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的思考

2017-10-19孙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生

孙照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分析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模式,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实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230-02

一、研究缘起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结合高等教育自身不断变革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是以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基础的。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则需要将人才培养的关注点由“量”转向“质”,重视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高等学校作为实施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为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已经被社会和各高校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

创新和创业,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创新是指勇于开拓、突破常规、善于变化、不拘泥于老套的态度和精神,多是思维层面的创造;而创业是指开辟新事业或开办企业,是行为上的创新,是创新的体现形式。创业的核心和基础是创新,而创新支撑了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它不是提升就业率的“救命稻草”,也不是挣钱的“孵化器”,更不是衡量学生价值的“鉴别仪”。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是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的素质教育。

三、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教育理念滞后

如,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理解为岗前培训或就业指导,而没有将专业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尚未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再如,教育教学依然停留在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体验式教学理念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足,教育模式、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系统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甚至尚未将其列入必修课程。授课师资仅依托不同学科教师甚至是就业指导部门,并且多采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严重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教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数是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不明显。既有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又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的双创教育教师非常匮乏,这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

(一)以先导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创新创业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目的。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学生自由组队、自由选题、开展研究,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的内涵、内容和意义,通过竞赛来设计自身的职业生涯;企业沙盘模拟大赛,学生模拟真实企业进行对抗,集趣味性、知识性、实战性于一体,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以体系性的课程教学支撑创新创业素质与技能

1.结合学分制改革,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思路和定位。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人才培养的统一规划下,并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2.健全創新创业课程群,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探索创新课程体系建设,除了组织好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通识课之外,也开设了如《创新创业基础》《商务谈判》《公司治理》《创业计划与运营》等必(选)修课程,形成整体性、终身性的职业知识体系,逐步健全创新创业课程群。

3.完善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融入课堂、实习、实践等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

4.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利用已有的精品课程平台,实现网上学习、答疑。通过启发型教学、研讨型教学等注入创新理念,通过自主设计性实验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以专业性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

高素质、专业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关键要素,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高校应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来看待创新创业教育,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注重从多方面、多渠道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实践丰富、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从经费支持、职称评定、教学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及时反馈教学经验。引进专业型师资,鼓励专业教师从事企业创业实践,并注重吸收社会上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从事兼职教学和实践指导,推进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以实践性的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创业实践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搭建并完善由教育教学实训中心、创客空间、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和学校孵化基地构成的创业实践平台。

1.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中心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训、科学研究、创新实践的环境,拓展学生课外实践和学习的空间。开放的实训内容以提高与创新项目,结合课程作业、项目策划、毕业论文(设计)、创业竞赛等内容为主,通过模拟软件演练、模拟操作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素质。

2.建设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场所,打造功能齐全、配套支持到位、服务贴心便捷、创新创业联动、学业创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依托创客空间和相关科技创新协会学生社团,定期开展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训练营、头脑风暴、创业沙龙、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活动。

3.加强基地建设,推进产学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结合体,实践性尤为突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學过程中,要注重将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科技竞赛、实习实训等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推进产学合作。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积极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使学生及早介入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战动手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使之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

4.完善优秀项目推介和孵化机制。对经过创业通识教育和模拟实践孕育出的优质团队进行重点培养,对有创业意向的团队进行创业精英教育,将有创业经验的老师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实行一对一对接,并指导推荐学生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将项目变成创业成果,努力将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

(五)以激励性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创新创业实践团队

为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高校应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坚定创新创业的决心。大学生创业存在经验和资金上的不足,这需要高校在创业政策、资金投入、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创新创业辅导和培训及后续服务,不断强化创新创业制度保障,细化创新创业服务管理。对已入驻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加强创业辅导,聘请专业教师和创业典型校友作为创业导师,建立帮扶合作机制,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为企业注册、税务登记、融资贷款和法律咨询等事项提供咨询,克服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27(5):64.

[2]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100.

[3]王凤斌.基于慕课先进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导报,2016(8):144-145.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