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某水库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设计

2017-10-19李佳纶

水能经济 2017年10期

【摘要】以新疆某水库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建设为例,分析了心墙设计中轴线、厚度、过渡层的确定及其与周边结构的连接设计,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坝体结构三维静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碾压式沥青混凝土; 防渗心墙; 结构布置

引言

新疆某水库工程等别为Ⅰ等,工程规模是大(1)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泄洪兼导流隧洞及放水灌溉洞。坝顶高程为1989.20m,坝顶宽度为10.0m,最大坝高98.0m,坝长427.00m。

1、坝体结构布置

1.1 心墙防渗体结构布置

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布置一般采用墙体轴线略偏向上游侧,竖向布置一般有垂直式、倾斜式或下部垂直上部倾斜等三种方式。对于高坝,更多的采用后一种结构形式。本工程坝高98.0m,设计采用垂直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其具有面积较小、工程量小、施工简单的优点。同时,为改善大坝受力条件并能很好的和坝顶防浪墙连接,墙体轴线偏向上游侧布置,防渗体轴线距坝轴线3.75m。

1.2坝体结构分区与过渡层的确定

坝体填筑分区从上游至下游分为砂砾料区、过渡料区、沥青混凝土区、过渡料区及排水料区。坝壳填筑砂砾料采用C2、C3、C4料场的砂砾料,砂砾料的含泥量小于5%,相对密度不低于0.85。过渡层位于心墙的两侧,水平宽度上下游均为3m。过渡层厚度一般应超过沥青混凝心墙墙厚的2倍,工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坝体结构稳定性以及过渡料的制备成本。理论计算过渡层厚度为1m,而实际确定厚度为3m。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而言,过渡层厚度越大,心墙施工控制难度越小。

1.3 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设计

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建设坝体的高度;二是大坝坝壳料可能出现的应力变形情况,因为心墙厚度的大小会影响墙体的受力状态,墙体过薄其自身的稳定性将会下降,而过厚又容易出现破坏裂缝,墙体厚度需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目前,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布置多选择底部厚、顶部薄的形式,大坝坝体高度越高,心墙厚度越小,一般情况下心墙厚度控制在0.5~1.2m,中等高度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控制在0.5~0.8m。而对于百米级大坝,心墙厚度需控制在0.6~1.2m,坝体顶部位置心墙厚度需在0.4m以上,底部心墙厚度控制在坝体高度的1/70~1/130。本工程设计烈度为7度,坝高98.0m,沥青混凝土心墙顶高程1987.40m,墙底高程1891.20m。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心墙底部厚度为坝高的1/60~1/100,顶部不小于30cm,高坝不小于50cm。考虑到大坝位于7°地震区,所以设计心墙顶宽0.5m,高程1894.80m处墙厚1.2m,高程1892.40m处墙厚2.4m。

1.4心墙周边结构设计

(1)心墙与坝基连接

沥青混凝土心墙同周边的连接是防渗系统结构的关键,为增强工程防渗效果,设计心墙浇注在混凝土盖板上,并将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厚度增加1~2倍。沥青混凝土心墙防渗体建在弱风化基岩建基面上,在建基面上浇筑厚1.2m、宽6m的C20混凝土盖板,将基岩与沥青混凝土防渗体连为一体,以满足坝基坝肩灌浆处理和防止接触冲刷的需求。为增大粘结力并适应心墙水平变形,沥青混凝土放大脚与混凝土底板之间做1cm沥青玛蹄脂,不需另设止水。

(2)心墙与溢洪道連接

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枢纽布置,溢洪道进口位于坝体桩号0+427m处,此处坝体高度为10.36m,工程设计与心墙连接部位的溢洪道边墙的坡度为1:0.5,宽度为6.0m。心墙与混凝土结构之间设沥青玛蹄脂,扩大心墙端部,接触面设计成浅弧连接

2、坝体结构三维静力分析

为进一步掌握坝体结构布局状况,对其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静力分析。坝体结构本构模型选择-B,心墙应力应变模型选用-μ模型,模型力学参数通过动态反演得到,见下表。

2.1 坝体结构应力应变分析

分析可知,坝体结构最大沉降变形量为32.0cm,仅为大坝高度的0.56%。水库蓄水运行后,心墙水平位移量最大值为13.8,挠跨比不超过5%。心墙在竣工期第一和第三主应力分别为1.35MPa、0.49MPa,运行期为1.28MPa、0.52MPa。心墙与混凝土基座在不同时期的错动量不同,蓄水运行期错动量沿水流方向和河床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6.2mm、9.8mm。综合分析得到,沥青混凝土心墙具有较好的协调变形能力,应力分布较为合理,不会出现应力变形破坏,坝体结构布局基本合理。

2.2参数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参数为心墙模型参数Kb,按照数值的不同设计了四种模拟方案,各方案参数Kb从小到大依次为、、和。分析可知,随着b的增加,沥青混凝土心墙在水平和竖直方面的位移基本保持不变,而心墙结构受力确出现明显的变化。心墙第一主应力与b成正相关关系,当b超出或低于一定数值时,心墙第一主应力均不再允许范围之内。

3、结语

相较于其他坝型心墙结构,碾压式混凝土心墙大坝在设计中应过渡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过渡层厚度宜较厚,心墙厚度要综合考虑大坝高度与大坝坝壳料可能的变形情况。有限元三维静力计算结果显示,设计坝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协调变形能力,坝体受力情况良好,不会出现不良变形破坏现象,结构布局合理。

参考文献:

[1]张宏军.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应用与探讨[J]. 水利水电技术,2012,04:86-90.

[2]陆彦强. 寒冷地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设计[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03:320-321.

作者简介:李佳纶,男,(1983.12—),新疆石河子人,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