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学在形象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19苗芸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形象设计空乘美学

苗芸

[摘 要] 美国学者博德慧斯戴尔认为,“在两个人传播的局面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而通过语言传播的含义仅占35%。”。空乘专业学生除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储备、过硬的技能这些第一张名片之外,还需要诸如良好的形象设计这样的第二张名片来为求职加分。65%的非言语符合主要指的是身体语言,而身体语言的美丽是需要拥有良好审美观念的。

[关 键 词] 美学;形象设计;职业素养;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36-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危机”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发展阶段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对高校毕业生培养提出“内外兼修”的质量培养模式。而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的通识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发展,美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伴随中国打造旅游强国的战略,2017年国庆黄金周出游7.05亿人次,整体国内旅游消费达到5836亿。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航空运输大国,中国机场数量也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最近发布的《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10.4%,2025年将达到22亿人次。如此大规模的行业提速式发展,对空乘行业人才的需求是成正比增长,同样对高质量的综合服务素质提出了要求。

一、美学

(一)美学概述

“美学”是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四大古代文明中,希腊人的美感最初源自其宇宙论,而中国人的审美也有“天地有大美”(《庄子.知北游》)的一面,《管子.五行篇》也说“然后天地之美生”。

西方古典美学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中的“大希庇阿斯篇”所专门讨论的,就是“什么是美”或“美是什么”的问题,提出“美本身是什么”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黑格尔《美学》中则把美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艺术,而把现实中其他事物排除在外。后来兴起的以“审美”为中心的美学研究,则是来源于有“美学之父”之称的德国哲学家鲍姆嘉滕的现代美学传统,鲍姆嘉滕1750年出版的以Aesthetica命名的专著,把人对事物的感性把握和情感反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讨论的中心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20世纪初,刘悦笛学者认为:“与美学在西方的‘自发性相比,中国的美学经历了从古代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的过程中一个剥离过程,具有‘后发性,可以说美学史在中国是‘西学东渐产物,也是中西文化和学术碰撞、交融的结果。”儒释道思想、传统文化、文论诗论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石;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巫史观”,宗白华的人生美学、意象美学、生命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以及生活美学等新的美学形态,皆是21世纪以来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重点。

唐君毅学者站在人文美学的角度,探索了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可能路径,强调以美达善、以美成人、以美化成人文世界,努力寻求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统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二)美学对形象设计的意义

在我国古代,早有“意象造型”一说,指的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融入其自身的生命力,彰显其美学特性,在创作初期对审美的思想进行美化,从而寄情于物,将心中所想、思中所念的美学艺术和精神特质体现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使之与客观事物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形象设计(Imagedesign)也称形象顾问,大多以人体色为基本特征和人的面部及身材、气质及社会角色等各方面综合因素,通过专业诊断工具设计。形象设计从广义的服务对象上可分为城市形象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产品形象设计等。

美学是形象设计的灵魂,是指不管是形象设计中的化妆、色彩搭配、個人形象设计、职业形象设计等,在设计理念中首先必须经过美学思维的过滤。个人的形态美根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认知和理解,美学视角下的形象设计造型以及目光、微笑、手势、身势(行姿、站姿、坐姿、蹲姿等)都要通过美学中的审美角度,从而达到内在美和形式美关联。个人审美视角和视觉不仅需要对个体设计成品外观的印象直觉,还需要内在形式中对美学构造思想的提炼和凝聚。个人形象设计需要静态的设计理念,并达到设计理念中的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比例和尺度的有机结合;形象设计的主体是人,人是活动的主体,从动态的设计理念出发,还需要节奏与韵律有机结合,并通过设计的形式美、色彩美为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量身订制凸显个性和个人魅力的独特美感。

二、形象设计课程在空乘专业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办法

形象设计课程属于专业技能应用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训练和模拟场景演练,使学生掌握自我形象设计的基本要领,了解个人是仪容、仪表、仪态等内容,以便树立良好的职业和个人形象、得体的言行举止,为空乘专业未来求职做好准备。

(一)行业标准不统一和形象设计课程的双师型教师不足

空中乘务的职业形象设计标准很专业,对职业化标准很高,国内外航空公司标准不同,国内各航空公司的标准也有细微差别。这给教学带来一些难度和问题。

为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条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特制定《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2014年高职质量年推出“资源表”,核心内容包括生师比、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企业专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等指标。从指标数据分析,2014年高职院校生师比达15.6:1,但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任教师生产实践和职场经验欠缺,一定程度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职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需要的是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對其进行指导,而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二)高职生文化基础不均,普遍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审美标准混乱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高职学生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入学分数逐年递减。相比本科生而言,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综合习惯、自学能力等方面明显较弱。由于过分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商务礼仪和形象设计这样的应用型课程缺乏足够重视,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

教师可以在今后授课方法中,从学生兴趣出发,突出实用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案例和情境教学法,不断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而高职高专学生的在专业课学习理论功底明显不足。互联

网大数据时代,学生的审美来自于审美标准参差不齐的美学素

材。高职高专学生的审美标准更多时候来自于明星、知名公众人物穿着打扮、影视剧和互动视频的着装打扮、时尚杂志以及时尚网站的穿着打扮等,这都对形象设计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带来一定影响。空乘行业学生的审美标准除了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资源相近外,还有如《空乘人员化妆技巧》《民航乘务服务礼仪》之类的专业课程课本,或者是各航空公司的招聘标准或者从业标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局限性。

(三)解决办法

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语文教育美学研究》中提出,从美学视野及东方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方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和马克思唯物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来关照语文教育。从“审丑”走向“审美”,再升华到“创美”,可谓美的语文教育探索必经的三级台阶。杨教授提出语文教育培养的“人”,从“人学”的立场出发,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的人、与社会依存的人、和与身心协调的人,是全面的人、具体的人、实践的人。

从杨教授在语文教学中美学方法论探索,空乘专业的形象设计课程同样可以如此操作。比如微笑练习,除了行业要求笑容时露出的6~8颗牙齿、传统咬筷子练习的方法外,面部表情形态美要求嘴角上扬、眼角上扬,内涵美要求心在微笑,内心精神世界美好而阳光。在授课时,还可以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形式提供6个月之前只因心而笑的婴儿的笑容,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之类的直观素材,利用一切形式的高雅艺术或者生活美感素材。让学生欣赏一切美的事物,培养综合和高质量的审美观念、审美思维、审美视角。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的空乘毕业生在求职和就业前应多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形象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规范,为自己的个人职场品牌形象加分。高职院校加大此方面课程的双师型培养,在大学生通识基础性课程中加入形象设计模块内容,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求职就业。

参考文献:

[1]刘旭光.“美”的字源学研究批判:兼论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选择[J].学术月刊,2013(9):109-118.

[2]彭彬.21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研究述评:以2000-2016年文艺美学为主,兼与往年对比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1):33-38.

[3]曹祥芹.按照“美的规律”精心建构“语文教育美育”:杨道麟博士《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序[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5):83-88.

猜你喜欢

形象设计空乘美学
自然拼读法在高职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印花派对
浅析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形象设计市场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铲屎的,你是认真的吗
纯白美学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