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直过民族”民生保障工作优化策略分析

2017-10-19刘茜杨爽吕昶莹

东方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

刘茜+杨爽+吕昶莹

摘要:民生保障工作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其作为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覆盖的范围广,涉及的内容杂,既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推进,又要抓住重点,满足群众切身利益,其艰巨性可见一斑。本文从金平县“莽人”的民生保障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出发,总结其可取做法并深入探求更优化的策略,以期给其他民族和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直过民族;云南莽人;民生保障工作;优化策略

引言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帮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地区。“莽人”作为“直过民族”中极具代表性的群体在现阶段民生保障层面取得的成果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到更多的人民群众,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其跨度过大、范围过广,使得民生保障工作的深度不够、精度不足,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难以保证“莽人”群体同其他民族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政府需要持续发力,谋划好、落实好更深层次的民生项目,不断提升“莽人”的获得感。

一、直过民族“莽人”民生保障工作现有措施

莽人原始的生活状态和极度贫困的生活状况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中央相关文件的指示下,云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在“莽人”地区开展民生保障工作,着力从医疗、安居、扶贫以及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来改善莽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医疗水平。与金平县政府项目规划建设预期设想一致,金平县内实际新建占地面积共百余平方米的村卫生室2所,翻新了原有的卫生所1所,配套培训了4名莽人医生并安排他们去到村卫生室上岗就医。同时改扩建2个镇卫生院,建设5个村卫生室和2个公共厕所,培养12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这一系列举措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莽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二)改善住房条件。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金平县委、县政府将原来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莽人窝棚点合并改造为4个村寨,帮助他们建盖安居房,初步改善了莽人群众的居住环境。2009年,在省州县各级部门的共同协作下,第二阶段的安居工程建设圆满完成,莽人群众搬进了“小洋楼”,从此告别了简陋、低矮、破旧的茅草房、简易窝棚,彻底摆脱了脏、乱、差的居住环境。

(三)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民生保障工程将莽人村民规划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在其居住区域推行“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分类实保”,不断提高莽人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时帮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并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额,提高合作医疗保障水平。

(四)加快扶贫工作进度。自金平县综合扶贫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成立扶贫项目专项小组,投入大量资金,在交通、水利、文娱设施等方面成效显著,基本结束莽人世代贫困落后的生活状态,缩小了莽人群众与其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二、“直过民族”民生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民生保障制度尚待完善。“直过民族”受到政府关注经历的时间还比较短,其区域内存在的现实问题多种多样,虽然政府部门加大力度解决这些人群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但尚不能有效解决直过民族在跨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相关的制度建立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总体来看,直过民族的民生保障制度还需不断完善。

(二)民生保障工程治理主体单一。在解决“直过民族”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从始至终主要依赖的是政府这一单一主体,从政府关注到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开始,制定政策、组织人手、进行调研、投入资金、解决问题这完整的一环中仅仅依靠政府“单打独斗”,缺乏市场和社会的联动,不管是从治理的思路、手段还是资源都难免显得“捉襟见肘”。

三、“直过民族”民生保障工作优化策略

由于“直过民族”是未经民族改革,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跨越了多种社会形态,民生保障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较大。尽管目前已有部分政策落地生根,为民生保障工程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注定是需要艰苦卓绝的不息奋斗,在响应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号召下,帮助“直过民族”共奔小康迫在眉睫。

(一)健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首先,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直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加上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保障体系不全面,还不能全面覆盖到全体人民。政府需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构建多种保障模式。其次,政府需要完善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通过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加大医疗救护人员的数量,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及医疗水平,加大对边远地区医疗药品的提供,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最后,健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由于直过民族地区养老金基数低、数额少,因此还不足于维持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所以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保障水準。

(二)鼓励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需要最大限度调动社会积极性。因此,通过直过民族基层政府的领导,联合社会多元主体,推动直过民族地区社会民生保障工作的全面发展。其中,引导社会新闻媒体的关注,使得直过民族居民的生存现状得以详细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加大了对直过民族这一人群的关注,加大各方面资金的支援,使直过民族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三)加强民族自我造血能力。“直过民族”地区群众需要意识到必须强化与外界的交往交流交融,利用他们本民族特色的工艺和文化,使这些特色文化走出村寨,在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突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拉动经济的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使得产业开发与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并重,为本地区促进民生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站。”其中政府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在治理规划和资源配置上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直过民族”的生活质量,提升“直过民族”群众幸福感,与此同时“直过民族”群众要积极转变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地投身到提高本民族生活水平的大潮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玉强,杨蕾. 云南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浅析——以临沧市为例[J].商,2014,(19):29.

[2]张明珍,付伟斌,张有福.傈僳族直过民族民生改善状况研究 [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1):160-163

[3]穆智.“直过民族”与精细化治理模式[J].民族论坛,2016,(02):21-24.

作者信息:

刘茜(1996-),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学生,所学专业为公共事业管理。

杨爽(1988-),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所学专业为政治学,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吕昶莹(1996-),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大学本科学生,所学专业为公共事业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