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2017-10-19余杰祥
余杰祥
摘 要:小学数学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重点科目,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新课改以后,针对小学数学进行了教育改革,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数学的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训练进行主要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思维训练
在小学数学这门教学中,思维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训练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思维训练就是让学生多做习题就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但是这种片面的思维训练很难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数学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训练效果,就要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决策,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数学一直是我国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培养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思维训练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学生可以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更好地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去解决问题。对于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来讲,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思维训练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小学数学具有思维逻辑性,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但是很多教师为了做出成绩,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程教学没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也就导致了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对于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效果重视不够
學生的年龄较小,所以更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学中还容易出现对于思维训练不重视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对于知识点的教学,而不注意对于思维的训练,就会导致思维训练效果不佳。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效果的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是重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针对数学这门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思维训练目标,明确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将思维训练的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必须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进而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例如: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知识时,教师拿出一个绳子,将这个绳子摆出一个长方形,并将长方形的四个角固定。然后想学生介绍,周长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然后问学生: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我以方才固定的四个角,重新摆出一个长方形。通过观看我的操作,学生得知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边之和,也就是长和宽的和再乘以2。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开展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的一种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这一知识时,我将班上的45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然后布置一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题目:已知长方形的长为15cm,宽为10mm,求此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让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后,有的小组得出的答案是150cm2,有的小组得出的答案是15cm2,然后我在给学生进行讨论,这两个答案,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通过讨论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是15cm2,计算出面积为150cm2是没有考虑到单位,进而错误。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中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智力活动。思维敏捷性的关键是迅速,这种智力活动的速度,主要来自平时的培养。例如,课前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听算训练等。而在教学中,尤其是计算类内容,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和应用。例如:简便运算规律的灵活应用,由8×25×125×4想到32×125×25,由98×117想到101×117的解决方法等。又如,根据3.2÷16=0.2想到0.32÷1.6=?3.2÷0.016=?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规律自己写出题目,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掌握了相关的接替规律,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提高。
4.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 1000 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 500 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 600 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 400个零件。这时把 500 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四、结语
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06):76-77.
[2]陈占奎.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5(04):90-91.endprint