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7-10-19邱文婷
邱文婷
摘 要:幼儿教育承担着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及其智力开发的重要功能,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過分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全面发展;过分重视知识教授,轻视幼儿独立自主学习;过分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故为有效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本文将对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纯净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解决对策
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创设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塑造幼儿健全人格,提高其想象力及创造力。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幼儿自身的成长规律,不仅会破坏正常的幼儿教育功能,而且可对幼儿的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主要原因,寻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遏制此类畸形教育的继续存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育内容上过分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全面发展。
幼儿智力水平尚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仍缺乏可逆性与守恒性,故不具备复杂思维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具备全面性与启蒙性的特点,根据幼儿学习知识的范围可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即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及艺术。而幼儿教育活动应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知识水平,树立健康向上的情感模式为宗旨,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呈现片面化与单一化,如幼儿教学课堂上,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更有甚者,将小学低年级教材作为重点教育内容。拼音学习上要求幼儿熟练掌握声母与韵母,计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运算高位数的加减法,还要求幼儿会唐诗背诵,这无疑已超出幼儿教育内容的范围。
2.教育方法上过分重视知识教授,轻视幼儿独立自主学习
我国目前幼儿教育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要形式,而极少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或自由活动。这种教育形态下教师采用知识灌输模式,往往停滞于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学习主动性不强。加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少教学道具、图案色彩及游戏设置辅助,课后布置大量枯燥乏味的作业,易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进而削弱其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教育评价上过分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
幼儿教育评价环节,教师倾向于将幼儿拼音掌握情况、汉字书写情况及其运算能力等方面作为唯一的硬性评价指标,这充分体现出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理念。在此单一的评价体系指导下,教师不在意幼儿的学习过程,故难以清楚了解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感兴趣的事物及学习困境,也便不懂得如何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最终会消磨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不愿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二、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1.幼儿家长教育理念错误
幼儿家长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理所当然以为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为考试成绩,恰恰是这一点,使得创新型的教育理念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正因在这一错误理念支配下,幼儿家长不愿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而不顾及幼儿自身的成长规律,一心督促幼儿进行知识学习,而不关心其是否健康快乐成长。有关调查显示,90%幼儿家长期望幼儿园能更多地教授一些知识。由此导致幼儿园为一味迎合家长需求而被迫开设小学课程。
2.幼儿园办园急功近利
部分幼儿园办园动机不纯,尤其是民办的幼儿园和一些采取自负盈亏管理模式的公办幼儿园,为了多吸引生源,多盈利,便投幼儿家长之所好,纷纷打出各式各样特色班的招牌。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使幼儿外显性行为得到显著凸显,便开一些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诸如算术、汉字识别、读写、诗词等。虽然此方面在短期内可见到明显效果,但这种不考虑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短视行为会约束其独立个性及想象力的发展,且已超越幼儿认知发展阶段。长期接受这种“显性教育”,可能使幼儿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发展。
3.幼儿园幼儿教师素质的低下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一些民办幼儿园多聘用近期毕业的年轻教师,且一般处于职业高中学历。由于其在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及教学经验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加上接受岗位培训的机会较少,进一步导致他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他们会简单粗暴地采取倾向于小学化的教育内容,从而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
4.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我国目前现行教育方式仍为应试教育,且学生的早期教育都在为中考与高考这两次重大考试作铺垫,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应试思维对一代代学子的影响尤为深远。由此也使得大多数人一致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个人素质及高尚情操的培养却成为次要目的,并逐渐渗透到学期教育阶段。
5.教育部门监管不力
教育部门在幼儿园办园许可审批、过程监控等方面上存在较大疏漏,日常管理又不到位,致使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未能依法予以取缔。教育部门未能履行义务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并给予专业指导,导致幼儿教师没有明确且合乎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目标,又不能根据幼儿的兴趣、性格及接受习惯实施差异性教育,而只能避重就轻,将小学知识纳入幼儿教育的教授范围,以讨得幼儿家长欢喜。
三、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研究
1.纠正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
首先着重纠正幼儿家长固化的传统教育理念,可通过正面翔实有力的客观实例及透彻的理论阐述,使幼儿家长深层次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小学化倾向所带来的远期危害。在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应多进行宣传活动,并动态关注幼儿家长的心态变化历程,从而根本上解决幼儿家长与幼儿教育正常开展的矛盾。
2.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齐头并进,形成幼儿教育合力endprint
幼儿园不应汲汲于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利益,而应践行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摆正自身的教育态度,并结合幼儿认知水平及成长规律,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此外,幼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均未发育至成熟,对其家庭有着强烈的依赖感,故家庭教育不可或缺,且应当看作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石。这本质上要求幼儿园应与幼儿家庭建立稳固的联系,并基于共同遵守尊重、平等、合作的六字原则,进而获取幼儿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其积极投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并将家长与幼儿园凝聚成一股合力,最终引导幼儿教育回归正常。
3.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学前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必须确保其公益性与教育性。故教育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与行政管理,以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首先,政府部门应从幼儿教育当前的实际状况入手,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及协调性强的工作标准,同时颁布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相关文件,在政策层面上对幼儿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等提出明确的要求;采取处罚措施严惩各类违反规则的现象,保障幼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游戏与活动,并明令禁止幼儿园借各种名目强制幼儿参加特色班。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培训,进而提高其专业水准及整体素质,最终促使幼儿教育良性发展。
4.研究幼儿健康成长规律,妥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不仅应体现内容的广泛性与启蒙性,更应强调幼儿学习的科学性与适宜性,确保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更好地衔接。幼儿衔接要求幼儿园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独特性及幼儿健康成长的规律,在充分发挥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而并非在形式上照搬小学教育的教育模式。此外,为使幼儿从幼儿园平稳过渡至小学阶段,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逐渐使其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从而使其在心理上接受小学学习。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应在一个健康快乐、轻松和谐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下开展,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容忽视,且严重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不利于其智力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为改变如此严峻的现状,需纠正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并妥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淑静.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4(20):162-162.
[2]伍卫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5(10):37-37.
[3]杨小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9):90-91.
[4]冯柳婵.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4):15-15.
[5]王蕓梅.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5(10):12-12.
[6]迟佳鸣,张代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7,8(1):116-117.
[7]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5(4):165-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