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坡耕地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2017-10-19李永黑志辉

水能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效益评价综合治理水土保持

李永 黑志辉

【摘要】针对云南坡耕地的特点,以实例为依据提出坡耕地治理的规划设计内容、主要措施体系,并对后续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价。为云南地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板。

【关键词】坡耕地;效益评价;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是红壤坡耕地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2004年遥感调查成果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341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04%, 全省年土壤流失总量50813万t,平均侵蚀模数1326 t/( km2 /a),年均侵蚀深0.98 mm,主要发生在 > 8°的坡地上。因而,进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成为当前全省开展农业工作的重之重重。

1、项目地概况

1.1 项目地自然环境条件

墨江县曼旧河小流域”项目区位于普洱市墨江县新安镇东北部,涉南汉村村委会,项目区距新安乡政府驻地6km,距县城(联珠镇政府驻地)38km,距普洱市214km。区域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1°36′53″~101°38′07″,北纬23°33′16″~23°35′01″之间;土地面积2.77km2,水土流失面积1.37km2。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流域所在地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全年平均降雨量l338mm,其中5~10月降雨量达1125.8mm,占全县年降雨量的84.2%;土壤主要以赤红壤和红壤土类为主,属粘土类型。各类土壤理化形状见表1-1。

1.2 耕地现状

1.2.1 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及耕地分布情况

曼旧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276.86hm2,其中坡耕地面积为135.26hm2,占流域总面积的48.9%,受流域内沟道分割,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山梁、沟道边坡处,面积相对集中,但不连片。除坡耕地外,流域内还分布梯坪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经果林、草地、荒山荒坡、难利用地和非生产用地。

1.2.2 流域内坡耕地坡度组成

小流域内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山梁、沟道两侧,总体地势较相对较陡,坡度分布以5°~32°之间,海拔分布于1204~1604m之间。据统计,流域坡耕地总面积135.26hm2,其中5~8°坡耕地面积为20.53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15.2%;8~15°坡耕地面积为27.96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20.7%;15~25°坡耕地面积为71.34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52.7%,>25°坡耕地面积为15.43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11.4%。

1.3 水土流失状况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77km2,水土流失面积1.3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6%,流域内坡耕地总面积135.26hm2,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98.6%,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456t/km2.a,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456t/km2.a,其中坡耕地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5027t/km2.a,水土流失量达到0.68万t/a。坡耕地是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搞好坡改梯及配套设施建设,能够有效阻缓坡面径流,减轻水土流失,是解决当地严重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2、措施设计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特色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布置上与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相互统筹,科学规划,结合典型设计,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促使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2.1 坡耕地治理措施布置

采用坡改梯措施,對流域内的坡耕地进行全面治理。根据流域内坡耕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地面坡度小于25度、土层厚度大于50cm、土壤质地及有机质含量满足耕作要求的地块,全部布置坡改梯措施。

2.2 灌溉措施布置

项目区有常林河水库西干渠通过,分别从西干渠渠道及管道原有开口处埋设PE管将水引至控制面积内蓄水池进行灌溉,采用以人工从蓄水池挑灌的方式进行浇灌。

2.3 机耕路布置

为方便耕作、施工、提高流域内耕地的机械化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流域内现有道路分布情况,将在流域内布置机耕道路和作业便道两种类型的道路。机耕道路以南汉村委会现有主要交通道路为依托,在流域内纵、横向布置,再从机耕道路增设作业便道辐射到田间地块。机耕道路和作业便道布置的数量以满足、方便耕作为前提,确保辐射整个工程区。根据地形和生产需要,缓坡区(小于15度)要布设从坡脚拉直到坡顶的机耕路,坡比控制在13%以内;陡坡区(大于15度)布设“S”形的机耕路,坡比控制在8%以内,能结合原有道路的充分结合,不能结合的原有道路不再保留。道路路面标高设定根据坡改梯后的地块标高而定,保证道路在每个地块范围内均有部分高于地块标高,部分低于地块标高,便于耕作和地块汇水的排泄。

2.4 截排水措施布置

项目区多位于山梁区域,地块上游汇水面积较小,地表产流面积较小,汇流可被道路排水沟截流,无需设置截水沟。为有效排出流域内部汇水,依托所有机耕道路布设排水沟,将现有排水管网(沟)和新建排水管网(沟)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地块的水均能合理排泄。本项目排水一部分排入原有道路排水沟,一部分排入周边天然沟道内,排水去向最终进入曼旧河内。

3、效益评价

一是通过对项目区内的坡耕地进行治理,适宜坡改梯的全部进行坡改梯,坡耕地治理度到达到88.1%,人均基本农田达到3.43亩;对坡改梯地块进行配水,灌溉覆盖率达到90%以上;改善项目区的交通条件,为提高施工和耕作的机械化程度创造条件,整个区域布设机耕道路,结合原有道路后,项目区内机耕路的密度达到7.24m/亩。

二是对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采取坡改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程度为86.8%。经计算,本项目经济计算期内总蓄水效益187.04万m3,总减蚀量达10.35万t,项目区年减蚀量达0.52万t,年蓄水效益达9.35万m3,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由2456t/km2.a降到586t/km2.a。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提高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三是通过坡改梯及其配套措施的实施,大幅增加项目区基本农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水利化程度,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单位面积的产出大大提高,直接经济效益达1535.17万元,年增加经济收入101.00万元,每亩每年增加经济收入565.20元,人均粮食达到801kg,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717.44元,各项指标均达到项目建设目标。

4、结论

云南坡耕地治理最关键是结合地形进行综合治理,墨江县曼旧河小流域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坡耕地综合治理,有效遏止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保障土地产出的稳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缓解项目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经验,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柯.云南省坡耕地现状与防治策略[J].中国水土保,2008年第4期:11-13.

[2]何俊.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1(2):11-13.

[3余忠明.坡改梯在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学,2008(S1):178-179.

[4]朱青,王兆骞,尹迪信.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2):219-229.

[5]卢晓鹏,马显莹.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32(6):66-69.

猜你喜欢

效益评价综合治理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猛进水库清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沥青厂拌热再生应用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