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教学的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2017-10-19陈司元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科学儿童

陈司元

[摘 要]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中国新生儿数量增长趋势明显,学前教育也随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必将迎来一场彻底的改革。高校必须考虑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最终教育对象的特点,认识到学前儿童对实践的接受程度,从而将实践教学纳入到学前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之中。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在学前科学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在此基础上指出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关 鍵 词] 实践教学;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52-02

一、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问题剖析

(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主导着学生的认识过程,其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最佳的教学效果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释放,然而这一点在现实中受到了束缚。虽然近年来师范院校不断扩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人数的增长更多地带来的是师生比例的失调,教学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此外,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多为文科生,对自然科学的相关内容接触不多,教学基础不够坚实,且经过数十年的应试教育后对新颖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因此教师即便做出教学组织形式上的改革也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使学前科学教育课程仍停留在口头灌输的阶段。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在教学中,除了教师以外,教学对象也是非常关键的主体,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最终的教学对象为学前儿童,因此高校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与学前儿童的特点相符,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前科学教育的内容非常枯燥,学生本身不感兴趣,教学效果急剧下降。教学内容的枯燥可能与科学内容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科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且概括性和逻辑性比较强,但教学中的技巧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方式等途径丰富教学内容,努力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和学习客观规律,发现世界的科学奥秘。

(三)实践教学机会寥寥

就科学的基本特点而言,科学是融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内容于一体的,在学前科学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还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这样才能将学习内容掌握得扎实透彻。一般来说,在学前科学教育课程中,以实践为内容的课程课时不应该少于30%,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前科学教育课程中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学生真正进入幼儿园的实践教学机会很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

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问题较为严重,亟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本文将从理论层面上分析高校在开展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时应遵循的改革思路,指出改革时的大致方向。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学前儿童的教育,因此高校在开展学前科学教育的课程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不仅要求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把握,了解幼儿园教学的特点,还应该考虑学前科学教育课程这一学科的发展需要,培养最适合的综合型人才,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师应该对周围的事物比较熟悉,并且能够熟练地对身边发生的科学现象做出解释,为学前儿童排除疑惑,增强其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尤其是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扮演好科学传播媒介的角色,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丰富的教育活动和实施方案,选择最能提升教学效果的内容。

在充分考虑目前教学内容缺陷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首先,要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传授大众尤其是学前兒童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科学知识。减少冷僻知识、过难知识等内容,删除学术理论性的知识,用大自然和社会中可见的科学现象和基本科学常识来填充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常识的把握。其次,要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调整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引导学生从学前儿童的角度理解和分析科学现状,从而帮助学前儿童提高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此外,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着重讲解学习科学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解释科学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就现状来看,目前高校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采用教师单方面传授的方式,致使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即将教学的过程分为教师讲解、课堂讨论和学生实践锻炼三个阶段,并重点强调后两个阶段,设置以事实学习、科学现象学习为主题的讨论,让学生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强化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科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与社会和自然的联系也比较大,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因此学前科学教育课程在教学方式设置中应该安排相关任务,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搜集相关资料,掌握科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和教育传授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思路

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也是激励学生进步、提升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简单的评价,激励效果非常一般,因此教学评价也亟须做出改革。

教学评价的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对教学评价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还要充实教学评价的内容,丰富评价指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另外,也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合,除了教师给予评价外,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完成自评,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最后,还要全面地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学讨论中的表现、后期总结等各个阶段,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对学前科学教育的热情。

三、學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深化科学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儿童科学教育作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工程,其教育理念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以提升儿童科学素养、启蒙儿童科学思维为目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

学前科学教育应该通过理论性的课程向学生传达目前学前科学教育的正确理念,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学前科学教育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1)更重视学前儿童科学情感的培养,即让儿童对科学产生兴趣更为重要;(2)更重视引导学前儿童自主探究科学问题的答案,让儿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综合素养。因此,现在学前科学教育传达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让学生放弃传统的传授知识经验的老思想,让学生能够通过学前教育引导儿童动手动脑,热爱科学。

(二)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学前科学教育的对象是学前儿童,这意味着高校的理论课程多为纸上谈兵,与真正实践中的教学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接受的都是学校教师的知识灌输,实践教学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关于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三种模式可以推行:(1)以教材和实际案例为主,在课上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总结升华。这一过程适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有案例辅佐,加上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的思想碰撞,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2)走进幼儿园,进行以参观、研讨为主题的实践课程。这一模式是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关键环节,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教学过程、接触学前儿童,分析和总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助于弥补实践能力上的不足。(3)让学生模拟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进行全真模拟实践。这一模式是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让学生在准备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丰富实践经验。

(三)成立相关课程教学队伍

要切实贯彻落实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就要从教育课程内容入手,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围绕课程内容这一主题打造真正专业的学前科学教育教师队伍。

(四)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基地

实践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努力,还需要基础设施的物质支持,实践教学合作基地的建立能够为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适龄学生的增加和学生心理成熟程度的不断提升给学前儿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前科学教育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完善有很大的启蒙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学前科学教育课程存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实践教学机会寥寥等三大问题,教学效果急需得到改善。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具体而言,学前科学教育课程在改革中应深化科学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成立相关课程教学队伍,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基地,为学前儿童提供效果更好、更易接受的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晓梅,王晖,刘大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87-90.

[2]劉天娥.高校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22-127.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科学儿童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科学拔牙
“六·一”——我们过年啦!
衰落的科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