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2017-10-19沈薇
沈薇
[摘 要] 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环境体系构成,并剖析其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探索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培养路径:即提升政府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社会扶持体系;深化高校创业教育,开创学业创业双线格局;转变家庭理念,打造立体学生创业体系等。
[关 键 词] 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224-02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竞争激烈,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自主创业之路,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创业意愿有待引导,这需要我们从创业环境视角审视大学生创业意愿发展现状,从多渠道入手,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创业环境体系分析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影响深远,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环境主要由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要素构成。
(一)社会环境
社会是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社会创业氛围和融资环境等。在社会环境要素中,政府环境起主导作用,政府环境直接影响到社会创业氛围与融资环境的建设。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营造“人人创业”的全员创业氛围。政府只有不断完善金融政策,才能建立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融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撑。
(二)学校环境
学校是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孵化的重要基地,学校环境对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学校制度和学生伙伴等,高校文化建设对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至关重要,学校制度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激发具有引领作用。此外,学生间是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学生间的创业意愿影响也是深远并潜移默化的。
(三)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创业经历与家庭经济状况等要素构成了家庭大环境。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越高,学生创业意愿越高;家庭成员或者家族具有创业经历,大学生创业意愿往往较高;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因为家庭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资金的首要来源。
二、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影响
政府是社会环境的核心要素,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的相关政策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培养。政府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与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中央政府政策主要起宏观引领作用,为地方政府提供大方向,国家人社部官网“就业创业”板块就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政策有全面解读;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是在中央创业政策的框架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具体创业政策。以江苏省为例,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就大学生创业等问题开设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专区”,从而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深入解读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热点问题及其政策。政府政策从产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所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通常包括创业补贴、税收优惠与技术扶持等。
因此,社会环境对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简化创业程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府税收与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初期创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业者可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后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价值;创业程序的简化,将提高大学生创业效率,使创业从冗长的程序中转变出来,缩短了资源利用周期,更好地发挥资源效应,提升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良好的社会环境还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大学生创业意愿。
(二)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环境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是联系社会与家庭的枢纽,也是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时间最长,因此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影响也非常深远。
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氛围与创业教育两个方面,学校良好的创业氛围营造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将创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创业转化为一种价值观,鼓励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自主创业中去,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通过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想创业,也有能力创业。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方向)试点班中的首期毕业生26人,就有21人在创业,创业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三)家庭环境影响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3734名网友进行的一项关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66.6%的受访者认为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家庭环境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软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情况、家庭氛围,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氛围越和谐,越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培養,家庭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积极的交流与互动,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家庭硬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培养也具有深远影响。家庭硬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所处地区、家庭经济情况,往往来自沿海发达地区家庭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为强烈,另外表现在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经济情况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比较富足、具有家庭创业史的大学生创业意愿相对比较突出。
三、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培养
(一)提升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社会扶持体系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者,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服务意识,提升行政作为能力,基于当前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与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顶层设计能力,构建相对完善的社会扶持体系格外重要。
1.政策扶持。政府要加强市场调研与社会调查,根据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例如对新创业的大学生给予税收减免,开辟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简化大学生创业程序等,通过政策扶持为大学生扫除障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
2.信息扶持。政府拥有资源优势,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方面,政府要给大学生给予信息扶持,通过有效整合各方面的产业发展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所需的创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减少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孵化率,从而坚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3.融资扶持。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拓宽融资渠道,由地方财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融资扶持等方案。由此可见,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社会公共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扶持基金;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政策扶持,通过与社会金融机构的互动,为大学生创业积极争取资金,同时引导大学生做好创业风险防范工作,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意愿。
(二)深化创业教育,开创学业创业双线格局
目前不少高校实施了创业教育,但是推动的力度还不够,这需要高校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格局与课程设置理念,开创学业创业双线格局。高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同时将大学生创业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中。
1.转变人才培养理念。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深化学业教育的同时,积极推动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计划与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要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教师培训,优化教师素质结构,使教师能够满足新时期创业教育需要。
2.调整学校课程体系。高校要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的需要,合理调整高校课程体系,在既有的课程中,设置大学生创业课程,将创业课程学习纳入大学生学分中,加大创业教育考评权重。创业课程设置,既要注重创业知识学习,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的理论高度,避免盲目创业、野蛮创业;同时,强化创业技能教育,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创业创造锻炼的机会,强化大学生创业意愿。
(三)转变传统家庭理念,打造立体学生创业体系
家庭是大学生创业的大后方,也是强有力的支持者。高校要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引导家长积极转变思想理念,从传统的、狭隘的思想中转变出来,打造立体化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1.家庭精神支持。在传统理念下,大多数家长对大学生的期待是能够进入事业单位、行政部门,这种观念显然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目前不少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因此家长要形成“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给予大学生精神上的鼓励,鼓励大学生敢于冒险、勇于冒险,具有开拓意识,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与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到创业中来。
2.家庭经济支持。家庭要给予大学生力所能及的经济支持,因为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即使进行勤工俭学与社会实践,获得的资金也非常有限,家长给予学生一定的资金扶持,将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很多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由于没有店铺租金等费用,创业初始资金大幅下降,创业投资也能控制在大部分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优势,给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使大学生创业拥有足够的信心。
总之,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不能单一依靠学生自身,需要社会、学校与家庭等积极参与,并发挥应有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要進一步提升主动性,加强与家庭、政府部门的互动,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为大学生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段利民,杜跃平.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2,31(10):64-70.
[2]陈丹,王文科.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3-119.
[3]叶贤.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