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2017-10-19刘剑丽

水能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效果措施

刘剑丽

【摘要】本文在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机制、科技创新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德州市农业节水灌溉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对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效果进行了科学分析。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 高效节水;措施 效果

1、德州农业节水灌溉现状

德州市耕地面积850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38万亩,受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德州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势趋缓。自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启動以来,已建成一大批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280万亩。

2、采取的主要农业节水措施

2.1 因地制宜,多种灌溉模式协同发展。

针对平原地区特点及各地实际,在引黄上游自流灌区,继续采取“泵站+防渗渠道”的灌溉模式;在引黄中游提水灌区,主要采取“泵站+低压管道”的灌溉模;在引黄下游及边缘高亢引黄困难地区采取“机井+低压管道”的灌溉模式;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区,大力发展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内的耕地全部配套完善了灌溉设备,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灌溉,切实提高用水效率,加大农业节水力度。2009-2017年节水灌溉面积情况见如表1。

2.2大力发展“一泵一网两卡两表一带畦田”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以德州市平原县为实例,平原县探索了“一泵一网两卡两表一带畦田”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一泵”是指泵站。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片,每片建设一处泵站,泵站按照村级行政区域设立,每个泵站一般辐射面积在3500-4600亩左右。“一网”是指输配水管网。在每个项目区新建一套管网灌溉系统,从泵站到田间出水口全部采用管道输水,实现了“以管代渠”、“灌排分设”和“无缝隙灌溉”,让农民用上了“田间自来水”。“两卡”是指电卡和水表卡。用电卡控制每座泵站开启,支管首部安装智能射频卡表,实行一表多卡、每户一卡,插卡取水、依卡缴费,实现了用水计量和缴费管理,极大的促进了群众的节水意识。“两表”是指系统中的固定水表和移动水表。固定水表安装于支管首部,由水管员管理,作为本条支管用水计量收费的依据;移动水表作为固定水表的延伸,是将固定水表水量分配到用水户的依据,水表起止码由水管员记录,用水户确认。“一带”是指田间出水口移动水表以下连接的小白龙输水带。通过输水带向农户畦田内配水,首端用快速接头与移动水表连接,使农民用水快速方便。“畦田”是指以农户为单元的田间畦块。变原来的长畦为短畦、大畦为小畦,节约水资源,缩短灌溉周期,进一步加大田间工程节水效果。目前,“一泵一网两卡两表一带畦田”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3 科学调水,以河补源,以井保丰。

调蓄地表水、地下水和引黄客水,引黄上游地区,地下水资源充足,以新打机井为主;引黄下游地区,由于连年超采,浅层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增加,严格限量开采地下水,机井建设以更新改造为主;在引黄工作中,做到了“丰蓄枯用、冬蓄春用”,特别是引黄边远地区,通过引黄补充地下水来保证农业灌溉。

2.4 建设管理重力监督,打造精品。

德州市水利局专门出台了《德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督查小组,对我市11个县市区的小农水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区所有工程全部参照基建程序建设,严格执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德州市陵城区对小农水项目“一事一议”,将农民义务监督员机制引入工程建设,由农民推荐产生义务监督员,全过程参与施工方案设计、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保证了工程质量高标准、设施实用最大化。

2.5 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运行管理新机制。

为切实管好、用好小农水工程,使其长期发挥效益,我市积极探索新路子。目前,全市各项目县围绕“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又充满活力的运行管护机制,解决了工程“机制不畅、主体不明”的问题。宁津县率先建立起“产权明晰、多元管理、政府考核、以奖代补”的新型管理机制,不仅项目区范围内的每座泵站、每眼机井有管护人员,而且县里出台明确的奖补政策,每年年底进行评比考核,极大地激发了管护人员的积极性;陵城区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股份制公司“鑫源灌溉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全区农田灌溉管理、服务、规划和对泵站及灌溉设备的建设、管护与维修;武城县建立健全了“县灌溉服务中心+镇服务中心+用水协会+理事+村水管员+灌溉服务队”的管理模式,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乐陵市成立了乐陵市水务局小农水服务中心,将建设工程项目全权移交给“服务中心”,由建设管理处将工程产权、使用权移交“服务中心”,并与“服务中心”签订管护责任书,服务中心接受乡镇人民政府和水务局双层监督工程运行管理情况,根据运行效益进行维修资金奖补。

2.6 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为切实提高工程的现代化水平,我市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切实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有土壤墒情和灌溉水量远程测报、管道节水灌溉IC控制系统、机井提水灌溉远程控制系统、多功能给水栓等。平原县自行研制装配式砼保护管:与多功能给水栓下体配合,略高于地面,不影响农机耕作,同时管壁、管盖及管底基础全部采用C30钢筋砼结构,田间农业机械从顶部压过不会损坏,彻底解决了给水栓保护与农机耕作交叉的难题。宁津县对灌溉控制器低电压运行进行改进设计,将射频器中的射频器和电表更换成插卡式电表,其优点为用户卡与电表直接接触,不受电压变化引起用户卡读取信息错误的问题;不存在两个计量设备的计量误差;电表计量为传统式计量方式,易被群众接受;电表不易损坏保证了整体装置的长期运行。临邑县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这一新型设备,以“速度差法”为原理,测量管内液体流量的仪表。采用了先进的多脉冲技术、信号数字化处理技术及纠错技术,使流量仪表更能适应复杂环境下的流量计量,计量更方便、经济、准确。夏津县首次探索并使用了SMC模压玻璃钢组合式机井首部保护池,产品采用专利技术,具有强度高、耐腐蚀、质量轻、便于安装等优点,其密封性能好,解决了砖混材料透水、漏浆等问题。武城县、陵城区、乐陵市、禹城市等县市区均安装了远程视频监视系统,泵房设备有了探头监控系统,实现少人或无人值守,改变了落后的看护模式。

3、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效果分析

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各项目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业节水效益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综合效益显著。

3.1 工程效益。全市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的建设使我市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43.66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4734.33万m3;3.2 经济效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切实提高了农田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全市粮食增收提供了保障,使我市粮食生产能力提高48.11万吨。

3.3 社会效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运行后,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田灌溉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原来几个劳力干的活,现在一个妇女就能完成,使许多在城打工者不再为浇地而来回奔波,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项目运行前,平均亩次灌溉费用加上人工费达到60多元,项目运行后,平均亩次灌溉费用降低到25元以下,节省近2/3;并且配套建筑少、建设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确保30年不落后、50年能使用,实现了一次投资、长期受益。

3.4 生态效益。由于采用较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变过去的多级提水、大水漫灌为现在的一级提水、管网输水到田间地头,有效解决了输水过程的渗漏、蒸发问题,水利用系数达85%以上。据初步测算,项目实施后亩次灌溉用水由100方减为65方,节水35%,项目区年节水1500多万方。同时还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加强了水土保持,减少了水肥流失,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效果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