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维度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及方法
2017-10-19戢学良许阳
戢学良?许阳
摘要:为了保证可以向社会输出更多有才能的大学生,高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模式,成为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正确的思想领导下,大学生积极投身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事业中,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投入,大学生是否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建设的速度与成果。全球政治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任务繁重,高校人才的思想价值观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起源于欧洲,在中国共产党的传承和发扬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是我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不断的进行了创新和补充。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工作中的行为指南。同时,马克思理论体系也是大学教育中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大学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根本原则不可動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是当今世界的先进思想,是帮助各阶级人民正确认知社会和共同改变世界的利器。二十世纪欧洲社会主义政权的变革,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解体无不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背叛基本的指导思想,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倒退,共产主义政权必然遭到巨大冲击,山河动荡,人民生活水平将直线下降。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前提,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对各族人民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树立了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直接机构,更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向学生传输马克思主义基本指导思想。
(二)坚持立足国情、面向现实
中国在自己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行论证和分析,总结得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体系,确定了其在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地位,并深刻论证了实践对于思想的重要性,一切先进思想离开了现实,不经过实践的证明,都只是空想主义,毫无社会价值。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基本指导思想,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进步的灯塔,引导人们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的进步努力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不仅仅适合中国的发展,也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学习。同样,也值得各高校进行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思想,在校内进行推广,鼓励同学们去学习和感悟,并在实践中论证自己的思想,得出结论共同探讨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作用。
二、高校立德树人维度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互为结合
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也越来越开放,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更及时的接触到各类新的思想。社会各界也都在鼓励思想的创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快速的传播,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各类思想的冲击,也使得价值观发生了改变,逐渐呈现出多元、多变的趋势。有些人由于缺乏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的渠道,价值观的更新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相反,另外一部分人却拥有太多的方式接触新的事物和思想,价值观多变且新颖。高校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机构,对于不同的思想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避免过多的矛盾与冲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到人为关怀与心理疏导互相结合。
(二)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交织并用
情感教育需要在教育环境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理性教育则不掺杂情感,更注重理性分析、解决问题。高校中老师的个人特色也决定着教育的方式,理性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过程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接触到新的思想时能运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理解。两种教育方式各有特色,在学习过程中能交织并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共同推进
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而显性教育则相对更直接,目的性强、效果比较明显,是现阶段主要的教学方式。但高校在立德树人教育宗旨下,仅仅使用显性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不结合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效果肯定会不尽人意。单纯的课堂教育会使教育变得单调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结合情感教育恰恰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更容易使教育者接受新的思想且并不会感觉到被强迫接受,不会产生抵抗心理。两者的结合能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进行,更快的实现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领导作用。
三、结语
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更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然而思想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变,不仅是高校接下来教学任务的挑战,也是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挑战,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将关系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硕来,陈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路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1):13-17.
[2]周家吉.强化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96-101.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