。极限平衡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视潜在滑体为刚体,未考虑应力—应变关系,不能求得边坡的真实受力状况。塑性极限分析法虽克服了上述不足,但也只能给出假设滑动面上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同样不能考虑整体变形对其稳定的影响。而有限元法其优势在于可计算土坡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大致确定潜在滑动面的位置,为工程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文以具体工程为案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有限元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1、 工程及边坡概况
某工程位于甘肃省境内,属三等中型工程,左岸坝肩边坡属枢纽区A类Ⅱ级边坡,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设防烈度为Ⅶ度。
工程坝址位于峡谷进口处,两岸山体相对高差大于150m。坝址左岸为岩质岸坡,自然坡度70~80°,局部近直立,岩体中未发现顺河向断层和缓倾角软弱结构面,中陡倾角结构面规模较小;岸坡岩体强风化(或卸荷)厚度5~10m,局部15m,弱风化带厚度一般15~20m,局部达25m左右;透水性小于3Lu的岩体埋深35m左右。
2、边坡稳定分析
2.1 计算模型
由于天然边坡顺河向地质情况及边坡体形变化不大,计算模型可以简化为平面应力应变问题进行计算。按照实际地形进行建模,横河向宽度约170m,铅直向高度约300m。模型左右边界施加对应方向的法向约束,模型底部边界施加竖向约束。计算模型采用ANSYS平面有限元单元划分为四节点四边形单元,模型单元17472个、节点17849个。采用PHASE2离散网格划分为三节点的三角形单元,模型单元3004个、节点1699个。计算模型及划分网格见图2.1-1。按照左岸坝肩边坡不同时期,分为天然工况、正常蓄水工况、正常蓄水工况+暴雨、正常蓄水工况(天然工况)+地震荷载。
图2.1-1 计算模型(见图1)
2.2 应力分析
在各种工况下,边坡最大主应力基本平行于坡面展布,符合一般应力分布规律。正常蓄水遇地震工况边坡稳定最为不利,坡面拉应力最大值为0.058Mpa(ANSYS),0.33 Mpa(PHASE2),最小主应力量值均较小,且主要表现为压应力,局部存在较小的拉应力,分布在坡面表层,没有出现拉应力贯通区域,说明坡体表面不会出现拉张破坏。坡面压应力最大值为6.71Mpa(ANSYS),2.68Mpa(PHASE2),產生于边坡坡脚处最大值远小于Ⅳ类强风化碎裂结构岩体抗压强度值:45Mpa~55Mpa,因此边坡不会发生受压破坏。
2.3 位移分析
在各种工况下,边坡整体变形较小,不考虑边坡在前期天然状况下由自重作用所引起的变形,正常蓄水遇地震工况边坡稳定最为不利,横河向X 方向最大变形为2.62mm(ANSYS),17mm(PHASE2),发生在边坡表层中部位置。铅直向Y 方向最大变形为0.52mm(ANSYS),17mm(PHASE2),发生边坡表层顶部位置。
3、结论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边坡有限元的数值计算是收敛的,浅层无大的应力及位移变形,边坡内塑性区不存在从坡底到坡顶的相互贯通,故边坡基本稳定。经分析,存在以下原因,使得两种计算结果存在差异。
(1)平面有限元计算仅反映各计算断面内的岩区力学特性,未计入单宽各岩体构造面在空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计算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
(2)PHASE2考虑了边坡岩体包含的断层、裂隙等天然结构面,ANSYS未计入其影响,因此PHASE2应力大小及位移变形较ANSYS计算结果偏大,但各工况应力位移变化规律一致。
(3)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方法进行边坡稳定计算,除受到单元网格大小划分影响外,还受到非线性收敛精度和叠代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DL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2]DL/T5353-2006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3]DL5077-1997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4]DL5073-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5]《某坝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甘震安评【2008】20号);
[6]《某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工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